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输尿管囊肿是输尿管末端的囊性扩张。胚胎发育期输尿管与尿生殖窦之间的隔膜未吸收消退,形成输尿管口不同程度的狭窄,也可是输尿管末端纤维结构薄弱或壁间段的行径过长、过弯等因素引起,经尿流冲击后形成囊性扩张突入膀胱。早期病例,临床上可无症状,常在诊断重肾畸形时始被发现。输尿管囊肿是输尿管末端的囊性扩张。胚胎发育期输尿管与尿生殖窦之间的隔膜未吸收消退,形成输尿管口不同程度的狭窄,也可是输尿管末端纤维结构薄弱或壁间段的行径过长、过弯等因素引起,经尿流冲击后形成囊性扩张突入膀胱。早期病例,临床上可无症状,常在诊断重肾畸形时始被发现。有症状主要是尿路梗阻,引起反复尿路感染。由于囊肿开口细小,输尿管口持久的梗阻可导致输尿管和肾积水、肾功能丧失、囊肿堵塞膀胱颈而发生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以及复发性尿路感染。有时女孩囊肿可经膀胱颈和尿道而脱出于尿道口外,一般可自行复位。但也可发生嵌顿而成紫色肿物。治疗原则是解除梗阻,防止反流,处理并发症。如患侧上半肾功能不良,可作半肾切除。约有20~25%病例术后仍有症状,此时再处理囊肿。如患肾功能良好,可作输尿管囊肿切除及防反流的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1.症状体征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上尿路扩张积水和尿路感染。 2.病因 因尿流不畅导致上尿路梗阻。卵子受精后37天Chwalle膜暂时性分隔输尿管芽和尿生殖窦,当Chwalle膜溶解不完全时导致本病。此外,膀胱壁段输尿管肌肉发育异常亦可导致。 3.诊断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B型超声检查可显示膀胱内有薄壁囊性肿块。静脉尿路造影典型者表现为输尿管末端“蛇头”状膨大,伴或不伴肾输尿管扩张积水,合并重复畸形时亦可显示。膀胱镜检可见输尿管开口处呈囊状扩张,开口呈针尖样随输尿管蠕动时张时缩。 4.治疗 治疗方法选择根据病变程度、对上尿路的影响以及是否伴有其他尿路畸形而定。治疗目的是解除梗阻、根除感染和保护肾功能。常用手术方法有经尿道切除及抗逆流的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吴玉伟 2020-07-23阅读量9981
病请描述:作者: 赖伟红 医学博士,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副研究员 在阴囊部特定环境下,汗液、皮脂、脱落表皮细胞和污垢容易积聚,形成脂栓堵塞毛孔,促进毛囊及其周围细菌或真菌过度滋生繁殖,从而引起皮肤红斑、丘疹或脓疱等皮疹。阴囊部皮疹类型 阴囊部皮疹有以下类型:黑头:脂栓堵塞毛孔后,毛孔顶端开放,空气进入后氧化造成。白头:脂栓堵塞毛孔后,毛孔顶端闭合,没有空气进入。红斑或底部红肿的丘疹:触之可微痛。脓疱:丘疹顶端有脓液形成的白点。结节或包块:位于皮下,可自觉疼痛。囊肿:位于皮下的充满脓液或脂质的小包块。 阴囊部皮疹的病因痤疮 白头和黑头是痤疮的常见表现,多常见于毛孔多的皮肤,如颜面、胸部、臀部。但是也可出现在阴囊和耻阴部。内生毛发 内生毛发在阴囊部和耻阴部常见,在喜欢刮阴毛的人中,内生毛发更为多见。是毛囊堵塞后毛发皮内卷曲或向皮内生长造成,可引起局部红色丘疹或脓疱,伴瘙痒或微痛。毛囊炎 毛囊局部炎症或感染后形成,局部红肿,可内含脓液。常成群出现,也可与内生毛发同时发生。痱子(热疹) 在湿热季节发生, 表现为红色小丘疹,常伴瘙痒或刺痛感。局部出汗,会加重皮疹和局部不适。需保持患处凉爽透气,以减少皮疹发生,或促进皮疹愈合。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由一种痘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儿童中,往往可以自愈。 主要表现为有蜡样光泽的质硬丘疹或结节,顶端凹陷,大小不一,常成群出现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扣抓可致病毒接种他处而播散。为防止传染他人,不能共用浴盆、毛巾和衣物。性病 有些性病可以引起或表现出阴囊部皮损:生殖器疱疹:皮肤局部出现群集小水疱和小溃疡。梅毒:最初表现为阴部皮肤小溃疡和结节。阴虱:可引起阴囊及耻阴部红色丘疹、小结节和结痂。阴囊皮疹的不同颜色所传达的信息 阴囊皮疹的颜色多样:白色常提示含有脓液或脂质。黑色表明皮疹开放,空气进入,与脂栓反应而氧化成黑色。红色常提示局部炎症明显或肿胀。 性病或其它感染往往引起红色皮疹或斑块。