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囊肿 > 内容

囊肿内容

气球与小店:解读卵巢囊肿

病请描述:作为一位妇产科医生,我深知卵巢囊肿对女性健康的影响。在日常诊疗中,我发现许多女性对于卵巢囊肿的认知仍然存在疑惑。因此,我将在本篇科普文章中为大家解码卵巢囊肿的基础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女性了解这一常见问题。 卵巢囊肿:小卵巢里的“气球”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卵巢囊肿是什么? 卵巢囊肿是指在卵巢内或其表面形成的液体或组织囊袋,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根据囊肿的形成原因和性质,可分为功能性囊肿和病理性囊肿。想象一下,女生的小卵巢就像是一个小玩具店,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气球。有时候,这些气球会在排卵的时候被排出去,有时候会留在里面。这些留在里面的气球就叫做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的类型:好气球和坏气球 卵巢囊肿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功能性囊肿和病理性囊肿。功能性囊肿通常是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形成的,如排卵囊肿和黄体囊肿。而病理性囊肿则是由于疾病或异常情况引起的,如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和内膜异位症。通俗的来讲,这些囊肿可以分为两种:好气球和坏气球。好气球就像是排卵时的气球,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消失。而坏气球则可能是因为身体出了问题,比如卵巢有炎症或者内分泌失调,这时候就需要及时治疗了。 卵巢囊肿的症状:气球抱怨 卵巢囊肿的症状因人而异,有时候,这些囊肿会闹脾气,导致一些不舒服的感觉,比如小腹疼痛、月经不调、性生活疼痛等等。有时候还可能会悄悄藏起来,不给您添麻烦。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下腹部疼痛或不适 •胀气感 •月经不规律 •性生活疼痛 •频繁尿尿 •消化系统问题 诊断和治疗:治气球不治店主 诊断卵巢囊肿通常需要通过盆腔超声检查确认。一旦确诊,治疗方式将根据囊肿的类型、大小和症状的严重程度而定。大多数功能性囊肿通常会在几个月内自行消失,而病理性囊肿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如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也就是说:对于好气球来说,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观察一段时间。而对于坏气球,就需要医生给它们点“气球维修工”,可能需要吃药或者手术来解决。 预防:保护小店的秩序 虽然无法完全预防卵巢囊肿的形成,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风险。这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就医处理任何疑似症状等。 结语:给小店加个安检 卵巢囊肿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治疗的。及时了解其症状、诊断和治疗是确保女性健康的重要一环。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卵巢囊肿或有任何疑问,请务必咨询专业医务人员,以获取及时的帮助和建议。

陈默 2024-04-15阅读量1953

跨越年龄:卵巢囊肿与更年期

病请描述: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女性的身体将经历无数的起伏与变化,其中更年期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就像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活阶段,更年期标志着一系列身体和情感上的变化。而卵巢囊肿,这个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的医学术语,实际上也伴随许多女性走过生命的不同阶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卵巢囊肿与更年期之间神秘而又重要的联系。 卵巢囊肿:并非只是年轻女性的话题 提起卵巢囊肿,许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年轻女性。的确,卵巢囊肿在年轻女性中相对常见,但它们并不是年轻女性的专利。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便进入更年期,女性仍有可能发展出卵巢囊肿。事实上,更年期女性的卵巢囊肿需要更加谨慎对待,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囊肿有更高的风险发展为恶性。 为何绝经后卵巢囊肿需特别关注 更年期的到来意味着女性的身体会逐渐停止生产某些激素,正式告别月经周期。在这一时期,卵巢不再像以前那样活跃,不应再有新的卵泡出现。因此,如果在这个时期发现新的卵巢囊肿,我们应该更加警觉。这些囊肿可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健康问题,而可能指示着更严重的病理变化,包括可能的恶性变化。 诊断的关键 如果在绝经后发现卵巢囊肿时,应进行彻底的诊断评估,包括家族史、个人病史、症状以及相关的体检发现。超声检查是一种关键的诊断工具,能帮助评估囊肿的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需要进行更为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或MRI、肿瘤指标检查等。 手术的医疗原则 在处理绝经后的卵巢囊肿时,通常建议进行手术,即使囊肿看起来并不大。手术不仅可以准确诊断囊肿性质,还可以有效避免潜在的恶性转变。 手术的方式 手术方式的选择通常偏向于微创,优先考虑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这种手术方式的考量基于几个关键因素:首先,绝经后的卵巢功能极为有限,它们的保留对女性的健康并没有显著益处。其次,考虑到卵巢癌的高发年龄大约在60岁左右,且该病种在早期阶段往往难以被察觉,故在评估风险和收益时,主动切除能显著降低患卵巢癌的风险。 因此,对于绝经后发现的卵巢囊肿,即使没有明显的恶性迹象,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手术。这种手术旨在从根本上消除卵巢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的风险。同时,由于腹腔镜技术的应用,手术能够以更小的创伤完成,术后疼痛减轻,恢复期缩短,使患者更快地恢复到正常生活和活动中。 结语:健康,与岁月共舞 无论是在青春盎然的年华还是在金色的更年期,了解并关爱自己的身体都是每位女性应当承担的责任。面对卵巢囊肿这一课题,我们不应回避,而应勇敢面对,及时寻求专业的建议和帮助。毕竟,健康的身体是享受生活、跨越岁月的基石。

