病请描述: 居家抗疫一个多月,好多朋友排便紊乱。 以往排便没什么异常,抗疫期间连着五六天都没能好好排便,排便不爽,肛门下坠胀痛,少排便不排便,为各种各种异常的排便忧心,害怕自己pp是不是出毛病了。欢迎详细对照科普文章,及时与医务人员交流。
张振国 2020-03-02阅读量8059
病请描述: 1、问:做腋臭手术是全麻还是局麻?会不会痛? 答:腋臭手术是局部皮下手术,在腋下腋毛区域做局部浸润麻醉,打局麻会有一点胀痛,一般都可以忍受。 2、问:手术要空腹吗? 答:术前需适量进食,不能空腹,防止术中出现低血糖。 3、问:有乙肝可以手术吗? 答:乙肝本身不是手术禁忌症,但需要先到医院查乙肝两对半指标以及肝功能,评估手术风险。 4、问:有轻微贫血可以做腋臭手术吗? 答:轻度贫血不影响手术,但建议将近期的血常规验血报告发给我们看后,再做具体判断。 5、问:腋下多汗症可以治疗吗? 答:腋下多汗症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用药物、肉毒素注射、miraDry微波治疗和手术治疗。 6、问:腋毛上附着着像水垢一样的黄色结晶体是什么东西? 答:这是顶泌汗腺分泌物的结晶,是脂肪酸和汗液混合后的产物,临床上有一种疾病叫做腋毛藓,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 7、问:术后要忌口吗? 答:术后要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烟酒;建议可适量食用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可以促进伤口恢复。 8、问:手术后多久可以运动? 答:建议在伤口完全痊愈后(通常为一个月),方可进行各项体育运动,恢复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9、问:什么时候可以洗澡? 答:术后除手术区域以外区域都可以清洗或擦身,手术范围不能碰水,以防伤口感染。一般三周后根据伤口恢复情况而定。 10、问:手术后多久可以怀孕? 答:创面完全愈合后,一般一个月左右。
陈斌 2020-02-28阅读量8763
病请描述:由于疼痛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主观感受,对于疼痛的定性诊断主要依赖患者对疼痛的措述,因此采用适当的词汇表达疼痛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些特殊的词汇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疼痛的性质,提供助于定性诊断的依。 (一)疼痛性质的描述 为了便于患者选择常见疼痛性质的词汇,我们将表达疼痛性质的常见词汇归纳如表1-2,患者可以根据疼痛的感受选择相应的词汇。 (二)疼痛的部位、范围和发生过程 "下列内容是用来确定疼痛部位范围,根据人体图所示精确划出范围,并依各部位疼痛程度不同分别标出。认真体会疼痛的时间特性,标出形容时间过程的内容。 1·弥漫的,弥散的、全身性的(同时有两处疼痛、 三处疼痛、四处疼痛、五处及五处以上疼痛); 2.局部的;局限的深痛,深部疼痛;浅痛,浅表疼痛。 3.固定的,疼痛部位固定不变的;不固定的,疼痛部位常常变化的。 4,持续的,长期的;阵发的、间断的、短暂的、瞬时的、反复的、发作 性的、偶发的。 5,定时的,规律的,周期性的,不规律的。 6,急性的,急剧的;慢性的,缓慢的。 (三:)影响疼痛的因素 1:加重的因素 体位的改变、活动(运动)、劳累、冷或热、呼吸、咳嗽、吞咽或按压等。 2,减轻的因素 按压(压迫、按摩)、休息、热敷、冷敷或体位制动等。 (四)常见疾病疼痛的特点 临床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对疼痛的描述考虑疼痛的性质,进而为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下面将常见疾病可能出现疼痛的特点分别描述如下: 1,风湿性疼痛 常被描述为慢性持续性的、折磨人的疼痛、酸胀痛、冷痛、钝痛常见,也可见刀割样疼痛。 2,偏头痛 常描述为搏动样疼痛、跳痛。 3,三叉神经痛 常见触电样痛、电击样痛、过电样痛。 4·周围神经损伤 可见麻木痛、烧灼痛、热痛、灼痛、放射痛、放散痛。 5·内脏痛 常描述为绞痛,刀绞痛、痉挛性痛,揪样痛、钝痛、牵涉痛。 6,肌肉的疼痛 多见压痛、沉重样痛,有时也描述为痉挛性痛。 