而白色和黑色皮疹,往往是脂质和脱落细胞形成的脂栓堵塞毛孔造成,见于痤疮。阴囊皮疹的治疗和预防 阴囊部痤疮损害,往往无需治疗,可1-2周内消退。 内生毛发也可不治疗,但出现化脓时,需用镊子把内生毛发拔除。 多数毛囊炎往往会自愈,但也可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凝胶、克林霉素凝胶等外用药。 天气湿热时,在皮肤皱褶部位,可以适当使用爽身粉,防止出现痱子,或细菌和真菌感染。 外阴出现皮疹时,避免扣抓,以防破损后细菌感染,也防止皮损播散。 如果皮疹与性病相关,需及时就诊和治疗。 要防止阴囊皮疹,外阴部清洁卫生很重要。每晚用温水和温和的去污剂清洗。阴部清洗时,动作宜轻柔,防止擦伤。 勤洗澡勤换衣,穿棉质内衣裤,保持局部干爽透气,防止局部汗液积聚和细菌繁殖。
赖伟红 2020-07-21阅读量1.3万
病请描述:骶管囊肿这个名称很容易误导,准确的称呼应该叫骶管脑脊液漏。通常我们说“囊肿”,指的是一个孤立的病灶,外面一层光滑的包膜,包膜的内层分泌一些粘液或浆液,渐渐积聚起来,形成了一个囊性结构,身体各个部位的囊肿一般都很容易切除。然而,所谓骶管囊肿,其实根本不是囊肿,而是在骶管中的脑脊液漏。漏的治疗原则,是修补,而不是切除。图1:骶管的骨性结构。骶骨位于骨盆的后正中,腰椎的下方、尾椎的上方。骶骨是由五节融合而成的(骶1--骶5)。骶管就是骶骨中间的一根骨性管道。【因为骶管四周全是骨质,所以骶管囊肿的增长速度较慢】图2:硬脊膜囊底部一般位于骶1水平。硬脊膜囊上连颅腔,内部充满了脑脊液,像是一个很高的水桶。由于人直立生活,所以硬脊膜囊底部的静水压非常高(1100mm水柱,约1/9标准大气压)。假设在硬脊膜囊底部插入一根细针头,脑脊液就会喷涌而出。然而,在骶管里却是零压力,甚至稍呈负压,临床上做骶管注射时,针尖一旦刺入骶管,少量药物会自动被吸进去,说明存在少许负压。【硬脊膜囊内外存在一个巨大的压力差】图3:神经根示意图。神经根(黄色)在硬脊膜囊内是裸露的,但是当它钻出硬脊膜囊的时候,它的外面包裹了一层硬脊膜(绿色),它是硬脊膜囊的延续,好比袖子是衣服的延续一样,所以称之为神经根袖,但是神经根袖的内部正常是没有脑脊液的,相当于一个紧身袖。图中只画了2根神经根作为示意,实际骶管内有12根神经根,骶管的内径大约1.5cm,这些神经根基本占满了骶管,神经根之间有少许间隙,间隙里是少许脂肪组织,起着隔离神经根、缓冲和防粘连的作用。【由于正常骶管内径只有1.5cm,临床上一般认为,如果骶管囊肿直径超过1.5cm,可能就压迫神经了】图4:骶管囊肿形成。由于硬脊膜囊底部,某根神经根出口之处先天薄弱,脑脊液在巨大压力的驱动下,挤入神经根袖,使神经根袖越来越膨大,骨性的骶管也越撑越大(可见液压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同时囊肿内部的神经根被牵拉,囊肿外部的邻近神经根被挤压,引起疼痛和大小便障碍。【由此可见,骶管囊肿本质上根本不是一个囊肿,更不是肿瘤,而是脑脊液漏,所以无法“切除”骶管囊肿!如果医生带着切除的理念去手术,当他切开骶管囊肿,发现里面空空如也,除了脑脊液,只有神经根,既然神经根不能切、脑脊液也没法切,吸干了很快又流满,所以无奈之下,只好切一点囊壁草草收场————其实,囊壁只是被脑脊液撑大的神经根袖而已,根本不是病变组织,相反,这层囊壁一直在尽它的绵薄之力来限制骶管囊肿的增大,只是实在抵档不住巨大的静水压冲击而被动扩张,越来越薄,结果反而被当成病变组织遭切除】图5:一个最流行的陷阱!既然切除囊壁有害无益,那么是否可以用大量的人工材料(例如胶原蛋白)填满整个囊肿腔。这样复查磁共振的时候是很好看的,术前骶管囊肿内部全是脑脊液,术后脑脊液都没有了,全都填满了,但是问题根本没有解决:(1)脑脊液漏口并没有封堵,脑脊液照样通过漏口涌进医用人工材料之间,静水压根本没变,只是磁共振上显示出来不一样的影像而已;(2)原本是一个纯液体的囊性压迫,变成了一个半固体的压迫,压迫反而加重了;(3)囊肿内部的神经根完全被人工材料包裹,神经根可能慢慢变性。【由于磁共振复查影像很好看,所以这是一个最流行的陷阱;陷阱都是好看的】图6:理想的手术方案,应该是尽可能向生理的方向去修复————虽然恢复不到正常生理状态,但应尽量朝这个方向去努力。(1)既然疾病的始动环节是神经根袖出口处先天性薄弱,然后被脑脊液撑大,变成漏口,那么骶管囊肿手术最核心的技术就是通过显微缝合,用一小片肌肉把这个漏口封堵住,应尽量做到滴水不漏,同时又不损伤穿行的神经根。(2)如上述,疾病的第二环节是脑脊液漏进神经根袖,越撑越大,神经根袖(即囊肿壁)变得越来越薄;所以我们封堵成功之后,吸除囊肿内部的脑脊液,确认不再有任何脑脊液流入,这时把耷拉下来的囊肿壁(即神经根袖),尽可能折叠起来,包裹神经根,重新变成一个紧身袖。