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乏力 > 内容

乏力内容

中医并非“慢郎中...

病请描述: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对中医存在一定误解,认为中医治疗见效慢。然而,下面这个案例却打破了这种偏见,展示了中医在应对急重症时的独特疗效。 患者背景 一中年女性由家属用轮椅推送至诊室,面色苍白全无血色。询问后得知,该患者平素月经量多,近一年来不仅经量更多,每天需卫生巾7-8片,且经期延长,周期缩短且不规律,月经颜色鲜红,夹杂血块。查妇科超声:子宫肌瘤(最大位于右前壁,稍外突,大小27×23mm),宫颈囊肿,宫腔实质占位-考虑内膜息肉可能(最大10×7mm)。外院建议子宫切除,并收治住院,但患者此次子宫异常出血淋漓不尽,住院期间先后给与止血针剂、铁剂,疗效不显,血红蛋白进一步降低至40g/L,多次向血库申请输血,但均被告知无血。患者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求治。 该患者平素乏力、气短,偶有咳嗽、咳痰,饮食及二便正常。刻下除了贫血症状,患者极度疲乏,并伴有明显焦虑,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既往史:缺铁性贫血20余年2020年因肺恶性肿瘤行“右上肺叶切除术+纵膈淋巴结清扫术”;2020年因月经量多行刮宫术,病理提示子宫内膜息肉。 诊断与治疗 中医诊断:贫血-气阴两虚血热妄行 方药:人参9g白术10g 茯苓10g 黄芪30g升麻10g 柴胡 6g桔梗 6g 知母 6g 黄柏 6g 生地10g 山茱萸 10g 山药30g地骨皮10g桑白皮10g半夏6g蒲黄炭15g 地榆炭10g 藕节炭10g 甘草6g 共7付每日二次 代煎 治疗效果 约2月后,患者及家属再次来到我处,告知服药3天出血止,气力明显恢复。随即返回老家医院寻找血源,并将次方连续服用一月,在未输血的情况下血红蛋白已经恢复至正常水平,此次是返回上海行子宫切除术。 总结 患者因肺肿瘤术后气阴两伤,阴虚化热导致血热妄行,致子宫异常出血,继发严重贫血。中医治疗以补气养血、滋阴清热、止血固经为原则,采用益气补血、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之方,药后症状显著改善。出血停止,贫血纠正,气力恢复,为患者后续手术提供了良好的身体条件。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调理,效果显著,显示了中医治疗的独特优势和疗效。此案例有力地证明了中医在治疗急重症时的独特疗效与优势。 整体调理,标本兼治: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从整体上调节身体功能。对于急重症,不仅仅关注疾病的表面症状,还深入探讨病因,进行标本兼治。本案例中,通过调理气血、改善体质,从根本上解决了患者的贫血和出血问题。 个体化治疗:中医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的症状和体质,开具不同的方药。本例患者既有子宫异常出血,又有长期贫血,中医师结合她的体质和病史,精准用药,取得了显著效果。 药物温和,副作用小:中药多为天然植物药,副作用相对较小,适合长期调理。本案例中的方药在止血和补血的同时,兼顾了患者的整体健康,避免了西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快速见效:尽管中医常被认为见效慢,但在急重症治疗中,若能准确辨证用药,也能迅速改善症状。本案例中,患者在服药3天后月经即止,显著体现了中医快速见效的能力。 降低手术风险:通过中医药治疗,有些急重症患者可以避免手术带来的风险和痛苦。本案例中,患者在中医治疗后,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精神状态明显提升,为后续的手术治疗创造了良好条件,降低了手术风险。 该患者肺恶性肿瘤行肺叶切除加纵膈淋巴结清,依然对身体造成巨大损伤,后续还可能行肺结节射频消融术,我个人认为,如果继续采用中医治疗,控制月经量,待到绝经后子宫肌瘤自然萎缩,对身体而言,或许是更合理的方案。

向军 2024-07-22阅读量2300

内外同治诊疗桥本甲状腺炎伴高...