痛觉是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一种感受,同时还常常伴有疼痛反应,详细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有助于疼痛定性诊断。疼痛几乎总伴有程度不同的惊慌、害怕、悲伤、焦虑、不愉快,愤怒、烦躁等情绪改变,有些患者可能伴有疲倦、厌恶、沮丧、恐怖、畏惧、悲观等情绪问题,尤其慢性严重疼痛患者更为常见,相对而言,锐痛和刺痛常为躯体浅表痛,一般定位明确,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变化较少,钝痛是内脏或较深部位伤害性刺激引发的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定位不明确,有时伴有烧灼感,患者常伴有明显的情绪和躯体反应疼痛有关的体征也有助于疼痛定性诊断,如三叉神经痛发作时痛苦的表情、触及扳机点时诱发出疼痛、痛性抽搐、患侧皮肤粗糙;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肢体晨僵表现;肩周炎患者上肢活动受限等对定性诊断均有参考价值。诊断性神经阻滞和药物治疗有助于疼痛定性诊断,如偏头痛患者试用麦角胺后头痛常可以缓解。应该注意的是不同性质的疼痛对不同药物治疗的反应是不同的,可以根据疼痛的性质选择相应的镇痛治疗药物,也可以根据疼痛对不同药物的反应推定疼痛的性质,如肌肉痉來性疼痛对阿片类药物不敏感,而痛点注射有效;神经痛对吗啡反应不佳,需要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物和抗惊厥类药物。总之,疼痛的定性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需要给予是够的重视,如果镇痛治疗效果不佳,需要重新进行疼痛的定性诊断,则有可能找出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
马彩毓 2019-11-21阅读量9915
病请描述: 膏方是中药制剂的一种,是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胶、怡、蜜等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膏方是医生针对患者自身的临床症状所开具的处方而加工制成,除具有一般的滋补保健作用外同样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遭受到各种乳腺疾病的折磨,乳腺增生症、乳腺癌等各种良恶性乳腺疾病发病率均逐年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乳腺疾病成为了女性健康的头号大敌。膏方调护可以让女性在寒冷的冬季对乳腺健康来一次深度护理。 膏方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但并不是只具有补的功效。医师在开具膏方时会权衡虚实,或以补为主,或清补相间,借助膏方调补之力使人体内分泌达到一个稳态。 对于乳房胀痛以情绪波动变化而加剧的患者,对于年轻乳房增生结节不明显,单纯因情绪抑郁、心烦易怒而乳房疼痛的患者治则以疏肝理气为主,方药可选用逍遥散加减、小柴胡汤等。 对于肝郁日久化火的,如见易怒、烦躁、乳房胀痛的同时伴有胁肋胀满,舌红苔黄腻的症状者,在疏肝理气的基础上加用清肝火的药物可增加临床疗效。 对于经前乳胀结块加重,腰酸不适,或伴月经不调者治疗应从补肾活血、调摄冲任入手,方选二仙汤加四物汤。 在绝经期出现乳房胀痛伴有焮热汗出者为肝肾亏虚所致,当拟补益肝肾为主,方选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加减。 膏方选药因人因症辨证处方,在冬令进补的时节保障女性健康。 膏方在慢性疾病的治疗中优势显著,比如乳腺癌的调护。随着乳腺癌手术方式的改进,化疗药物、内分泌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的开发和使用,中医药的长期使用,使得乳腺癌的预后有大幅度的提升,有学者建议将乳腺癌归为慢性疾病,终身疾病,应进行长期治疗观察。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强调健脾益气、调补肝肾以扶正,清化痰浊而祛邪的扶正祛邪治疗乳腺癌的法则。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复发和转移。 