(3)上面两步完成之后,大体就接近了生理状态的硬脊膜囊和神经根袖了,但是,被撑大的骨性骶管还在啊,怎么办?有没有办法让骨头重新长起来,变回原来的模样,可惜没有这种方法。【有个病友经常问的问题:漏口封堵之后,囊肿怎么处理,要不要切除?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只能用另一个问题来反问:图6当中,漏口封堵 + 神经根袖折叠之后,囊肿还在吗?囊肿已经不复存在了,我还能怎么“切除”呢?现在只有一个被撑大的骨性骶管】图7:如何处理被撑大的骨性骶管。由于骨质没办法再生,所以我们用自体的肌肉和脂肪去填充这个骨性骶管,这是因为正常生理状态下,骶管中本身就是有脂肪组织的,所以骶管囊肿术后,磁共振表现是脂肪、肌肉,三个月左右,随着脂肪少量液化,磁共振上会有少许液体信号。【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如果漏口封堵 + 神经根袖折叠之后,确保没有脑脊液漏了,扩大的骨性骶管不管它,完全留空,不填肌肉和脂肪是不是也可以?理论上短期疗效是可以的,但是三维立体地来看,漏口封堵的肌肉是悬在半空中,在强大静水压的冲击下,有可能掉下来,所以骨性骶管里填充一些脂肪和肌肉,就对漏口封堵形成了一种背靠背的支撑,可以降低这种风险。肌肉的支撑性更好,但脂肪更柔软,也更接近生理状态,而且脂肪填充即使过多,经过一段时间会有少量液化,不会压迫神经,所以应该肌肉脂肪按一定比例搭配使用。】图8:骶管后壁的骨质,正常约为0.6--1.0cm厚度,由于骶管囊肿对骨质的侵蚀,后壁骨质已经基本消失,而且手术本身也会切除一点骨质,所以手术结束时应用钛网修补骶管后壁,否则容易发生骶管内容物的膨出。下一期:为什么神经根袖重建不能代替漏口封堵
郑学胜 2020-07-15阅读量1.2万
病请描述: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IPMN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呈乳头状生长,分泌过多的黏液,引起主胰管和(或)分支胰管进行性扩张或囊变,是一种潜在恶性的肿瘤。IPMN好发于老年人,最多见于60~70岁,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约2:1。临床症状和体征取决于导管扩张的程度和产生黏液的量。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乏力,也可因胰液流出受阻产生慢性胰腺炎甚至急性发作,或粘液阻塞乳头引起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胰腺肿瘤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可以采用不同手术方式。位于胰头的肿瘤(以肠系膜上静脉为界,肠系膜上静脉以右为胰头,以左为胰体),可以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或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位于胰尾的肿瘤(以肠系膜下静脉为界,肠系膜下静脉以右为胰体,以左为胰尾),可以采取胰尾切除,根据情况决定联合脾脏胰体尾切除、或者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而胰体(胰腺中段)肿瘤可以胰中段切除,根据情况胰腺端端吻合,或胰腺远端与胃肠道吻合。下面结合一例胰体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的病例,和大家聊一聊胰体肿瘤中段切除手术。秦XX,男性,70岁,主因:“体检发现胰腺囊肿2月余”入院。患者2月前体检发现CA-199升高,遂于我院行腹部MRI,发现:1、胰体囊状病变,不除外IPMN可能;2、肝多发小囊肿;3、胆囊腺肌症可能;胆囊小结石;4、双肾多发囊肿,左肾和总部后唇复杂囊肿。患者无腹痛、腹胀,无射性痛,不伴寒颤、发热、黄疸,无腹泻、恶心、呕吐、消瘦、头晕、多汗等。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状态良好,体力情况良好,食欲食量良好,睡眠情况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二便无殊,体重无明显变化。查体:体温:36.0℃,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腹部平坦,无胃肠型,无蠕动波,腹式呼吸存在,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Murphy sign (-),胆囊未触及,肝脾肋下未触及,腹膜刺激征 (-),腹部未触及包块,腹部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 (-),肝区叩击痛 (-),肠鸣音正常,4次/分。