陈默 2024-04-15阅读量1871

结直肠肿瘤(大肠癌)术前需要...

病请描述:1.手术前的常规血化验,如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肿瘤指标(如癌胚抗原、CA199)、血糖、心肌酶谱等 2.心电图、年龄超过60岁须检查肺功能及心超(高血压病人建议查) 3.全腹部平扫+增强CT、胸部CT、腹部肝胆肾B超,排除有无远处转移(如肝、肺,必要时可查全身PET-CT,但费用贵) 4.中低位直肠肿瘤须检查直肠平扫+增强磁共振(MRI),评估可否保留肛门,是否需要先放疗+化疗后再手术 5.考虑肠癌容易转移到肝脏,故肝脏有囊肿或血管瘤的,必要时另外检查肝脏平时+增强磁共振(MRI),排除有无肝转移存在,也可用于以后复查对照。 6.若未查肠镜,则建议行无痛胃肠镜检查,肠肿瘤活检,送快速检查,明确诊断。若已行肠镜检查,但因为肿瘤堵塞肠腔,肠镜无法通过,不能行完整肠管检查,则建议行全身PET-CT检查排除里面肠管存在多发肠肿瘤的可能(考虑PET费用5000~7000,全自费,根据个人经济情况量力而行) 7.若外院已查肠镜并已获得病理报告,必要时外院借病理玻璃片来病理科会诊以进一步明确诊断(中低位直肠肿瘤,考虑手术影响肛门功能,术前须病理明确肠腺癌) 8.对于肛门检查未能触及的直肠肿瘤或结肠肿瘤,必要时术前再次肠镜下对肿瘤位置染色定位,一方面有利于术中准确根治肿瘤,另一方面该染色剂(卡纳琳,纳米炭混悬注射液,为淋巴示踪剂)可让淋巴结黑染,有利于清扫。 9.针对复杂性结直肠肿瘤、肠癌伴远处转移等情况可进行多学科专家讨论

叶乐驰 2024-04-08阅读量1422

触及阴囊内有个肿块怎么办?