病请描述:患者于某,女性,42岁 初诊:2024年4月2日 主诉:头晕伴双下肢水肿反复一年 现病史:患者有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史,伴TPOAb和TGAb异常。曾服用硒酵母、等治疗抗体,效果未见。一年前,无明显诱因下自觉头晕、乏力,时轻时重。曾于外院数次查甲状腺功能,未见异常。继而,出现双下肢水肿,严重时胫骨前水肿,休息后可缓解。近半年,于外院服用中药调理(药味不能提供),症情未见改善。家住嘉定地区,遂来我院内分泌科就医。 刻下:头晕、乏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口干口苦,大便尚调,日一行,纳可,夜寐欠安。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3℃,心率 78次/分,血压119/78mmHg,呼吸 16次/分,甲状腺I度肿,心肺检查阴性。双侧下肢胫骨前凹陷性水肿,皮肤光亮,舌红,苔白,脉滑。 辅助检查:甲状腺功能及抗体:FT3:4.69 pmol/L,FT4:11.69 pmol/L, T3:1.37 nmol/L, T4:89.35 nmol/L, TGAb:38.37 IU/mL ↑, TPOAb>1000.00 IU/mL ↑, TSH:7.90 uIU/mL ↑, TRAb<0.800 IU/L, TG:18.24 ng/ml;25-羟基维生素D 56.94 nmol/L; 诊断: 中医诊断:瘿气(气郁化热、水湿内停证) 西医诊断:1. 桥本甲状腺炎 2.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治法:疏肝理气、养阴泄热、祛湿利水 方药:清瘿散  *14帖。水煎200ml,早晚各服用一次。    甲状腺专属中医治疗(滚针、督灸、定向透药)每周两次    二诊:2024年4月23日 刻下:服药3周,患者诉头晕已瘥,下肢凹肿较前消退,口干、口苦、夜寐等症状均较前改善。自觉身体轻松,无新发不适。舌红,苔薄白,脉细滑。方已中的,辨证同前,续前法。 方药:守方继服 *14帖。水煎200ml,早晚各服用一次。 甲状腺专属中医治疗(滚针、督灸、定向透药) 每周两次   三诊:2024年5月7日 刻下:近日晨起手指自觉肿胀,夜寐欠佳。余无不适。舌红,苔薄白,脉细弦。辨证属气郁化火,肝火扰心。治宜养心安神。 方药:原方的基础上加用茯神 15g  *14帖。水煎200ml,早晚各服用一次。             甲状腺专属中医治疗(滚针、督灸、定向透药) 每周两次   四诊:2024年5月21日 刻下:服药后晨起手指肿胀已瘥,睡眠改善,无新发不适。舌红,苔薄白,脉细弦。效不更法。 方药:守方继服 *14帖。水煎200ml,早晚各服用一次。 甲状腺专属中医治疗(滚针、督灸、定向透药) 每周两次   五诊:2024年6月18日 刻下:服用中药2个月余,患者甲状腺及其抗体指标较前明显好转,头晕、乏力均好转,下肢凹陷性水肿消退,夜寐好转。 6-18日复查甲状腺功能及抗体:FT3:4.83 pmol/L,FT4:12.24 pmol/L, T3:1.62 nmol/L, T4:101.80 nmol/L, TGAb:9.05 IU/mL ↑, TPOAb: 365.50 IU/mL↑, TSH:6.13 uIU/mL ↑, TRAb: 1.51 IU/L,TG:9.48 ng/ml。 按语: 桥本甲状腺炎的抗体异常,现代医学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案例中,患者病桥本多年,抗体长期异常,就诊时抗体异常高到超出检测试剂盒上限,属于临床难治之症。瘿病常发病于颈前结喉处,为肝经之脉所循之处。情志不畅是本病常见病因。肝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肝气郁结,郁久而化火,热郁伤阴,损伤肝体;木旺侮土、脾运不健,滋生痰浊;肝郁气逆,挟痰浊循经上行;气、火、痰互患,凝于颈部,发为瘿病。肝郁化热,火邪内炽,伤及阴液,患者呈现口干、口苦。肝心为子母之属,母病及子,木火灼伤心阴,心阴耗损,则心悸、甚至失眠。观患者舌红,苔白,脉滑,四诊合参,实属瘿病为患,应以疏肝泄热养阴之法治之。 中医外治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方式,在调节机体免疫、缓解体表不适如甲状腺肿大伴颈部不适症状方面,独具特色。我们的设计的甲状腺外治诊疗技术基于名中医丁学屏教授临证经验,借助滚针刺激、督灸培补、药泥贴敷、离子导入等诊疗操作,依托经络理论,发挥药物渗入与穴位刺激的双重治疗作用。《内经》言:“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内外治,理法一致”。内治与外治具有相同的理、相似的方与药,只是实施不同的法。中医外治法通过对身体外部的治疗来达到治疗机体内部疾病的目的,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患者认同度高、副作用小、没有副作用,痛苦少。这一案例采用中医内外兼治,降低甲状腺抗体疗效十分显著。                    • • • • •

陶枫 2024-07-11阅读量2784

中医对放化疗骨髓抑制的认识

病请描述:         骨髓抑制中医学中无相同病名,据其症乏力、头晕、心悸、易外感发热等表现当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虚劳”;“温病”;“诸虚不足”等范畴。综上所述,病因不外乎内伤和外感,病机不外乎先天后天两个因素。先天的关键在于肾,后天的关键在于脾。本虚(即脾肾两虚)是骨髓抑制的根本原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赖以滋养,若脾虚气血无以生化则成血虚之证;“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若肾气不足则髓海不充,“精血同源”此时气血生成也会受影响。脾虚,运化水谷精微的滋养功能失常,可导致肾气虚弱;反之,肾阳不足,则不能温煦脾阳,两者相互影响,以致脾肾两虚,营卫气血不足而成本病。

王达 2024-07-05阅读量1096

106、早期肝癌有什么症状?