膏方调治乳腺癌遵循和汤药煎剂同样的治疗法则,抓住机体的主要矛盾,通过辨证分清虚实,辨别正虚邪实的比例,合理选择膏方用药,才能反映出膏方个体化治疗的特点,从而达到维持机体稳定,预防复发转移的目的。 膏方的目的是通过提高患者体质来防治疾病,补是手段不是目的,否则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因此配制膏方要权衡虚实,通过辨体质、辨疾病、辨证候来确定以补为主或攻补兼施,借助膏方调补之力匡扶正气而祛其邪,从而达到预防肿瘤复发转移的目的。 冬季滋补时节,所有女性都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药物配制的膏方进行一次美丽保健。
吴雪卿 2019-10-27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松花粉,中药名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油松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花粉。春季花开时,采摘花穗,晒干,收集花粉,除去杂质。 从2400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到今天的《中华药典》等历代医药典籍中都有记载,在民间更是以其神奇的功效被奉为“仙药”。 《本草经解》:松花,味甘益脾,气温能行,脾为胃行其津液,输于心肺,所以润心肺也。益气者,气温益肝之阳气,味甘益脾之阴气也。风气通肝,气温散肝,所以除风。脾统血,味甘和脾,所以止血也。可酿酒者,清香芳烈,宜于酒也。 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包括22种氨基酸、14种维生素和30多种微量元素以及大量的活性蛋白酶、核、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它活性物质。富含的蛋白质含量超过牛奶、鸡蛋的5-7倍;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新鲜水果和蔬菜,被称为天然维生素之王。 服用松花粉,短期内会减轻疲劳,增强体力;便秘消失,消化转好;皮肤细腻,面色红润;睡眠踏实,心情愉悦;精力充沛,记忆力提高。《本草纲目》中记载: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 什么是破壁? 原粉外观为淡黄色细粉末,手捻有滑腻感,极易飞散。将原粉与破壁粉分别放入盛水的杯子中并搅拌,未破壁的松花粉因有发达的气囊,所以会浮在水的表面,而破壁粉沉底或悬浮,不会漂浮在水面上。想要高效吸收松花粉营养,必须进行破壁处理且破壁率越高,更为细腻越容易被人体吸收。 松花粉不是在治病,而是在调理人体器官。药食兼用的历史已逾千年,通过食疗平衡人体内的营养结构,因为人体的免疫器官就是最好的医生,只有免疫功能正常,才有可能从根本上祛除疾病,真正的恢复健康。 以下列举湿疹/便秘/前列腺与松花粉调理情况。 湿疹 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风、湿、热蕴于肌肤而成,或素体脾虚,又因外感风湿之邪所致。典籍中的记载,清朝医学家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指出松花粉“善糁诸痘疮伤损并湿烂不痂。”张珞《本经逢原》认为“松花润心肺。益气除风湿。今医治痘疮湿烂。取其凉燥也。” 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里指出“松花粉燥湿,收敛止血。用于湿疹、黄水疮、皮肤糜烂,脓水淋漓,外伤出血;尿布性皮炎。” 便秘 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 4%~6%,且女性高于男性。60 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高达 22%,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便秘同时还可伴有下腹胀痛、食欲减退、焦虑失眠以及皮肤色素沉着等表现,影响生活质量。 松花粉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和纤维,经常服用可以对便秘有效缓解,并且药食同源配合一些食物能起到真正清理肠道,治疗便秘的效果。 