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以下是一份乙肝患者复查时间表: 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 - 第1个月:复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定量。这是为了评估初始治疗的反应,了解抗病毒药物是否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和对肝功能的影响。 - 第3个月: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甲胎蛋白、肝脏超声。此时可进一步确定抗病毒效果,同时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脏病变。 - 之后每3 - 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复查,包括肝功能、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定量、甲胎蛋白、肝脏超声。长期规律复查能持续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携带者 - 每6个月:复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肝脏超声。通过这些检查了解肝脏功能状态和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观察是否有病情变化。 - 每年:可增加一次甲胎蛋白检查,用于肝癌的初步筛查。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腹胀、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肝区疼痛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检查,不受上述时间表限制。乙肝两对半包括五个指标,各项含义如下: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 这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阳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可以在感染后的潜伏期就出现,持续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中。 乙肝表面抗体(抗 - HBs) - 是一种保护性抗体。阳性说明人体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主要是通过既往感染乙肝病毒后自然恢复产生的,或者是接种乙肝疫苗成功后产生的。其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 乙肝e抗原(HBeAg) - 它是乙肝病毒内核的一种主要结构蛋白,阳性通常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传染性较强。在乙肝急性期,HBeAg的出现时间稍晚于HBsAg,它的存在与乙肝病毒在体内的活跃复制密切相关。 乙肝e抗体(抗 - HBe) - 阳性表示乙肝病毒的复制活跃度有所降低,传染性减弱。出现抗 - HBe通常是病情好转的迹象,但并不意味着病毒已经完全清除,部分患者仍可能有病毒复制。 乙肝核心抗体(抗 - HBc) - 只要感染过乙肝病毒,不论病毒是否被清除,此抗体通常为阳性。所以,单独核心抗体阳性可能是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也可能是现正感染乙肝病毒。如果伴有HBsAg阳性,就表示乙肝病毒正在感染;如果伴有抗 - HBs阳性,可能是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在已经恢复。
谢高山 2024-11-18阅读量2493
病请描述: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有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1、改善症状中医认为,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阴虚、湿热、痰瘀等,可引起多种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中药治疗糖尿病,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可以改善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减少并发症人们在长期服用西药时,常常出现各种并发症,慢慢出现了头晕、目昏、水肿、乏力、心慌等症状,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等。中药治疗糖尿病,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3、提高生活质量中医治疗糖尿病,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睡眠质量、身体质量等。中医治疗糖尿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进行辨证论治。建议患者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择中药治疗,不要自行服用中药,以免延误病情或造成不良影响。此外,中医治疗糖尿病,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调理。 https://ahongyi.000.pe