辅助检查:2018-12-03 胰腺MRI平扫:1、胰体囊状病变,不除外IPMN可能;2、肝多发小囊肿;3、胆囊腺肌症可能;胆囊小结石;4、双肾多发囊肿,左肾和总部后唇复杂囊肿。 患者胰腺MRI平扫提示胰体囊状病变,不除外IPMN可能,同时CA-199轻度升高,高度怀疑胰体部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我们决定为其实施微创腹腔镜胰体切除,胰腺端端吻合术。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第九天顺利出院。IPMN根据起源不同,将IPMN分为主胰管型、分支型、混合型,分支型多见于胰头及钩突部,主胰管型多见于胰体和胰尾者,表现为主胰管增宽。混合型表现为胰腺钩突分支胰管扩张合并主胰管扩张。CT和MRI(包括MRCP)表现为主胰管中度至明显扩张,十二指肠乳头可增大并突入肠腔内,胰管壁上的乳头突起由于较小且扁平不易显示。分支胰管型好发于胰腺钩突, CT和MRI主要表现为分叶状或葡萄串样囊性病变,由较小囊性病变聚合而成,且有交通,也可融合而呈单一大囊样肿块,>10 mm的实性结节、主胰管扩张>10mm、弥漫性或多中心起源、壁内钙化及糖尿病临床症状,应高度警惕,提示为恶性IPMN。IPMN应与其他胰腺囊性病变鉴别。IPMN可引起胰腺炎表现,使其与慢性胰腺炎导致的胰管扩张和假囊肿形成鉴别有一定困难,若出现壁结节、乳头状突入十二指肠腔、囊肿与胰管相通有助于IPMN的诊断,而慢性胰腺炎引起的胰管扩张呈串珠状,并可见粗大钙化,这在IPMN罕见。胰腺导管癌坏死囊变后虽也可表现为囊性肿瘤,但其周围仍可见实性成分,加之极易侵犯胰周主要血管及嗜神经生长等特性与IPMN明显不同,易于鉴别。黏液性囊性肿瘤囊内也可见壁结节及分隔,但其多位于体尾部,中年女性好发,多为单一大囊或几个大囊组成圆形或卵圆形肿块,不伴主胰管扩张。IPMN好发于老年男性,多位于胰腺钩突,主胰管不同程度扩张,二者鉴别不难。浆液性囊腺瘤虽也可呈多发微囊样表现,但其发病年龄轻且中心可见星状纤维瘢痕及日光放射状钙化,可与IPMN鉴别。对于IPMN可以根据以下7点辨别良恶性:1.胰体尾的主胰管型IPMN大多为恶性,而胰头钩突分支胰管型相对恶性率较低;2.病变的大小:根据IPMN大小鉴别良恶性还没有统一的意见,一般认为IPMN病灶>3cm为判断标准。但是小病灶也不能完全排除恶性的可能。3.主胰管的宽度:恶性IPMN通常合并主胰管显著扩张(>1.0cm)4.囊内有无合并结节或肿块:IPMN的囊内出现较大的结节或实质性肿块常常提示恶性的可能,5.十二指肠乳头的大小:IPMN由于肿瘤分泌大量黏液,可导致胰管显著扩张,十二指肠乳头部扩大、突出。6.病变内囊的数目:胰腺内直径<3 cm的单囊性病变97%为良性,而多房或者囊内有隔膜者约20%为交界性或者原位恶性肿瘤。7.淋巴结肿大及远隔转移。这一征象是提示病灶为恶性较为有力的证据。对于单发于胰腺钩突的分支型IPMN,且肿瘤直径<2.5cm时,可以随访观察,但肿瘤>3.0cm及其他类型IPMN,因具有潜在恶性的特征,应积极手术切除,其疗效较胰头癌及壶腹癌好。目前根据IPMN位置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位于胰头的IPMN,可以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或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位于胰尾的IPMN,可以采取胰尾切除,根据情况决定联合脾脏胰体尾切除、或者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而胰体(胰腺中段)IPMN可以胰中段切除,根据情况胰腺端端吻合,或胰腺远端与胃肠道吻合;如果IPMN已经累及胰体和胰尾部,这时无法保留胰尾组织,应该行胰体尾切除,以完整切除肿瘤。目前以上手术方式都可以采用微创腹腔镜手术方式,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患者的最佳选择。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刘燕南 主任医师、副教授 北京医院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刘燕南 2020-07-10阅读量2.7万