前列腺 前列腺的发育和生理状态的维持依赖于体内有足够的雄性激素,尤其是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平衡,而前列腺肥大的发病机理与内分泌系统调节和控制失调有关,松花粉中所含谷氨酸、脯氨酸等20多种氨基酸,可以改善前列腺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缓解前列腺肥大引起的尿道梗阻。其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也是前列腺增生的克星。 • • • • • 松花粉是调理人体器官,平衡人体内的营养结构,因为人体的免疫器官就是最好的医生,只有免疫功能正常,才能从根本上祛除疾病,得到真正的健康。
健康资讯 2019-09-11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中医药对研读心得 【橘核荔枝核相配,散结止痛妙对】 提到荔枝 人们就会联想到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的著名诗句; 以及1300年前的玉液琼浆的传说…… 荔枝是亚热带水果,与龙眼、香蕉、菠萝号称“四大南国水果”。在我国民间素有“荔枝上市,百果让位”之说。 贵妃荔枝 荔枝果肉甘甜好吃,富含大量的果糖、维生素、蛋白质、柠檬酸等,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而荔枝核又是一味传统中药,且功效良多,应用广泛,深受人们喜爱。 荔枝核 我们在中医学临床应用中,常用到荔枝核与橘核的药对;今梳理这一药对的功效及临床应用,分享心得。 【橘核荔枝核相配之药对】 中药橘核,又称为橘子仁、橘籽、橘子籽、橘子核、橘米、橘仁,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种子,即橘的种子。也可炮制成盐橘核。《中国药典》记载:橘核味苦平,性温,有油性。入肝、肾二经。功能理气散结止痛通络,主治疝气痛及睾丸肿痛、乳痈、乳腺增生、腰痛、膀胱气痛等病症。 ①《日华子本草》:“治腰痛,膀胱气,肾疼。炒去壳,酒服良。”; ②《本草纲目》:“治小肠疝气及阴核肿痛。” ③《本草备要》:“行肝气,消肿散毒。” ④《医林纂要》:“润肾、坚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现代用量:煎服,3~10g。 【用药注意】《本经逢原》:’惟实证为宜,虚者禁用。以其味苦,大伤胃中冲和之气也。即:本品虚者禁用。 中药荔枝核,又称为荔支、荔仁、枝核、丹荔、丽枝,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种子。荔枝核性温,味辛、微苦。入肝胃二经。功能行气散结,散寒止痛。主治肝郁气滞之疝痛,睾丸肿痛,胃脘痛,妇人腹中血气刺痛。 ①《景岳全书》荔香散,是以荔枝核(炮微焦)、大茴香(炒)各等分,为末,每服6~9克,酒调下,主治疝气痛极,在气分者,小腹气痛; ②《妇人良方》蠲痛散,荔枝核(烧存性)半两,香附子(去毛,炒)1两。或与川芎、当归、柴胡同用,主治肝郁气滞血瘀之痛经及产后腹痛。 ③《证治准绳》荔枝散,是以荔枝核(用新鲜者,烧炭存性)14枚,八角茴香(炒)、沉香、木香、青盐、食盐各3g,川楝子肉、小茴香各6g,均研为细末,每服9g,空腹时热酒调下,主治疝气阴核肿大,痛不可忍。由荔枝核、小茴香、吴茱萸、橘核等组成的疝气内消丸,治疗寒疝疼痛。 ④由荔枝核、橘核、川楝子等组成的方剂,常用于治疗睾丸肿痛。 【用法用量】常用量5~9g。 【用药注意】无寒湿滞气者勿服。 【橘核荔枝核相配,散结止痛妙对】 【配伍功效】:有理气散结,散寒止痛之功。 1.主治寒疝腹痛、疝气痛、睾丸肿痛、寒凝肝气郁结的少腹痛,老年男女之阴部回缩抽痛,得温则减,遇寒加重,形寒肢冷,苔白脉沉者。此药对与枸杞子、仙灵脾为配伍,疗效更佳。 ①寒甚冷痛明显者,荔枝核、橘核配伍吴茱萸、小茴香、干姜同用,加强温肝散寒止痛作用。 ②气滞甚胀痛明显者,荔枝核、橘核配伍川楝子、青皮、木香同用,行气散结止痛,如疝合汤《医林一介》、荔枝散《世医得效方》。 2.乳房胀痛肝气郁结,肝脉阻滞引起的乳房胀痛,或伴有月经不调,荔枝核、橘核配伍当归、瓜蒌、乳香、没药、甘草等同用,活血行气,散结止痛。 3.痛经、带下肝经有寒,症见妇女小腹坠胀,腰酸肢冷,带下量多,痛经,手足不温,荔枝核、橘核配伍小茴香、葫芦巴、延胡索、五灵脂、川棟子、香附、乌药同用,行气活血,温经止痛、止带。 【配伍意义】:荔枝核辛苦温,既能疏肝理气,散结止痛,又和胃行气止痛。橘核苦平,长于疏肝理气散结。