张峰 2024-11-15阅读量2378
病请描述: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其诊断标准通常基于患者的饮酒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以下是酒精性肝病的具体诊断标准: 一、饮酒史 酒精性肝病的患者通常具有长期的饮酒史。具体来说,男性每天摄入的酒精含量超过40克,女性超过20克,并且持续饮酒5年以上,酒精性肝病的发病风险会显著上升。或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如2周内),折合酒精量每天大于80克,也可能导致酒精性肝病的发生。乙醇的计算量可以通过公式“饮酒量(ml)×酒精度数×0.8”来得出。 二、临床症状 酒精性肝病的患者可能表现出一系列非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包括乏力、低热、右上腹胀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以及黄疸等。随着病情的加重,还可能出现神经异常、蜘蛛痣、肝掌等表现和体征。 三、实验室检测 1.肝功能检查:酒精性肝病患者可能出现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升高。其中,AST/ALT比值大于2,以及γ-GT的显著升高,是酒精性肝病的特点。 2.其他生化指标:除了上述肝功能指标外,酒精性肝病患者还可能表现出总胆汁酸升高、白蛋白下降等生化指标的异常。 四、影像学检查 1.肝脏超声:肝脏超声检查是诊断酒精性肝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肝脏的体积增大,肝实质回声增粗等典型表现。在肝硬化阶段,肝脏体积可能会适当缩小,但相对于病毒性肝硬化而言,酒精性肝硬化的肝脏体积仍然较大。 2.CT检查CT检查可以进一步观察肝脏的形态和结构变化,为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 五、排除其他肝病 在诊断酒精性肝病时,还需要排除其他因素所致的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药物和中毒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这通常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来实现。 综上所述,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饮酒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对于疑似酒精性肝病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的检查,以便准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刘黎黎 2024-11-15阅读量2593
病请描述:引言 骨肉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骼的恶性骨肿瘤,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和年轻成人。尽管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由于其侵袭性和快速生长的特点,骨肉瘤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骨肉瘤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后,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骨肉瘤的基本概述 1.定义与分类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骨骼细胞,特别是成骨细胞(osteoblasts)。它通常发生在长骨的生长活跃区域,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根据肿瘤的位置和特性,骨肉瘤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经典型骨肉瘤、骨旁骨肉瘤、骨内骨肉瘤等。 2.发病率与流行病学 骨肉瘤在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中均有发生,但以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最为常见。据统计,每年全球约有800-900名新发病例。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此外,某些遗传性疾病(如Li-Fraumeni综合征)和既往放射治疗史可能增加患骨肉瘤的风险。