病请描述:畸胎瘤手术归来,分享给有同样遭遇的病友们…… 我今年41岁,女性,是一名畸胎瘤术后患者,后历经多次手术,饱受苦恼,究其原因原来是最初的畸胎瘤惹得祸……1997年,在18岁的花季年龄诊断出“盆腔畸胎瘤”,后于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到了2002年,畸胎瘤复发,同时处在孕期,后在当地医院剖腹产同时行畸胎瘤穿刺引流术;到2005年因骶前囊肿直肠瘘于外院行结肠造口术;2009年再次行结肠造口还纳术;2019年1月因直肠及阴道流脓液行骶尾部畸胎瘤切除术。然而我的漫漫手术经历并没有结束…入院诊疗经过:2019.07.29出现直肠和阴道流脓症状,去上海市东方医院求医。做了相关的检查,CT和肠镜结果:盆腔畸胎瘤(经骶切除术后);直肠骶尾瘘;盆腔脓肿。入院腹部CT肠镜照片在同医生的商量下,决定清创手术。在2019.08.02全麻下行经骶直肠周围脓肿清创清流+腹腔镜乙状结肠造口术。手术记录显示:术中见原经骶手术疤痕可见多个感染外口,按压有恶臭脓液流出,予以完整切除原感染手术疤痕,可见疤痕下坏死及疤痕组织约8*3cm范围,向上达骶骨下缘(尾骨之前手术已切除),下达直肠肛管后间隙,伴脓液和较多感染坏死组织,予以充分切除,探及一多囊性囊腔,囊壁较厚,分隔状,内吸出脓性恶臭液体约200ml。天有不测风云?2020.01.14因骶尾部窦道伴感染;盆腔畸胎瘤术后直肠-骶尾部皮肤瘘;乙状结肠造口术后再次入住东方医院。入院腹部CT2020.01.14医生给我腰麻下行骶尾部窦道切开、脓肿引流术。手术记录显示术中探查齿状线上3cm可触及直肠后壁瘘口约0.5cm,内有少量陈旧性干结大便。囊腔位于直肠右后间隙,约12*10*5cm,内有脓液和少量坏死组织。腹部CT好景不长,我出现肛周疼痛,医生给我查体显示骶尾部可见巨大瘢痕,可及一外口,探查长约15cm左右,无渗血,直肠指诊齿状线上5cm触及粪块,指套无染血。医生诊断为:盆腔畸胎瘤(经骶切除术后),乙状结肠造口术后,盆腔巨大囊肿。在医生的安排下,2020年5月12日,完善术前检查后,麻醉成功后进行手术。行腹腔镜直肠切除术,盆腔巨大囊肿切除,骶尾部窦道切除术,腹腔黏连松解术,右侧卵巢囊肿切除术。术中照片完整剥离卵巢囊肿术中见右侧卵巢多囊囊肿约6*5*4cm,骶前不规则囊肿约18*10*3cm,向右侧盆壁延伸。术中置入12mmTrocar一只,分解黏连,完整剥除卵巢囊肿,袋袋取出。最后冲洗腹腔,止血、置入引流管,腹腔镜下缝合修补盆底腹膜。一本次手术较为成功,经历10小时,难度很高,非常感谢傅传刚教授团队高超的医术解决我的病痛。下个月要正常复诊啦!求医期间的心路历程,各种心酸,不足为外人道也。。。 所以写这篇帖子,为有同样遭遇的病友们加油打气。不放弃,不抛弃。
傅传刚 2020-06-08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性早熟是儿科内分泌常见的发育异常,女孩8岁前.男孩9岁出生第二性征发育,性腺轴提早发育 会造成青春期生长高峰提早出现.生长时间缩短.骨龄提前.骨骺提早闭合,导致身高达不到遗传靶身高,从而产生相应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家长怀疑孩子性早熟.应及时就医。什么原因会导致性早熟呢?女孩性早熟80%以上为原发性,男孩20%是原发性的(所谓原发性是指找不到明确原因的),继发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病变,如肿瘤.感染.损伤等。2)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甲状腺功能减低下等、女孩尚有卵巢功能性囊肿及卵巢颗粒细胞肿瘤等原因。性早熟主要表现:女孩 8岁前出现乳房增大、体形改变、乳晕大于3cm、阴毛 腋毛生长、阴道分泌物增多,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男孩 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喉结.胡须、阴毛生长。此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医生会按情况做如下检查:1)通过X线拍摄左手掌.手腕关节,分析骨龄,如骨龄大于生理年龄1年以上则诊断为骨龄提前。2)超声检查:女孩做乳腺.子宫附件.肾上腺.甲状腺彩超;男孩做肾上腺.甲状腺.睾丸彩超检查。3)做头颅MRI了解颅脑有无肿瘤等情况,根据检查结果及早干预治疗,这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是否顺利.幸福,希望各位家长都能做个有心人.不仅关心孩子学了多少知识.还要重视孩子身体发育情况!