病请描述:很多人在洗澡的时候突然触及阴囊内有个肿块,就会很紧张,担心是睾丸肿瘤。其实睾丸肿瘤很罕见,那我们来分析一下主要是哪些状况: 局部炎症:由于附睾炎或睾丸炎表现症状发炎时,可能伴有疼痛、发热等症状。主要是抗生素治疗,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附睾囊肿:该疾病主要与外伤、睾丸内部结构异常等原因有关,可出现压痛、坠胀感、占位性病变等不适症状。如果影响到生活,建议手术治疗。 睾丸鞘膜积液:该疾病主要与睾丸炎症疾病有关,主要症状为睾丸坠胀感、排尿困难、局部肿块等。如果影响到生活,建议手术治疗。 精索静脉曲张:该疾病主要与久站、静脉血回流缓慢等因素有关,可出现局部血管体积变大、形状迁曲等症状,局部血液堆积,容易形成小疙瘩。 睾丸扭转:由于外力、遗传等因素容易引起该疾病,睾丸旋转容易引起剧烈疼痛,产生硬疙瘩。及时就医 睾丸肿瘤: 睾丸肿瘤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也分为生殖细胞肿瘤和非生殖细胞肿瘤两大类。 生殖细胞肿瘤发生于曲细精管的生殖上皮,其中精原细胞瘤最为常见,生长速度较缓慢,预后一般较好;非精原细胞瘤如胚胎癌、畸胎癌、绒毛膜上皮癌等,比较少见,但恶性程度高,较早出现淋巴和血行转移,预后较差。 非生殖细胞肿瘤发生于睾丸间质细胞,来源于纤维组织、平滑肌、血管和淋巴组织等睾丸间质细胞。继发性睾丸肿瘤较为罕见。 临床表现 1.睾丸肿大 多数患者的睾丸呈不同程度肿大,有时睾丸完全被肿瘤取代,质地坚硬,正常的弹性消失。早期表面光滑,晚期表面可呈结节状,可与阴囊粘连,甚至破溃,阴囊皮肤可呈暗红色,表面常有血管纡曲。若为隐睾发生肿瘤多于腹部、腹股沟等处扪及肿块,而同侧阴囊是空虚,部分睾丸肿瘤患者同时伴有鞘膜积液。 2.疼痛 绝大多数患者睾丸感觉消失,无痛感。所以一般认为肿瘤是无痛性阴囊肿块。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还可以见到急剧疼痛性睾丸肿瘤,但往往被认为是炎症,发生疼痛的原因是肿瘤内出血或中心坏死,或因睾丸肿瘤侵犯睾丸外的组织而发生疼痛。 3.转移症状 睾丸肿瘤以淋巴结转移为主,常见于髂内、髂总、腹主动脉旁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灶可以很大,腹部可以触及,患者诉说腰、背痛。睾丸绒毛癌患者,可出现乳房肥大,乳头乳晕色素沉着。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对睾丸肿瘤的诊断灵敏度高和较有特异性的有甲胎蛋白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以初步判断是精原性或者非精原肿瘤)。 2.CT及MRI检查 腹部CT可显示肿瘤三维大小及与邻近的组织的关系,鉴别睾丸肿块是囊性或实性准确率达到90%~100%,并能区别肿瘤中心坏死液化与囊肿。MRI对软组织的对比度较好,可显示血管结构。 治疗 手术 睾丸切除术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睾丸肿瘤,所强调的是应当采用经腹股沟途径的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单纯睾丸切除往往达不到彻底的手术切除效果,需配合施行膜后淋巴结清除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2.化疗 不宜手术或不愿手术的II、III期患者;局部肿瘤限于睾丸内,但腹膜后淋巴结清除后组织中有癌浸润者;手术、放疗后,或化疗完全或部分缓解后的维持、挽救治疗。 放疗 精原细胞瘤睾丸切除后建议放射治疗。 3.免疫治疗 在恶性睾丸肿瘤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中,免疫治疗仍可以作为辅助疗法发挥一定的作用。

侯剑刚 2024-04-07阅读量2289

体检发现卵巢囊肿怎么办?