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部分骨肉瘤患者存在遗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导致细胞增殖失控。例如,p53基因突变在骨肉瘤患者中较为常见。此外,RB1基因和其他肿瘤抑制基因的功能丧失也可能促进肿瘤的发展。 2.环境因素 虽然遗传因素在骨肉瘤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其产生影响。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或接受过放射治疗的人群,其患骨肉瘤的风险较高。此外,某些化学物质和病毒感染也可能与骨肉瘤的发生有关。 3.生长发育异常 在青春期快速生长期,骨骼生长迅速,这可能导致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错误,进而引发肿瘤。此外,骨骼发育异常(如Paget病)也可能增加患骨肉瘤的风险。 三、症状与体征 1.疼痛 骨肉瘤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持续性疼痛,尤其是在夜间加重。这种疼痛通常难以用常规止痛药物缓解,且逐渐加重。 2.肿胀与肿块 随着肿瘤的生长,患者可能会注意到局部肿胀或触及到硬块。肿块通常位于长骨的一端,如膝盖周围或上臂。 3.功能障碍 由于疼痛和肿胀,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或肢体功能障碍。例如,行走困难、握力减弱等。 4.全身症状 晚期骨肉瘤患者可能出现全身性症状,如发热、体重减轻、乏力等。这些症状表明肿瘤可能已经扩散到其他部位。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光片是初步筛查骨肉瘤的首选方法。典型的骨肉瘤在X光片上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和骨膜反应(Codman三角)。然而,X光片对于早期病变的敏感性较低,因此常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 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骼结构信息,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大小、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MRI则能够更好地显示软组织受累情况,对于判断肿瘤是否侵犯血管、神经等具有重要意义。 PET-CT扫描可以帮助检测远处转移灶,评估全身病情。 2.实验室检查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升高是骨肉瘤常见的生化指标之一。此外,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也可能升高。但这些指标并非特异性,仅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3.活检与病理学检查 确诊骨肉瘤需要进行组织活检。通过细针穿刺或切开活检获取肿瘤组织样本,送至病理科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病理学检查是确定肿瘤性质和分型的关键步骤。 五、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手术是骨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分期,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保肢手术(limb-salvagesurgery)或截肢术(amputation)。保肢手术旨在保留肢体功能的同时彻底切除肿瘤,通常需要配合重建手术。截肢术适用于无法保留肢体或肿瘤已广泛侵犯周围组织的情况。 2.化疗 化疗是骨肉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术前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可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辅助化疗(adjuvantchemotherapy)则用于杀灭残留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cisplatin)、多柔比星(doxorubicin)、甲氨蝶呤(methotrexate)等。 3.放疗 放疗在骨肉瘤治疗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主要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复发或转移性病灶。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和质子治疗等精确放疗手段逐渐应用于骨肉瘤的治疗中。 4.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 随着对骨肉瘤分子机制的研究深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成为新的研究方向。