童仙君 2020-05-25阅读量9069
病请描述:甲状舌管囊肿是小儿颈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多在7岁之前发现,少数因无感染或增大缓慢至中老年才确诊。其发病在性别上无大差异。甲状舌骨囊肿系未完全退 化的甲状腺舌管或上皮所引起。甲状腺始基在胚胎第4周时自咽前方向颈部移行,以后逐渐下降形成甲状腺舌导管,在胚胎的8—10周,导管逐渐萎缩消失,起始部只留一小凹,即舌盲孔,远端形成甲状腺。如果甲状舌管不消失,残存的上皮分泌物聚集,可形成囊肿。 上海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李晓艳甲状舌管囊肿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时囊肿、舌骨中1/3及舌骨后与舌盲孔之间的组织一并切除,最大限度减少复发。1岁以内、未发生感染或较小囊肿可暂时不手术。如有炎症,应抗感染,待炎症消退后2—3周再手术。非手术疗法如用腐蚀剂烧灼瘘管效果欠佳,一般不主张应用。 家长如果对小儿甲状舌管囊肿的治疗有任何疑问可以通过电话咨询与我联系。
陈伟 2020-05-15阅读量9960
病请描述:室管膜瘤 髓内室管膜瘤通常生长缓慢,为质地柔软、边界清楚、血供中等的灰红色的团块。室管膜瘤常好发于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比女:2:1),儿童罕见,其中8%的髓内室管膜瘤患者可并发II型神经纤维瘤病。 髓内室管膜瘤主要发生在颈髓和胸髓,马尾部位少见,是髓内最常见合并脊髓空洞的肿瘤。 由于通常生长于脊髓中央,室管膜瘤往往较早出现髓性症状,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共济失调、肌力减弱以及相应区域疼痛,尽管如此,但多数患者可站立行走。 肿瘤全切可使患者获得痊愈。然而,室管膜瘤在所有髓内肿瘤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最高。 星形细胞瘤 髓内星形细胞瘤通常浸润生长,边界不清,在20-40岁人群髓内肿瘤发病率中排第二位。高级别的星形细胞瘤多见于成人,而青少年多为低级别。1/4的成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可恶性变。 星形细胞瘤主要发生于颈髓,20%患者伴有空洞。与髓内室管膜瘤一样,患者出现感觉障碍、共济失调以及运动障碍的概率大体一致,约1/3患者可出现疼痛。 与成人相对不同的是,肌力减退是儿童髓内星形细胞瘤患者入院时最主要的主诉,而腹痛、斜颈以及肌肉萎缩等不典型症状常使小儿髓内星形细胞瘤诊断困难重重。需要注意的是,4%的髓内肿瘤患儿出现会进行性脊柱侧弯,主要导致疼痛及其他神经功能障碍。 长节段如侵犯颈髓或胸髓全长的星形细胞瘤病变相对少见,病理类型多为纤维性星型细胞瘤。 血管母细胞瘤 髓内血管母细胞瘤为体积小、边界清楚、血供丰富的团块状良性病变,多发生于31-40岁。血管母细胞瘤多散发,且多发于男性,一旦发现髓内血管母细胞瘤应警惕VHL可能。 血管母细胞瘤可发生于神经轴索上任一位置,最常见于颈髓后侧或后外侧。脊髓空洞发生率较上述两种肿瘤发生率低,但高达70%的肿瘤可囊变。 诊断 大多数髓内肿瘤患者症状表现为髓性症状缓慢进展,若病变侵犯腰骶部可出现神经根性症状。病情急性恶化罕见,但一旦发生,则预示瘤内出血或肿瘤恶性程度高。 评估 磁共振(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是诊断这类肿瘤的首要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和正常脊髓组织的界面,以及肿瘤相关的囊变、脊髓空洞和血肿。值得注意的是,髓内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和血管母细胞瘤在磁共振影像上表现相似,故单纯依靠MRI有时很难鉴别。神经胶质瘤(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在磁共振上表现为T1相低或等信号,T2等或高信号,强化多不均匀。 血管母细胞瘤多表现为T1等高信号,T2高信号,均匀强化。 室管膜瘤多沿脊髓中线部位对称性膨胀式生长,延伸至多个脊髓节段,少见病例呈偏心生长并伴有髓外部分。而星形细胞瘤则一般表现为侵袭性生长。