两药合用,增强疏肝理气,散结止痛作用,而治寒凝肝气郁结诸证。 【临床心得】 1.既往进修期间,曾跟师名中医于尔辛老师,他擅用荔枝核、橘核治疗肝癌术后肝结节、乳腺癌、乳腺增生等。后于临床工作期间,我共计观察20余例乳腺癌术后乳腺小叶增生患者,乳腺B超提示:BI-RADS分级2-3级,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施予该药对进行治疗,能使大部分患者的乳腺结节消失,小叶增生降级,症状减轻。 近日来,跟从肿瘤科许玲主任抄方,许主任擅用经方,在加减用药方面,多用荔枝核、橘核理气药物;降气药物莱菔子、苏叶、枇杷叶等治疗肺癌、肺部结节等。 2.查阅文献,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橘核有镇痛、抗炎,促小肠推进等作用。可治疗睾丸炎、睾丸鞘膜积液、尿道综合征、乳腺小叶增生、慢性盆腔炎等。 3.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荔枝核味苦,有降血糖,调血脂,抗氧化等作用。可以对预防打嗝、腹泻、痛经有一定的作用,所以遇上打嗝可以用荔枝核粉冲服。但是妊娠、体壮无寒者不要食用。不要空腹,饭后半小时内服用。 4.我临床上也用荔枝核、橘核、玫瑰花、白梅花为女性淡化面部色斑。 5.临床上治疗轻度子宫肌瘤,也会在桂枝茯苓丸的基础上,加减荔枝核、橘核等。 【荔枝核与橘核药对副作用】 荔枝核副作用:荔枝属湿热之品,因为人们的“贪吃”,于是就有人患上了荔枝病。 临床表现为:头晕心悸、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口渴和饥饿感,或发生腹痛腹泻症状,个别严重患者可突然昏迷,阵发性抽搐,脉搏细弱而速,瞳孔缩小,呼吸不规则,呈间歇性或叹息样,面色青灰,皮肤紫绀,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 荔枝病 橘核副作用 1、体虚患者慎服,易伤中气,不可以久服。 2、食用橘核也要适量,不可过量食用,严重者会伤元气。 3、对于橘核也要注意放置的地方,一般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付晓伶 2019-06-09阅读量2.5万
病请描述:胆囊管状腺瘤流行病学特点: 胆囊管状腺瘤为胆囊腺瘤的一种,临床上发病率低,女性比男性多见,且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但也可发生于青年人,发病率在0.2%~2.2%。国外学者研究结果显示,良性胆囊腺瘤患者年龄(50.3±16.3)岁,腺瘤恶变患者年龄(58.3±12.6)岁,老年患者胆囊腺瘤恶变的可能性大。本组患者男18例(58.06%),女13例(42.94%),平均年龄56岁。 临床表现: 胆囊管状腺瘤主要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部隐痛、不适、纳差等慢性胆囊炎症状,常伴有右肩背部放射性酸痛不适,个别患者可出现急性胆囊炎或阻塞性黄疸症状,但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国内研究指出上述症状的发生率为88%,也有文献报道上述症状发生率仅为6%。本组31例患者中有12例(38.71%)无明显症状,在体检时发现胆囊占位,轻微症状1例,表现为乏力纳差,18例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部间断性胀痛,其中2例伴黄疸,2例有进食过饱后偶见右上腹短暂隐痛不适的表现。 病因及病理演变过程: 目前病因仍不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慢性炎性反应和胆囊结石与胆囊腺瘤的发生密切相关,长期慢性炎性反应刺激和结石的机械性损伤使胆囊黏膜上皮在反复磨损、再生、修复过程中出现较为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血管以及上皮细胞、腺体和实质细胞的增生,最终造成增生物突出到胆囊腔内形成息肉。 相关标志物研究进展: 目前临床应用的肿瘤标志物如CEA、CA-125难以作为胆囊管状腺瘤的特异性指标。近年关于胆囊肿瘤相关的标志物研究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诊断方法: 胆囊管状腺瘤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对本病诊断率较高,其典型表现:自胆囊壁向胆囊腔突起的中等至强回声,后方无声影,不随体位变化而改变位置。