目前已有多种靶向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如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在探索中,有望为骨肉瘤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六预后与随访 1.预后因素 骨肉瘤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肿瘤大小、位置、分期、组织学类型以及对治疗的反应等。一般来说,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然而,即使经过规范治疗,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或转移。 2.随访计划 治疗后定期随访对于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至关重要。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CT、MRI等)、实验室检查(如ALP、LDH等)以及必要时的活检。根据个体情况,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 3.心理支持与社会关怀 除了医学治疗外,心理支持和社会关怀也是骨肉瘤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应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参与康复训练和社会活动,以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关注骨肉瘤患者的需求,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七、结论 骨肉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癌症,其病因复杂多样,临床表现多样。通过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未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骨肉瘤的治疗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编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骨软中心,主治医师,屈国伦
屈国伦 2024-11-15阅读量2396
病请描述: 内分泌失调是女性比较常见的生理异常症状,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内分泌失调的经历。专家指出,内分泌失调还是导致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女性朋友应该引起重视。那么,内分泌失调怎么办?不用慌,中医对内分泌失调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下面从中医的角度介绍内分泌失调的辨证分型及其治疗方法。 中医将内分泌失调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肝郁气滞型:表现为情绪抑郁、胸闷、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 治疗:宜疏肝理气。 2. 脾虚湿阻型: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泄、身体乏力等。 治疗:宜健脾化湿。 3. 肾阴虚型:表现为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等。 治疗:宜滋阴降火。 4. 肾阳虚型: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冷痛、性欲减退等。 治疗:宜温阳补肾。 5. 气血两虚型: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乏力自汗、月经量少等。 治疗:宜益气养血。 自我介绍: 内分泌失调怎么办?本人王应兰,是江苏省第二中医院中医妇科主任中医师、教授,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曾跟随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学习。曾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在40余年的中医临床工作中并参与省级科研课题研究,也参与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外事带教工作。
王应兰 2024-11-13阅读量2183