若无增强MRI,炎性病变和星形细胞瘤在影像学上很难区分。血管母细胞瘤通常为实性或有壁结节的囊性病变,可伴有明显的瘤周水肿。 瘤内出血在室管膜瘤中相对常见,即使为非特征性表现,MRI上常见肿瘤两极或瘤内“含铁血黄素帽“。 图1:所示颈髓室管膜瘤典型影像学表现:不均匀强化,肿瘤上下极脊髓空洞(白色箭头),呈对称性膨胀性生长,正常脊髓被挤压变薄(黑色箭头,左图).注意髓内空洞两端的T2相高信号(右图) 图2:颈段室管膜瘤伴有少量强化,肿瘤下极可见一小出血灶(箭头所示,右图)。 图3:图中所示为一名VHL患者胸髓血管母细胞瘤伴多发髓内病变。注意巨大肿瘤位于脊髓偏心位置且伴一大型囊肿。 图4:图中所示为伴囊变的胸髓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此病理类型肿瘤主要位于脊髓背侧,呈偏心性生长。不同于更高级别的胶质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边界清楚,表现为压迫脊髓而非浸润性生长。 对于髓内肿瘤的患者而言,脊柱X线平片检查价值有限,但仍然在整体评估脊柱骨性结构、侧弯以及复发肿瘤的脊柱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很少能看到纤细的椎弓根。 对怀疑脑积水患者要进行颅脑CT或MRI检查,髓内肿瘤同时合并脑积水尽管少见,但也有文献报道。
戴大伟 2020-05-04阅读量9862
病请描述:附睾囊肿(epididymal cyst)又称精液囊肿(spermatocele),好发年龄为20~40岁。附睾囊肿的常见部位是附睾头部,而体部及尾部很少发生,它起源于睾丸网输出小管的上皮细胞,直径常数毫米至数厘米,可为单一囊腔或分隔多腔,以单发多见。囊液内常含有精子。 1.发病原因 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了,可能与性刺激、睾丸附睾的慢性感染或输送精子的管道部分梗阻有关。还可能与局部损伤或性传播疾病感染有关。有人提出附睾头部的附睾管屈曲、转向或形成憩室,随时间推移和精子不断堆积,憩室小管不断增大,于是形成精液囊肿。当附睾因炎症或创伤而阻塞或形成瘢痕时,亦可发生精液囊肿。 2.临床表现 多有阴囊坠胀感,一般无明显症状,无特殊不适,病变发展缓慢。 3.检查 1)扪诊检查 附睾头部可触及一圆形或卵圆形肿物,表面光滑,无压痛,囊性感,与周围组织界限分明,无粘连。触摸时在附睾头部可触及囊性肿块,透光试验阳性。 2)B超检查 炎症为实质性肿块。 3.诊断 依靠扪诊即可确定大部分囊肿,扪之虽然硬,但实则有波动。 1)一般无症状,有时有阴囊部不适或下坠感。 2)睾丸或附睾部触及圆形肿物,质软,境界清,有波动感,挤压不缩小。 3)透光试验阳性。囊肿穿刺液乳白色,不透明,镜检见有不活动精子、脂肪小体等。在室温下放置短时间后,液体中原先不活动的精子会变得活动起来。 4)B超可在睾丸或附睾部发现液性暗区。 4.鉴别诊断 (1)慢性附睾炎 一般整个附睾增大或仅尾部有小结节,质硬,有时可触及增粗的输精管。 (2)精索鞘膜积液 为阴囊内囊性肿块,呈卵圆形或梭形,位于精索内。 (3)Yong综合征 双附睾头增大或呈囊性,多局限附睾头近端1~1.5 cm,体尾部及输精管无异常,但本病是与慢性呼吸道感染有关的合并双侧附睾渐进性梗阻所致的无精子症。 5.治疗 无症状者不需治疗,症状较重或囊肿体积较大且已婚有子女者可行手术摘除。 手术有可能破坏附睾管因而影响生育,未婚患者宜慎重。
吴玉伟 2020-04-13阅读量9957
病请描述:每年体检时你是不是都很紧张?生怕自己查出什么毛病。 体检报告出来后,看着还算健康的指标,彷佛是通过了一次人生大考~ 但最近钱女士却在体检中发现了一个大麻烦: 她在微医全科中心体检时做乳腺超声检查,意外发现右侧乳头外后有一个肿块,医生考虑可能是恶性肿瘤。这简直是晴天霹雳,钱女士当时就懵掉了,因为自己平常并没有任何的不舒服,这可怎么办? 钱女士的家庭医生一边安抚她,一边快速联系好了某三甲医院乳腺肿瘤科的主任医生,为钱女士做了精准转诊。在进一步完成了乳腺相关的检查后,结果与微医全科的医生考虑基本一样。家庭医生又迅速帮钱女士安排好了手术,果然术后的病理显示是乳腺癌,但不幸中的万幸是,发现得比较早,整体情况还好。 在微医全科开业的三年时间里,类似钱女士的情况并不少见,万幸的是,大部分人发现时都处于早期阶段,得到了及时的治疗。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检查出很多问题,自认为不严重便没有重视。 