病请描述: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会进行健康体检,并因此“意外”发现卵巢囊肿。经常门诊有患者是因为体检的时候超声检查发现卵巢囊肿,联想到卵巢癌而忧心忡忡前来咨询““医师,你帮我看看B超啊,卵巢囊肿有囊肿,怎么办?会不会变癌?”。那今天就跟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卵巢囊肿?体检发现卵巢囊肿怎么办? 1.卵巢囊肿是什么? 简单的来说,卵巢囊肿是在卵巢或其表面形成的充满液体的囊或腔,但是先别吓唬自己,95%以上的卵巢肿瘤都是良性的。它们很常见,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有一些还是生理性的可以随月经后消失。有些卵巢囊肿患者会出现疼痛,而大部分则没有任何症状。绝经后发生的卵巢囊肿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高,需要及时就诊。 2.卵巢囊肿产生的原因? 卵巢囊肿最常见的原因取决于您是否仍有月经期。 对于仍有每月月经(“绝经前”)的人来说,卵巢囊肿最常见的原因包括: 1)生理性囊肿: 生理性囊肿,简言之,就是正常情况下也可能生长出来的囊肿。每个月月经期间,卵巢都会长出一个囊肿样结构,称为卵泡。在卵子发育过程中,卵泡不断长大,超声检查会发现一个无回声的囊肿,卵泡成熟排卵后,形成卵巢黄体,超声检查过程中会探查到黄体囊肿。育龄期女性,在月经后半周期检查发现时大时小、时左时右、时有时无的卵巢囊肿,多数是生理性囊肿。此时,无需担忧和处理,随访就行。 2)畸胎瘤:是 20 至 40 岁女性中最常见的囊肿类型之一。畸胎瘤中大多少含有脂肪、头发等,大多数皮样囊肿是良性的,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它们可能会癌变。 3)子宫内膜异位症 – 子宫内膜异位到卵巢,在卵巢发生出血,造成卵巢囊肿,又被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巧克力囊肿”的卵巢囊肿。 4)严重盆腔感染:感染可以扩散到输卵管和卵巢,并可能导致囊肿形成,患者就诊时或者之前伴有腹痛。 5)卵巢浆液性或粘液性囊腺瘤等:是良性卵巢囊肿的一种,一般需要手术,无法自行消失。 6)卵巢恶性肿瘤:即卵巢癌,罹患卵巢癌的机率比较低,但因為位于盆腔内,并不容易早期发现。多数情况下,短时间内迅速长大,表面不平,可伴有腹水。B超检查提示囊实质性占位,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血供丰富、肿块内部常回声杂乱。 因为绝经后的女性不存在排卵,所以生理性的囊肿可能性几乎为零,都是病理性的卵巢囊肿,也是因为卵巢恶性肿瘤好发年龄也绝经后,考虑到卵巢癌的恶性程度,所以医学上规定,绝经后的卵巢囊肿无论大小,建议手术。 3.卵巢囊肿的鉴定: 卵巢囊肿最初可以通过盆腔检查来发现。 可以使用各种测试来确定卵巢囊肿的类型以及是否需要治疗。这些可能包括: 1)经阴道超声(让医生可以看到肿块的大小、形状、类型和位置) 2)多种因素可帮助医生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随访,包括肿块看起来是固体还是充满液体(囊肿充满液体),以及形状是否看起来简单或更复杂(肿瘤可能是更复杂),并且流向它的血液供应是否增加(就像肿瘤血供丰富); 3)肿瘤指标检测,特别是CA-125 检测,患有卵巢癌的女性血液中一种称为癌抗原 125 ( https://ocrahope.org/get-the-facts/signs-and-symptoms/what-is-ca-125/ ) 的蛋白质通常会升高。如果您的囊肿具有肿瘤特征或者您患卵巢癌的风险较高,您的医生可能会使用此测试。 注意:CA-125 水平在非癌性疾病中也可能升高,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和盆腔炎。 4)腹腔镜手术。 4.治疗: 卵巢囊肿并不总是需要治疗。 对于仍有每月月经的人,生理性卵巢囊肿通常在一到两个月内自行消退,无需治疗。而且会建议下次做B超的时间选择在月经来的第5天,因为刚来过月经,卵泡还没有发育,一般来说,发现生理性卵巢囊肿的概率比较小。 如果您的囊肿没有变大,或者在观察等待期间消退,您很可能不需要手术如果囊肿尺寸减小或没有变化,通常会定期重复超声检查。 对于绝经后的人来说,卵巢囊肿消退的可能性较小,需要手术的概率大。 如果囊肿很大,引起疼痛,或疑似癌症,通常需要手术。 如果您有需求,可随时通过网络问诊,或者线下就诊方式找到我,咱们一起去面对! 就诊信息: 每周五上午,专家门诊,上海市杨浦区沈阳路128号门诊2楼专家门诊1号诊室 每周一上午,国际门诊,上海市杨浦区沈阳路128号门诊2楼国际门诊区域

陈默 2024-01-29阅读量2313

剑突下胸腔镜切除9厘米大型纵...