典型CT增强扫描病灶于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轻度或明显均匀强化,胆囊腺瘤主要由胆囊动脉发出的分支 供血,扫描后变化明显。影像学检查虽能直接显示胆囊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以及与胆囊壁的关系,但对于胆囊腺瘤、早期胆囊癌与其他胆囊息肉样病变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故鉴别诊断困难。 病理特点: 胆囊腺瘤是腺上皮来源的一种良性肿瘤,依据组织形态和生长方式,胆囊腺瘤分为管状腺瘤、乳头状腺瘤和管状-乳头状腺瘤(混合型),另有报道根据组织学形态和生长方式分为4型,除以上3种类型外,加入绒毛-管状腺瘤,其十分罕见,并且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本组31例患者中单纯管状腺瘤26例,绒毛-管状腺瘤5例(均伴有癌变)。胆囊管状腺瘤呈息 肉样变,单发性、广基隆起性多见,多数伴非典型增生,以轻度和轻中度多见。少数患者会伴有胆囊结石和胆固醇沉积。5例绒毛-管状腺瘤均伴有癌变,提示由单纯管状腺瘤向绒毛-管状腺瘤发展过程可能为腺瘤-腺癌变途径。 治疗措施及预后: 对于可疑胆囊管状腺瘤或早期肿瘤都应手术治疗。本组随访的28例患者中除2例死于不相关原因外,其余26例均存活至末次随访。因其存在恶变潜能,术后规律的随访十分必要。 本文选自牟怡平等,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第39卷,第7期。
赵刚 2019-05-18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空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开展乳腺专科门诊已经超过10年。女性病人看乳腺门诊时,最常见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乳腺疼痛,另一种是乳腺包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既有疼痛,又有“包块”,这里所说的包块是指所谓的包块。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原空军总医院)普通外科王石林 乳腺疼痛是一种症状,根据这种症状是否有周期分为周期性乳腺疼痛和非周期性乳腺疼痛。周期性乳腺疼痛多发生在35岁以下的青年妇女,多表现在月经来潮以前乳腺胀痛,比较紧张或敏感的患者,可能会摸到乳房上有肿块。其实,这种所谓的肿块,很难说是肿块。中医有一种说法“不通则痛,不痛则通”,可以浅显的解释这种现象。从内分泌的角度来解释,周期性乳腺疼痛和性激素的周期性变化有关,在月经周期子宫内膜的分泌期,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还很高(但在逐渐降低),对乳腺的影响则是乳腺充血肿胀,腺泡上皮细胞增生肥大,导管周围充血水肿等。这种改变在月经来潮前3-4天达到高峰,所以周期性乳腺疼痛会在月经来潮前的症状最重。在月经来潮至月经过后1周左右,两种激素处于较低水平,分泌期乳腺的改变得到恢复,病人乳腺疼痛的症状也得以减轻或消失,出现一种症状周而复始的现象。 周期性乳腺疼痛的时间可长可短,有的只有一两天,有的一两周时间。有的还可以出现腋窝和同侧上肢疼痛。由于乳腺外上象限的乳腺组织最丰富,所以疼痛最常见的部位还是在这个区域。严格来讲,这种周期性乳腺疼痛算不上一种疾病,只不过是这些症状,可能影响患者的工作,再加对这种现象的实质不了解,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而乳腺癌发病率的逐年升高,以及周围的同事、亲朋好友可能罹患(或谈到)这种疾病,更可能使患者产生一种恐惧感。 非周期性乳腺疼痛多发生在40余岁的妇女,相对于周期性乳腺疼痛,非周期性乳腺疼痛更值得重视。但是非周期性乳腺疼痛大多是由于良性原因引起,由乳癌引起的疼痛只占非周期性乳腺疼痛的极少数。女性在40岁以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但是这种减退,不像行政人事管理,到了年龄就要退休。女性的卵巢功能减退,既和年龄有关,又因人而异。而且不能说,非周期性乳腺疼痛和内分泌就没有一点关系。