病请描述: 近日耳鼻喉科病房住进来一位特殊的患者,年仅18岁的小刘,年纪虽轻,但颌下反复肿痛的病史有十年之久。据家长反映,小刘自幼曾出现原因不明的颌下肿痛,口服消炎药后肿痛慢慢消退。但这一症状时常发作,尤其在劳累、休息不好时出现。每年发作多次,症状也逐渐加重,常伴发热,食欲不振,夜不能寐,给自己造成了很多困扰。于当地医院就诊,每次均给于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症状得以暂时控制,但不定期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工作及生活,为此小刘多地求医,却始终没有找到明确病因,十分苦恼。前段时间,颌下区再次出现胀痛,并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多方打听后来我院求诊,科室团队经过全面系统的询问病史、专科检查,考虑小刘的疾病为颌下腺导管结石合并颌下腺炎。颌下腺位于其导管开口下方,故唾液容易淤滞在导管,如果唾液中钙盐成分较多,容易形成结晶沉积,从而形成结石,因为结石的堵塞,导致颌下腺分泌的唾液排出进一步受阻,潴留,口腔细菌易逆行感染诱发慢性炎症,在免疫力下降时常引发急性发作。随后通过下颌区薄层CT检查发现了隐藏在颌下腺导管中的结石,证实了我们的诊断。 科室组织了术前病例讨论,制定了“两步走”计划。首先积极治疗颌下腺炎症;第二步待感染有效控制后,行手术切除患侧颌下腺及导管结石。手术中我们对重要结构如颌外动脉、舌神经、舌下神经等精准分离并加以保护,完整切除了因反复发炎肿大硬化的颌下腺及结石。术后患者很快康复出院。一粒“石子”引发的十年烦恼解除后,小刘及家人对我科的诊疗技术表示满意和赞叹。
袁波 2024-11-04阅读量1721
病请描述:1从太阳辨治 太阳病病因为外感风寒,病机为营卫失调。因“壮者之气血盛……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暝”(《灵枢·营卫生会》)。故营卫失调是失眠产生的重要条件。营卫失调可因外感风寒而引起,亦可由情志失调,起居失常,脏腑功能异常而引起,故失眠证若具备营卫失调的病机可从太阳病论治。 (一)卫强营弱致失眠营为阴,卫为阳,二者互根互用。“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休”相偕而行。太阳病卫强营弱是因脾胃虚弱,卫气不固,营阴失守。其表虚乃因胃中津气不足,影响膀胱气化,敷布于体表的卫气因之不足。“卫强”乃是与营阴相对而言。卫气虚浮,卫不入营,营阴虚弱,营卫失常,故致失眠。症见失眠困倦,胃纳较差,或易怕冷,自汗或盗汗,舌淡胖苔薄白,脉缓。 治以调和营卫,健胃安神。方宜桂枝汤加龙骨、牡蛎、法半夏、菖蒲。若兼肾阳不足,卫气虚浮,冷汗较多,脉缓弱者。治疗以桂枝加附子汤,或桂枝汤合四逆汤调和营卫、温肾摄阳。若为卫阳受伤,心阳浮越而不得眠,心中悸动不安者。治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益卫敛神。 (二)膀胱蓄水致失眠膀胱为太阳之府。“统营卫而主表”。若胃气虚弱,可影响到膀胱正常气化。膀胱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气化失常,水气内停,敷布失常,小便不利是其常见之症。水气停于膀胱,影响膀胱之气敷布营卫之功能,营卫失调,从而影响睡眠。此外,水气停聚,津不上承,上焦虚燥,燥热内生,扰乱心胸。因此虚燥为水气内停所成,故渴欲饮水,加重水气停聚,越饮越渴,甚则水入则吐。膀胱水停而致失眠的症见:心烦失眠,小便不利或短赤,口渴欲饮,饮不能解,或有发热怕冷,舌淡嫩苔白水滑,脉浮数。 治宜五苓散。方中猪苓、泽泻通利小便以利停水,茯苓、白术健脾胃以燥湿,茯苓还可安神,桂枝通阳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散营卫。 2从阳明辨治阳明之府为胃、大小肠,以胃为主。《伤寒论》阳明病形成原因有两个:一是太阳病误治,损伤津液,表邪化热入里。 一是阳明本身感受外邪使胃肠的功能失去正常,其病机是“津伤胃燥,阳热偏盛”。《素问·逆调论》曰:“胃不和则卧不安”。因胃中津液损伤,阳气失去制约而亢胜,阳亢之气可上扰胸膈而致失眠。或热聚于胃,胃失和降而致失眠。或热与肠中糟粕相结,秽热上扰心神而致失眠。 (一)热扰胸膈致失眠阳明病热扰胸膈, 为下之过早,胃虚不化,邪热内陷胸膈。亦可由原先存在的热聚胸膈未经误下成。见“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恼,舌上苔者”。治用栀子豉汤清热解郁除烦。方中栀子清热解郁,又可通利小便,引热而出,淡豆豉宣胃以散浮热。两药相合以清热除烦,宣通胃气,运用时增竹叶、甘草、麦冬等。《伤寒论》太阳病篇亦有栀子豉汤证,为发汗吐下之后损伤胃气,邪热内陷而成。虽与阳明之栀子豉汤证发病原因不同, 但病机和临床表现相同,故均可用栀子豉汤进行治疗。 (二) 胃热失降致失眠若阳明病胃中阳热偏盛,津液损伤严重,邪热不能透发于外,内结于胃,形成津伤胃热,胃失和降,胃中邪热壅盛,影响胃气的正常通降。“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阳明胃府失降,胃中火热上扰心胸而致失眠。《伤寒论》第207条云:“阳明病, 不吐不下, 心烦者, 可与调胃承气汤。”症见:心烦失眠,上腹部胀满疼痛,大便秘结,舌红苔燥微黄,脉数。治宜调胃承气汤润燥通便以除胃中邪热。胃热除,上焦火热自降,失眠可愈。 (三)邪热结肠致失眠若阳明津液进一步损伤,邪热进一步亢盛与肠中粪便相结, 邪热深伏, 津液缺少,胃肠气机壅滞不通,秽热上扰心神。故见烦躁不眠,腹满胀痛,大便秘结,身热不扬,手足微有汗出,舌红苔厚黄燥,脉象滑数或沉迟有力。轻者用小承气汤,重者用大承气汤以清热通便。如《伤寒论》第238条:“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恼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宜大承气汤”。以除肠中秽热,不治失眠而眠自愈,为“治病求本”的具体体现。 3从少阳辨治少阳为枢,其府为胆和三焦,以胆为主。胆为甲木,具生发疏泄之性,散布相火以温暖周身,可条达一身气机。三焦为枢机之府,通行元气和津液。无论外感内伤均可影响到少阳转枢, 形成胆气郁结和三焦失枢病理转机,导致失眠。(一) 胆郁化火致失眠若太阳病误治失治,损伤胃气,三焦失枢,或外感邪气直接侵犯少阳,均可导致胆气郁结化火,扰乱心神,致心神不宁而失眠。