病请描述:一个老年女性渔民,接近80岁,星期五挂我号。老人家一辈子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湖泊上,工作生活在船上面。年过半百以后开始吸烟,每天两包烟。最近因为咳嗽,痰非常多,在当地医院呼吸内科住院,进行抗炎化痰等治疗。老太太被迫戒烟了。住院一周,痰液少了一些。在当地医院CT检查,发现有一个前纵隔肿瘤。肿瘤比较大,当地医院说开不了。我在门诊问老太太大概每天有多少痰。老太太说大概每天有30口粘痰。 我在门诊通过江苏云影像系统看了看,前纵隔囊性肿物,是良性病变。我测量了一下,这个囊性肿物,最大上下径80毫米,最大左右径64毫米,最大前后径30毫米。我考虑胸腺囊肿可能大。 把病人收住院。每天化痰和雾化治疗。一周后每天痰液10口左右。 上图,可见这个囊肿的最大径97毫米,接近10厘米。比我在门诊测量的上下径要长17毫米。 我进行了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术中囊肿较大。切除时遮挡视野。只能分离肿瘤左边时,把肿瘤推向右侧;分离肿瘤右边时,把肿瘤推向左侧;左侧右侧反复进行。一点点游离,把囊肿从心包前完整切除了。病理是囊肿。手术不太好做。切除后就治愈了。 术后患者痰液再次增多。好在患者咳嗽力量比较强,每天痰液全部咳出来了。痰液逐步减少。出院时患者居然没有痰了。患者的子孙辈都很高兴,从住院时每天30口痰,减少到出院时一口痰也没有了,说明陆主任的呼吸道管理水平不错。 手术后,我让老太太不要吃坚果等油脂含量多的食物,我让家属监督。出院前,儿孙辈送了一些核桃粉,和板栗饼,老太太吃了,当天胸水增加到550毫升。估计是乳糜胸。核桃的脂肪含量在60%左右,板栗也是坚果,熟板栗的脂肪含量约为1.5%,所以,罪魁祸首应该是核桃粉。只好再次进行饮食教育,一定要严格进行低脂饮食。我用一些治疗乳糜胸的药。胸水很快减少了。 老太太高高兴兴出院了。出院时,老太太左右手各拎一个行李包,昂首阔步出院了。子孙辈要替老太太拎行李,老太太不同意,说自己身体很好。 你可以点击参考下面的文章: 胸腔镜经剑突下纵隔肿瘤切除术 剑突下胸腔镜手术切除前纵隔9厘米胸腺肿瘤 纵隔是什么?前纵隔是什么意思?纵隔的解剖分区图

陆欣欣 2024-01-26阅读量2252

孩子身高矮小,为什么医生需要...

病请描述:孩子身高矮小,为什么医生需要垂体核磁共振检查呢?当家长发现孩子身高矮小了,会带着孩子去儿童内分泌科看医生,希望从医生那得到帮助。但是,医生给孩子测量身高体重后,询问病史,全面体检确定孩子就是矮小症了,会建议家长给孩子完善垂体或者颅脑的核磁共振,有些家长不理解,身高不长和垂体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颅脑中的垂体和长高有什么关系。首先,我们要知道垂体长在我们身体的什么位置,它发挥着什么功能?垂体 位于大脑的中部,一个叫作蝶鞍的骨腔中,是一个卵圆形的小体,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腺垂体分泌的激素包括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催乳素,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包括抗利尿激素、缩宫素。而和孩子长高相关的激素就有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促性腺激素、抗利尿激素。当垂体出现病变,比如垂体腺瘤,垂体上的Rathe囊肿,垂体发育不良,垂体病阻断综合征,垂体占位等导致这些激素中的任何一个分泌出现异常,都会影响孩子的身高。下面我们来细细讲解:1、生长激素:这是由191个氨基酸组成的非糖化多肽,是腺垂体分泌最多的激素,所以在孩子长个过程中起的作用也最大,它以脉冲式形式分泌,昼夜波动大,晚上深睡眠中分泌最旺盛,青春期的青少年分泌的幅度更大,分泌的次数也更多,所以孩子青春期发育的时候会有一个快速生长期。当孩子的垂体受损,影响了生长激素的分泌,就是垂体性的生长激素缺乏症,不仅表现为生长缓慢,还会有骨成熟延迟(表现为骨龄明显落后),骨代谢异常,青春期发育延迟,代谢紊乱(表现为体力活动减少,运动能力下降,血脂异常,血糖胰岛素异常),神经精神功能紊乱(表现为精力不足,记忆力下降)等等。2、促甲状腺激素:如果垂体中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或者储备不够,导致下游的甲状腺激素缺乏,即获得性的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孩子首先表现生长迟缓,粘液水肿,皮肤干燥,毛发枯黄,还会影响智力发育。3、促性腺激素:如果垂体受压或者垂体病阻断,就会影响孩子的性发育,出现性发育不良或者完全不发育,而垂体如果增大,导致促性腺激素增加,出现中枢性性早熟,刺激骨骺增长,骨龄增速,导致发育提前,青春期发育前比别的孩子先长,后期因为骨骺提前闭合,生长周期短,最终的成年身高反而比同龄人矮小。4、促肾上腺激素:垂体疾病导致促肾上腺激素分泌异常,会影响肾上腺激素的分泌,导致肾上腺激素分泌不足或者分泌亢进,这种疾病就很严重了,往往会导致严重的水盐代谢异常危及生命,如果病情不重,病程迁延,也会导致生长迟缓的。5、抗利尿激素:如果垂体病变累及到了神经垂体,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那么会导致中枢性尿崩症,出现多饮多尿,尿比重低,相对消瘦,生长也会比同龄儿缓慢矮小些。介绍了这么多垂体分泌的激素,每一个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而掌控它们的垂体如果出了问题,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都会表现出生长迟缓。这个时候,家长们还会质疑我们为什么要做垂体检查吗?