环境的影响、工作压力过大、过于劳累、精神创伤、精神紧张或抑郁、药品和保健品等都可以造成内分泌的紊乱,从而出现乳腺疼痛。多数非周期性乳腺疼痛也不能算什么疾病,但有的患者可以合并乳腺囊性病变、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等,因此非周期性乳腺疼痛患者还是要到医院去就诊,除外这些情况。此外,甲状腺疾病和卵巢疾病也可以引起内分泌紊乱,从而导致乳腺疼痛,也是需要注意鉴别的。 除上述周期和非周期乳腺疼痛外,还有一种假性乳腺疼痛。假性乳腺疼痛是指患者表现为“乳腺疼痛”,实质上根本不是乳腺疾病引起的症状。如肋软骨炎、胸壁血栓性静脉炎、带状疱疹(尤其是未出疹前)、胸壁软组织外伤、胸腔或心脏疾病、颈椎病,甚至牙痛等,都可以造成类似乳腺疼痛的症状。这些症状,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等,是可以鉴别的。
王石林 2019-03-20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胆汁反流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动力异常。其病因较为复杂,以往对胃部分切除术后胆汁反流研究较多,而对完整胃胆汁反流病因的探讨较少。本文通过内镜检查结合腹部B超提示有症状胆囊结石是引起完整胃十二指肠胆汁反流的常见原囚之一。 1、一般情况:对以发作性上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65例,经常规胃镜检查发现有明显胆汁反流,进一步行腹部B超检查证实为胆囊结石。65例患者均有发作性上腹痛,以剑突下为著。其中50例呈阵发性顶痛,15例呈阵发性胀痛或闷痛,伴有肩背放射痛33例,胸骨后烧灼感16例,暖气14例,发热13例。 2、内镜检查:所有患者均常规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胆汁反流分级如下,即以内镜下胃底粘液湖胃液颜色由清亮至深黄或深绿色分为0-3级。65例中36例呈2级,余者均呈3级。粘液湖粘液量以左侧卧位镜检时所见为准,未超过局部皱璧高度为少量,超过局部皱璧高度但未达体大弯者为中等量,溢至体大弯,并见粘膜壁上附着絮状或泡沫状胆汁者为大量。本组病例中5例为少量,24例为中等量,36例为大量。胃窦部粘膜弥漫水肿,明显充血,多可见胆汁经幽门反流入胃内。十二指肠粘膜往往附着大量胆汁,有时十二指肠球部可见粘液池。从内镜下观察结果判断,本组胆汁反流的程度均较严重。 3、腹部B超检查:内镜检查结束时尽量将胃内气体抽净,然后进一步行腹部B超检查,证实65例患者均有胆囊结石。其中单发结石15例,多发结石50例,合并胆总管结石10例,肝内胆管结石6例。结石直径5mm-21mm,以10mm-15mm占大多数(86%),合并胆囊炎41例。 我们认为引起胆汁反流的条件至少应满足以下两个:十二指肠胆汁量增加,尤其在空腹状态;十二指肠胃动力异常。有研究发现胆汁反流患者多存在:胃窦十二指肠的非推进性收缩增加;胃窦功能不良、胃底十二指肠动力异常等。另有观察发现,在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常伴有胆汁反流,一方面由于胆囊丧失了贮存浓缩胆汁、间断排泄胆汁的功能,以致胆汁连续不断地排入十二指肠,使得空腹时胆汁反流增加。另一方面,患者多有胃窦十二指肠动力改变,胃十二指肠收缩不协调,从而导致了反流的发生,推测有症状胆囊结石引起胆汁反流的机制是由于胆石症继发胆道功能紊乱,通过某种反射机制作用于十二指肠及空肠所致。 此外,胆囊已失去功能的胆结石患者。胆汁反流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相似。尽管胃镜检查尚不能作为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可靠手段。但镜下若有中度以上胆汁反流。十二指肠粘液池及病理活检等依据.基本可以做出初步诊断。若有条件进一步测胃液胆汁酸,pH可确诊。 由此可见。有症状胆囊结石可能是完整胃胆汁反流的重要原因之一。胃镜下诊断胆汁反流是一种简便易行且有价值的手段。 本文选自 杨路亭中国内镜杂志,第6卷第6期。