若为胃虚胆郁者,可见心烦失眠,嘿嘿不欲饮食,喜呕,胸胁胀满,或见往来寒热,太阳穴部位疼痛等症,舌边尖红苔白腻,脉弦细。治宜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若兼有营卫不和者以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 调和营卫。若胃不虚而胆郁者,症见心烦失眠,伴口苦、咽干、目眩,耳部胀满不适或听力下降,舌边尖红,苔黄,脉弦数。治宜黄芩汤加柴胡以清泻胆热而宁神。若少阳枢机不利,痰热内扰而致失眠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二)三焦失枢致失眠少阳三焦失枢, 多由脾胃虚弱,通降失常,而致三焦枢机不利。三焦失枢,气液代谢失常,水饮内停,阳气内郁化火扰神,故见不寐。如《伤寒论》第147 条所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因阳热内郁于上焦,故见心烦失眠。中虚水停,故见胸胁部胀满结硬,小便不利,口渴。水热郁蒸而见头汗出。正邪交争故见往来寒热。舌尖红苔白水滑, 脉弦。治宜柴胡桂枝干姜汤加法夏、菖蒲以和解少阳,温脾散饮,安神定志。 4从太阴辨治脾属太阴之脏,《伤寒论》太阴病的病机是脾阳虚衰,运化失常,寒湿停聚。太阴病所导致的失眠主要为寒湿停聚于中焦, 影响人体气机升降, 土虚肝郁, 心神失养, 导致阴阳气血运行失调从而导致失眠。症见心悸失眠,腹部胀满不适或疼痛,按之则减,纳差或伴呕吐,大便溏薄,或泄泻,舌淡胖嫩,苔白水滑,脉沉弱或缓。治宜理中汤加菖蒲、远志、茯苓温脾安神。5从少阴辨治心肾为少阴之脏、水火之宅,心主血脉而藏神,肾主水而藏精化气,精神相合,水火即济则阴阳平和而寤寐有常。《伤寒论》少阴病为心肾受伤而阴阳气血精神俱衰,往往会导致睡眠的失常。(一)阴虚阳亢致失眠少阴病心肾阴阳气血皆不足,心肾阳虚是少阴病重点内容,而阴虚化热者乃是少阴病之变局。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而至心火偏亢,或心血亏耗,心阴失养,益可致心火偏亢。症见心烦失眠,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盗汗,小便短赤,舌红而瘦少苔,脉细数者。治宜黄连阿胶汤养阴清心火,而不眠自愈。若肾阴不足,引起膀胱气化失常,以致水热内结,阴虚有热,上焦虚燥而致失眠。症见心烦不得眠,小便不利,水气犯肺则咳,犯胃则呕;津不上承,上焦虚燥则渴,治宜猪苓汤育阴利水除烦。(二) 阳虚阴盛致失眠少阴病, 心肾阳虚, 精神失养,神机不用而致失眠。阴寒内迫虚阳,阴阳相争则心烦失眠。“阳气者,精则养神”故又见精神困倦。阴寒内盛则无热,四肢逆冷。肾阳不足,膀胱蒸腾水液乏力,故小便清长。阳气虚弱,无力鼓动气血,故脉象沉弱,可用四逆汤加肉桂温补心肾以益神机。6从厥阴辨治肝属厥阴之脏, 内寄相火。厥阴病的病机是上热、中虚、下寒,寒热错杂,虚实相因。肝失所养,相火亢盛,肝火上逆,上扰心神而致失眠。可出现心中烦热难耐,自觉一股热气上冲,口渴欲饮而不能解渴,但又不能多饮。胃气虚弱,肝失疏泄,则有饥而不欲食,胃中嘈杂不适,食后呕吐。脾肾不足,则兼有下利。本证所致失眠,证情复杂,涉及多个脏腑,寒热错杂。治用乌梅丸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若证情较为单纯,仅有上热中虚,而无下寒之证。可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加乌梅、酸枣仁治之。总结太阳辨治:卫强营弱致失眠,治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膀胱蓄水致失眠,治以五苓散。阳明辨治:热扰胸膈致失眠,治以栀子豉汤,胃热失降致失眠,治以调胃承气汤;邪热结肠致失眠,治以大承气汤。少阳辨治:胆郁化火致失眠,治以小柴胡汤等。三焦失枢致失眠,治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太阴辨治:寒湿停聚于中焦,治以理中汤加味。少阴辨治:肾水不足,心火偏亢,治以黄连阿胶汤;阴虚阳亢致失眠,治以猪苓汤;阳虚阴盛致失眠,治以四逆汤加味。厥阴辨治:肝失所养,相火亢盛,肝火上逆,上扰心神致失眠,治以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加味。
刁永恩 2024-11-04阅读量2348
病请描述: 肺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器官,肺部如果出现问题,整个人就会觉得特别不舒服,比如胸闷、气短、呼吸急促等。不仅对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对健康也是一个大的潜在威胁。肺部疾病目前也比较常见,比如肺结节、肺癌、肺炎、肺气肿等。今天我们来说说肺气肿是怎么回事,严重不严重。 肺气肿是不是严重,要根据个人的身体体质、病情的发展情况,以及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及肺功能的影响程度进行判断。相对来说,肺气肿的危害性还是比较大的,比如会发生慢性肺源性疾病、呼吸衰竭、器官缺氧等并发症。 肺气肿患者经常会出现咳嗽、乏力、整个人显得消瘦等一些客观现象。患者身体稍有不适就会使病情加重,通常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患者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合理,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在空气新鲜的环境中进行一些运动,比如慢跑、散步,对身体的恢复是有好处的,切记不要进行大幅度的运动锻炼。 自我介绍: 苏州哪里看肺气肿好?本人李乃宇,曾为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副主任中医师,从事呼吸科中医临床40多年,曾发表论文多篇,参加过国家及省部级多项科研工作,同时担任中医药大学临床外事教学工作。现为苏州国医堂特需专家,呼吸系统疑难病专家,苏州看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专家。 坐诊时间: 周三上午,在苏州国医堂新区店坐诊,周五上午,在苏州国医堂相城店坐诊。