生长发育 2024-01-02阅读量2798

泌尿外科手术的“...

病请描述:一箭多星,即用一枚运载火箭同时或先后将数颗卫星送入地球轨道的技术。2015年9月20日,中国用长征六号火箭将一次送20颗卫星上天,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应该说,“一箭多星”对火箭设计和制造技术是一次综合性大考。殊不知,面对复杂的患者病情应对措施,外科手术也能做到“一箭多星”呢! 付大爷最近几个月可谓是苦不堪言啊,岁数来到了70,好像哪哪都不舒服了。这不,除了腰酸,还有,男人特有的,“蛋疼”,下腹部及阴囊反复疼痛坠胀不适。终于他下定决心,来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他的是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邓刚。邓刚主任检查病情后已经有了初步判断,在做了B超和CT证实后,付大爷的病算是明了了——双侧肾囊肿,还有双侧的精索静脉曲张。这与他的症状很相符。 尽管这两个病都是泌尿外科常见病,手术对于邓刚主任医师来说也都是常规操作。如果按常规手术,那么付大爷需要先分别做肾囊肿手术,然后再二次行精索静脉曲张手术,但因为都是是双侧手术,即使采取微创的腹腔镜手术,两边两个手术加起来,总共需要进行的腹腔镜打孔数有9个之多!付大爷别的没啥,就是胆小,一听手术,早已吓得已经面无表情了,何况要多次手术,身上又会“千疮百孔”呢?邓刚主任医师在在仔细分析病情,反复研究手术方案后,决定一次手术解决所有问题!邓刚主任医师带领医疗团队为付大爷计划并实施了经腹腔镜下双肾侧囊肿去顶减压术+双侧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满打满算,可是做了四个手术呢!而付大爷腹腔镜的手术置孔仅有4个,使用3个穿刺器,就迅速圆满地完成手术,真真正正的做到了微创!这可真是“外科医生巧手术,一箭多星除病患”。而且手术中,发现肾囊肿液炎症浑浊,精索静脉曲张的程度也比较严重。这次的手术可谓“及时雨”。 现在的付大爷虽然手术完没几天就已经神采奕奕满病区地活动了。他说腰不疼了,“蛋”也不疼了,他从来没觉得70岁的自己可以这么生龙活虎。当然,邓刚主任医师每天查房时候还是会提醒付大爷——“您70了,刚刚做了手术呢,可得悠着点呢!” 背景知识: 肾囊肿是成年人肾脏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异常,可以为单侧或双侧,一个或多个,直径一般2cm左右,也有直径达10cm的囊肿,多发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越来越高。我们通常见到的肾脏囊肿中,大多数是单纯肾囊肿,而遗传性肾脏囊肿性疾病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小于20岁者几乎没有单纯性肾囊肿,如果小于20岁的个体出现囊肿,要高度怀疑肾脏先天发育问题或遗传性肾脏囊肿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囊肿的发生率越来越高,30~40岁间单纯肾囊肿的发生率为10%左右,到80岁时,单纯性肾囊肿的发生率达到50%以上。单纯肾囊肿多发于男性。单纯肾囊肿一般没有症状,只有当囊肿压迫引起血管闭塞或尿路梗阻时可出现相应表现,有可能对肾功能产生影响。当囊肿超过4cm,应进行相应的治疗,包括囊液抽吸术并囊内注射硬化剂或行手术治疗。目前我们常规采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微创、疗效肯定、复发率低等优点。 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是一种血管病变,指精索内蔓状静脉丛的异常扩张、伸长和迂曲,可导致疼痛不适及进行性睾丸功能减退,是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因其相关的阴囊疼痛不适、不育与睾丸萎缩等而广受关注。是常见的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多见于青壮年,发病率占正常男性人群的10%~15%,在男性不育症中占19%~41%。精索静脉曲张是由于包绕精索的精索静脉和蔓状静脉丛的扩张而引起的血管性精子发生障碍。通常见于左侧,约占77%~92%,亦可双侧发病,约占7%~22%,少见单发于右侧,约占1%。 患者常常由于缺乏自觉症状而得不到及时诊治,最终导致部分患者生精能力受损。少数患者可有立位时阴囊肿胀,阴囊局部持续或间歇坠胀疼痛感、隐痛和钝痛,可向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后腰部放射,劳累或久站后及行走时症状加重,平卧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应根据患者是否伴有不育或精液质量异常、有无临床症状、静脉曲张程度及有无其他并发症等情况给予治疗。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目前我院开展的显微精曲手术是当今世界公认的金标准,具有微创、疗效好、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