为此我们统计了2019年杭州市萧山区30余家单位6000多人体检数据,详细梳理体检TOP疾病榜,大家可以对照看看您的健康状况属于哪一个水平。 2019年度体检排名前10位的疾病,百分数是指在总参检人群中的占比,看看,您中了几个? 最担心 乳腺疾病 乳腺疾病主要包括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结节、囊肿等,是比较常见的女性疾病。而乳腺癌已成为中国女性的“头号杀手”,发病率在女性的恶性肿瘤里位居榜首,建议女性朋友每年做一次乳腺检查,特别是35岁以后,定期自检和深度的体检很有必要。 最忽视 体重、血压和血脂 体重超重或肥胖、血压、血脂等代谢性问题,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常见原因,但往往却最被忽视。 第一位 血压异常 血压异常与年龄、高盐饮食、长期高温多油烹调饮食造成的血管内胆固醇沉积、斑块形成、钙盐沉积导致的血管硬化等均有关。 从下图分析得出:39%共2318人处于早期高血压,11%共697人已有高血压。而男性群体中,有2296人(占比64.1%)存在血压异常。 早期高血压标准:收缩压/舒张压120~139或80~89mmHg;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40或≥90 mmHg 快翻出自己的体检报告或者近期测量的血压值,看看自己属于哪个水平吧。 第二位 超重/肥胖 从下图分析得出中,超重&肥胖已经成为白领人群的首要健康问题,体重超重比例已经达到了34%、肥胖占10%。而男性群体中,有2072人(占比58%)存在体重问题。 BMI(身体质量指数)=体重(kg)/身高(m)的平方,是衡量身材及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快来计算一下自己的BMI是多少吧。 第三位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指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偏高和(或)低密度脂蛋白偏低,常与心血管事件呈正相关。 从下图分析得出:57%共3394人已存在或潜在血脂异常,男性人群中有2285人(占63.8%)已存在或潜在血脂异常。 最温柔 甲状腺结节 近几年我们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在不断攀升,主要是因为现在的B超技术, 0.1cm的结节都逃不过它的法眼。所以不是甲状腺长结节的人多了,是检查技术进步了,被发现的人多了。 而且因为甲状腺结节95%以上都是良性,剩下5%的恶性结节中90%是乳头状癌,且治疗效果非常好,超过99%的患者经过治疗,该吃吃该喝喝,一点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别听见“癌”这个词儿就腿肚子发软,大部分甲状腺结节都是好的,即便做“恶”,也恶得很温柔。 最关注 幽门螺杆菌 近两年来,很多人体检时,会特别要求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在去年体检中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比例高达28%。幽门螺杆菌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具有传染性,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其他许多胃病的发生都与幽门螺杆菌有关。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 建议您每年做一次呼气试验,使用公筷。 健康体检是健康管理的开始,请关注身体状况的变化,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良好心态,才能享有高品质生活和健康快乐的人生。 2020年 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家人 隔离疫情,不隔离爱 我们,一直在您身边!
健康资讯 2020-03-26阅读量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