李乃宇 2024-11-01阅读量2360
病请描述:甲亢是常见病,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自身免疫原因引起的Grave's病。女性发病多于男性。治疗有药物治疗,131I治疗,和手术治疗。 生活中有些注意点: 1甲状腺功能亢进时需要休息,减少活动量。 2低碘饮食。 3不喝浓茶,咖啡,酒精等。 4多吃高蛋白食物。膳食中注意营养均衡。 5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 6服药期间出现咽痛,发热及时就诊,复查白细胞,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等。 7如果出现皮疹瘙痒,要警惕有无药物过敏可能。 8出现皮肤黄色,尿色深,警惕药物性肝脏损害。 9定期复查甲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避免出现药物过量出现甲减 10治疗1-2月甲功正常,症状消失,一定不能轻易停药,治疗时间要足够长。 11甲亢可能会出现低钾血症,表现乏力肌力下降,及时到医院就诊查血清钾。
王肃 2024-10-30阅读量3071
病请描述: 医生通知你出院了 临床工作中有个非常基本的话题就是病情后期拔了胸管后医生会让出院,很多病人预感到自己恢复的还不够理想,甚至觉得还没有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有的时候也许还很疼痛,没什么力气,医生就让自己出院,于是病人就会犯嘀咕是不是太残忍了,这是不是不对的? 其实这是个非常经典的问题。首先,在一些大的医院,术后恢复到和原先进院时没有手术过的感觉,这是不太可能得。为什么医生还让你出院呢,客观来说这个和两方面有关系,第一个,是主要的一个,就是快速康复,快速出院。现在的微创手术,微创的核心目的是加速术后康复的速度,减少病人住院时间。所以术后没有特殊禁忌的情况下,应该是早下床,早活动,这个我在之前的术后要求中提到过。我们都知道,人是有惰性的,就像小朋友一样,早期他不会愿意学习和读书,因为那是个枯燥和耗神的事情,但是读书和学习却是必须要做的。病人也是这样,术后疼痛、乏力、各种不舒服,特别是疼痛,胸管没拔之前更加明显。尽管如此,在充分镇痛的情况,还是要咬咬牙,克服困难,坚持一下就会发现,良性循环,咳嗽活动人都不会不舒服和痛,但是只要你做了,一般到了术后第二天会明显改善,肺张的好,拔管早,疼痛更减轻。另外,早下床活动,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减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能性。下肢静脉血栓引发肺栓塞是术后一个严重并发症,死亡率很高,没有特殊要求下,我们都会要求病人术后第一天就下床,不舒服、乏力也要下床,至少站立,相对于忍受这种不适,这要比出现肺栓塞要轻多了。在医护人员要求的情况下,多咳嗽,早下床活动都是快速恢复的首要条件,恢复的快,出院就会早,病情周期也会明显缩短。胸外科医生判断出院的基本逻辑在于病人一般情况,胸腔引流量和血的指标,但是这个考量和患者自身的感觉会有一定的出入,这也是正常的,你在和医生沟通之后还是要充分相信医生的判断,当然现在有的医院也会对术后有康复要求的患者专门去康复科或者康复医院,这也是对病人后期康复要求的一种补充。手术医院是主战场,尤其一些比较大的医院,大的问题解决就会让患者出院,慢慢休养。当然,也不是每个病人出院后都一定平平安安,有的病人出现问题,比如皮下气肿,发热,切口问题,这些都可以在后续的随访或者联系医院和医生中解决,医生让患者出院,不是百分百保证,医学真实世界中没有百分百的概率,但是从医生的经验来看,那是大概率的都不会有问题或者问题在可控范围之类就会让患者出院了。 第二个原因,有的医院病人非常多,大量需要手术的病人在等待,床位紧张有限,在主要问题解决的情况下,会让病人出院或者去康复医院继续休养,也是为了能给别人早一点手术的机会,但是你要相信,这一切一定都是建立出院病人安全的前提下。 总结下来,医生让病人出院,是在充分考量患者病情恢复的基础上做的判断,你要相信,医生叫你出院,绝对不会是随意提出的。我们都知道,医院是交叉感染非常多的地方,人来人往,带来很多细菌病毒,要论环境肯定没法和家里比。患者听到出院的通知应该是高兴的,有不舒服可以和医生沟通,建议还是遵从医嘱,要想恢复的快,总要有个人push一下,push当时你不理解,但是你真的恢复好了,你发现严格的医生就像严师出高徒一样,总是会带来恢复最快的病人。 遵从医生的要求,多咳嗽,早下床,良性循环,早出院,忐忐忑忑入院,平平安安出院,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周耀东 2024-10-30阅读量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