邓刚 2023-11-29阅读量1771

“尿毒症&rdq...

病请描述:对于史女士来说,今天和往常不太相同,这是她八年来无数次透析中最特殊的一次。因为自从上次透析完了后,史女士感觉右侧腰部隐隐作痛,开始她并不以为意,一天过后,感觉右边肚子也疼了起来,于是她来医院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检查一下她的双侧肾脏。而医院的检查结果也让史女士大吃一惊,映入她眼帘的是几个大字:右肾下极占位。检查结果让史女士一家都非常不安,多番打听,最终找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邓刚主任,邓刚主任团队在为她行相关检查后,有了初步的诊断——肾癌、肾多发囊肿!这一结果顿时让史女士很不安,心沉入了谷底…… 其实,我们老百姓所说的肾“癌”实际上指的是尿毒症,而在医学上来说,肾癌是指肾脏的恶性肿瘤,二者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尿毒症是因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它最常见也就是患者有尿量明显减少甚至感觉没有尿。然后到医院就诊,检查肾功能发现尿素氮升高,甚至还有高钾血症、浮肿、心脏、肺这些的改变。肾癌你是一种肾脏长瘤子,它并没有尿少的表现,早期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一般患者都是偶然的体检或者做其他的检查发现肾脏,有一个实质性的肿块。那为什么在史女士身上两者又有某种联系呢?终末期肾病的患者,较正常人来说,罹患肾肿瘤的概率要上升20倍。根据中国慢性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群慢性肾病的患病率为10.8%,肾病患者有1.3亿人之多,居全球首位,而且近几年肾病呈现出年轻化的发展趋势。 入院后检查后发现,史女士的双侧肾脏的情况比想象中的还要差,双侧肾脏都已经萎缩,小小的肾脏却被肿瘤和囊肿占去了一大半的位置,肌酐761,还伴随着高血压,2型糖尿病,脑梗死等基础疾病。邓主任说:“病人情况不容乐观,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拿出最好的方案为病人解决掉这个难题!” 术前,邓主任带领团队反复查看史女士的检查报告,发现萎缩的肾脏周围粘连十分严重,这将会对手术带了非常大的困难,因为我们知道,粘连好比是高速公路上的大雾,势必让手术的危险性和难度大大增加,也会让手术的速度减慢,增加手术的风险。邓主任叫来肾内科、麻醉科等科室进行多方面的会诊,叫来史女士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围术期要预防的风险和所采取必要的措施。 最终邓刚主任医师团队决定采用根治性肾切除术,因为根治性切除术应当被认为是终末期肾病相关性肾癌的最佳治疗方式,因为保留肾单位手术对这类患者并不能获益。邓刚主任医师团队也考虑到手术前控制血压,最重要一点需行无肝素化透析,可以最大程度上维持患者身体的稳态,无肝素化也可以使手术中出血的风险降到最低。术后排除活动性出血后,也尽快安排无肝素化血液透析,使患者平安度过围手术期。手术方式推荐腹腔镜下患肾切除术,因为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治疗,通过此类手术方式可以减少失血,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的创伤,减少所需要的止痛药量,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最后患者及其家属签署了手术知情同意书,双方开始了积极地进行术前准备。 终于到了手术的时候,当邓刚主任的腹腔镜进入患者的腹腔空间时,经验丰富的邓主任也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由于患者8年来的透析,肾脏萎缩的非常严重,肾脏周围组织粘连炎症严重,再加上患者有高血压,平常血压就在160/100mmHg以上,分离困难的情况难上加难,组织一碰就出血,如果是经验不足的医生,恐怕就难以继续进行手术了,但是邓刚主任一心想着标准的手术流程和每个血管、淋巴等组织的解剖位置,精细游离,严谨操作,完成了清除淋巴组织,切除肾脏和输尿管,等一系列精准手术操作后,最终成功完成了手术。术后,因为史女士的身体机能实在有限,手术恢复期间,出现了血红蛋白低,右下腹疼痛,邓主任为史女士做了急诊腹部CT,根据影像学症状和病史,考虑史女士出现了右侧髂窝血肿,邓刚主任予以禁食、补充红细胞、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后,史女士的身体逐渐取得了恢复,日渐好转。现在又开始了正常的透析。 最后邓主任想提醒这类患者,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肿瘤发生,无论是肿瘤分期、分级、预后方面,都略优于一般罹患肾癌的患者。出院后的筛查手段推荐为为超声或CT扫描,超声价格低廉,对肾脏几乎无影响,很适合血液透析患者,但由于肾实质是有回声的且多发的囊肿结构复杂而不易诊断,尤其是在小的肾实性肿块方面,CT敏感性高于超声检查。但此类患者长期慢性肾功能不全,肌酐增高,增强CT所需的造影剂无法使用,超声造影剂具有一定优势,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经肺排泄,适用于此类患者,可早期发现微小病灶。筛查频率推荐为规律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每3个月超声造影筛查一次,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良好疗效。 希望广大市民都能够引起重视,有问题及时来找邓刚主任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邓刚主任门诊时间:周日上午专家门诊、周一上午专家门诊、周四下午名医门诊