赵刚 2019-01-04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对于董女士而言,2016年绝对是记忆犹新的一年——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她解出来的小便像牛奶一样。伴随之的,是小便很痛,两侧腰背部也胀痛难忍,而且伴有反复尿路感染、消廋、体质下降经常感冒且精神萎靡,严重影响了董女士的正常生活。在“纯甄”尿2个月后,在当地多方求医未果后,来自安徽的董女士踏上了来杭求医手术的道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邓刚接诊收住董女士的是我院泌尿外科的邓刚主任医师及他带队的医疗团队,面对这样持久并且病因未明无明确其他病史的牛奶样小便患者,在经过尿常规及膀胱镜检查后,董女士被诊断为左肾乳糜尿。乳糜尿,是因乳糜液逆流进入尿中所致,外观呈不同程度的乳白色。乳糜尿的特征是小便混浊如乳汁,或似泔水、豆浆。乳糜尿的发病原因,目前认为是胸导管阻塞,局部淋巴管炎症损害,致淋巴动力学改变,淋巴液进入尿路,发生乳糜尿。邓刚主任还亲自给董女士做了左肾逆行肾盂造影,明确了肾盂与淋巴管的篓道裂隙位置和形态数量。尽管乳糜尿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通常对其办法不多,以病因治疗为主,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外科手术肾蒂淋巴管结扎切断术往往创伤大,也不能完全避免复发。邓刚主任查了一圈,也没能发现董女士乳糜尿的根本病因是什么。怎么办?然而董女士的牛奶尿旷日引久,甚至尿中带血成乳糜血尿。虽然外科医生热爱手术,但是出于最小微创最小代价治疗跟符合患者利益的目标,邓刚主任医师决定先使用非手术治疗,再给患者一次机会。曾在美国攻读获得博士后学位的邓刚医生想到了查文献。尽管没有完全相似的病例依据可以参考,但邓刚和水冰主任医师检索了最新医学文献,还是找到了一条更加微创途径——聚维酮碘液(PVP-I液)+低分子右旋糖酐肾盂逆行灌注:这是两种临床非常常见的药物,联合应用治疗乳糜尿却鲜有听闻,国外报道成功率可以达到88%。抵着患者家属怀疑不解的目光,在进行反复沟通后,患者家属同意试用3天,如果无效还是决定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手术。邓刚主任在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和临床应用后的反应,对试剂还加以改动、调整了剂量和浓度。治疗的结果却是令人惊喜的,董女士的恢复情况甚至超过了预期!仅仅三天之后,“纯甄”尿就几乎和董女士say goodbye了。同时,腰也不疼了,小便时的疼痛也消失了,复查尿甘油三酯完全阴性。邓主任表示,这样的治疗效果也出乎他意料的好。尽管有文献的支持,但谁也不知道实际拿来自己的临床应用的效果会怎么样。或许董女士刚刚好适合这样治疗?又或者邓主任根据实际调整的治疗方案起了决定性作用?不管怎么样,起码董女士已经开开心心的回了安徽老家,继续过上属于她的没有疾病缠身的幸福生活了。那么2年多过去了,董女士怎么样了呢?现实的回答是,没有问题!董女士现在已经在家乡过上了正常的幸福生活。乳糜尿(chyluria)是因乳糜液逆流进入尿中所致,外观呈不同程度的乳白色,作尿乳糜试验可阳性。如含有较多的血液则称为乳糜血尿。乳糜尿的特征是小便混浊如乳汁,或似泔水、豆浆,故名。乳糜尿发病年龄以30~60岁为最高。乳糜尿的发病原因,目前认为是胸导管阻塞,局部淋巴管炎症损害,致淋巴动力学改变,淋巴液进入尿路,发生乳糜尿。主要原因有丝虫病、腹腔结核、肿瘤、胸腹部创伤或大手术、原发性淋巴管疾病及其他原因:如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妊娠压迫、疟疾等,偶尔可引起乳糜尿。文献中仅有个例报道。根据严重程度将乳糜尿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表现为间歇性乳糜尿,无乳糜凝块形成,无体重减轻,逆行肾盂造影显示累及单个肾盏;中度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乳糜尿,偶有乳糜凝块,无体重减轻,逆行肾盂造影显示累及两个肾盏;重度表现为持续性乳糜尿,有乳糜凝块,体重减轻,逆行肾盂造影显示累及多数肾盏。如果乳糜尿不能缓解或者得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导致反复肾绞痛、蛋白质丢失引起的营养问题,以及淋巴细胞尿引起的免疫抑制等。治疗采用针对病原、中医中药疗法、肾盂灌注、体外冲击波及手术治疗等。
邓刚 2018-12-17阅读量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