邓刚 2023-11-23阅读量1621

结直肠肿瘤(大肠癌)术后如何...

病请描述:结直肠癌手术和辅助化疗后,应进行密切随访复查,尤其对于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或高危复发因素(神经/血管/淋巴管侵犯、术前有肠梗阻、低分化或黏液腺癌、家族遗传史、年龄小于50岁等)的患者。 随访复查除了进一步评估术后的恢复情况或放化疗反应,更重要的是为了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的病灶,以便及时积极治疗,从而最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对于结直肠癌来说,研究显示95%的复发或转移发生在术后5年内,尤其在术后第2~3年。 相比其他恶性肿瘤,结直肠癌更容易转移到肝脏和肺部,另外剩余肠管再发肿瘤、吻合口复发、盆腔复发也是随访复查过程中所要特别留意的。 结直肠癌治疗后建议规律随访复查,一般是术后2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术后2~5年期间每半年复查1次,5年后每年1次。 随访复查要注意个体化差异: 如果是非常早期的(息肉癌变等Ⅰ期)可以每6个月复查1次; 如果是高危容易复发转移的(淋巴结转移超过4枚及以上、肿瘤侵犯肠壁最外层等),建议术后第3年仍每3个月复查1次; 如果是高龄老年或患者一般身体情况很差,即使随访过程中发现转移复发也无法接受进一步治疗的,可酌情减少复查频率; 如果肠癌伴有或出现肝或肺等远处转移的,需要更密切复查(可每2个月复查1次,具体遵医嘱) 复查内容包括: 1.血肿瘤指标监测,如CEA、CA199、CA125等 2.腹盆腔(重点是肝脏)监测:肝胆B超、全腹部增强CT(可半年1次)、盆腔直肠增强磁共振(必要时,主要针对直肠癌)、肝脏增强磁共振(必要时,尤其肝脏本身有囊肿或血管瘤) 3.胸腔(重点是肺部)监测:胸片、胸部CT(可半年1次) 4.肠镜检查:切除术后1年内一定要复查肠镜,如术前因梗阻未进行者或肠镜检查未到回盲部的应术后3-6个月进行一次;术后首次复查肠镜若无异常,可2年后再次复查,若发现息肉或年龄小于50岁须每年复查肠镜;对于有家族遗传史(如林奇综合征)或多发 息肉者,更要密切肠镜检查。 5.不建议PET-CT(即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费用¥5000~7500)用于常规随访复查,除非肿瘤指标进行性上升,但一般检查未能发现问题。

叶乐驰 2023-10-25阅读量1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