病请描述:一般来说,早期肝癌没有任何症状。 但当肿瘤逐渐长大,肝区会出现胀痛不适的感觉。 但是,肝癌90%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发展而来,会有肝硬化相关的表现。 非特异性表现:如面色晦暗(慢性肝病面容,比同龄人更苍老),食欲差,腹胀、乏力等。 肝硬化腹水的表现:主要是腹胀、下肢水肿等; 肝硬化脾大脾亢的表现:腹胀,腹部触及肿大的脾脏(左上腹),白细胞低导致抵抗力下降,血小板低导致容易出血等比如牙龈出血、鼻出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肠病:消化不良、腹痛、吐血、黑便等。 当然了,有肝硬化不一定有肝癌,但肝硬化结节属于肝癌的癌前病变。 因此,想要早期确诊,主要依靠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如果已经确诊肝硬化,需要终生每3个月筛查肝癌。如果只有慢行肝病比如乙肝、丙肝、酒精肝、脂肪肝等,也终生每6个月复查,控制好基础病并筛查肝癌(前面有文章专门介绍慢性肝病如何随访复查)。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6-21阅读量2299

106、早期肝癌有什么症状?

病请描述:一般来说,早期肝癌没有任何症状。 但当肿瘤逐渐长大,肝区会出现胀痛不适的感觉。 但是,肝癌90%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发展而来,会有肝硬化相关的表现。 非特异性表现:如面色晦暗(慢性肝病面容,比同龄人更苍老),食欲差,腹胀、乏力等。 肝硬化腹水的表现:主要是腹胀、下肢水肿等; 肝硬化脾大脾亢的表现:腹胀,腹部触及肿大的脾脏(左上腹),白细胞低导致抵抗力下降,血小板低导致容易出血等比如牙龈出血、鼻出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肠病:消化不良、腹痛、吐血、黑便等。 当然了,有肝硬化不一定有肝癌,但肝硬化结节属于肝癌的癌前病变。 因此,想要早期确诊,主要依靠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如果已经确诊肝硬化,需要终生每3个月筛查肝癌。如果只有慢行肝病比如乙肝、丙肝、酒精肝、脂肪肝等,也终生每6个月复查,控制好基础病并筛查肝癌(前面有文章专门介绍慢性肝病如何随访复查)。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6-21阅读量2318

甲状腺结节不必坐等穿刺或手术

病请描述: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大量甲状腺结节被检出并广泛关注,宏观数据告诉我们癌症的实际患病几率非常小,约为1-5%,大多数病变为良性,无症状,无需治疗。但作为患病的个体而言仍是不小的焦虑。 欣慰的是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已具有十分成熟系统的流程,一旦发现甲状腺结节,医生会安排进入系统的评估和处理流程(参考《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 在评估流程中超声是甲状腺最常用且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大多数结节也是常规超声体检发现,医生会根据结节生长速度、形态、边缘、与甲状腺包膜关系、血运情况、钙化性质等,给出TI RADS分类及相应的诊疗建议(参考《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指南》)。有经验的超声科医生诊断结节良恶性的符合率可以达90%以上。 甲状腺功能生化检查是甲状腺结节评估处理流程中的另一重要项目,对甲状腺疾患的鉴别诊断十分有意义。如果TSH降低,根据临床情况,可考虑测定TSH受体抗体以确定甲亢的病因;如果临床和超声怀疑存在与甲状腺炎相关的甲状腺毒症,则可参考TPOAb;如果临床或超声怀疑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且TPOAb阴性的患者,可参考Tg抗体;在缺碘地区(目前已经极少了),具有结节性甲状腺肿伴TSH正常的患者,还可采用甲状腺核素扫描。 临床上,大部分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不会引起明显症状或需要特殊治疗。少数生长迅速、质地较硬、形态不规则或伴随症状(如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的结节(主要是TI RADS 4类以上)需要密切随访,监测其进一步变化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主要指手术切除)。那么在随访的间隙,我们是不是能做点什么呢? 尝试中医药治疗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下面是一个中医药消除TI RADS 4a类甲状腺结节病例,供大家参考。 女性,31岁,既往结核病史,已接受规范抗痨治疗。2023年9月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超声见甲状腺左叶下极2.3×1.8mm低回声区,边界尚清,形态欠规则,周边似见点状强回声,CDFI未见明显彩色血流。超声诊断:甲状腺左叶下极实性结节(TI-RADS:4a类,建议密切随访);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可能;左侧锁骨上淋巴结稍肿大,结合病史,考虑结核可能。 患者平素疲劳乏力,口干偶有口苦,心烦、失眠、多梦,月经量少色暗,舌质红偏暗、舌苔薄黄腻,脉弦。 中医诊断:甲状腺结节-痰瘀阻滞 中医治疗:清热化痰活血散结 方药:夏枯草9g 川楝子9g 连翘6g牡蛎15g 半夏6g 浙贝母6g 海藻9g陈皮9g 僵蚕6g 鸡内金6g当归9g 白芍9g 茯苓9g 白术9g 太子参9g 泽泻9g 益母草15g 猫爪草9g 紫花地丁9g 以上方为基础,随证加减药物,服药3月余,患者自诉日常精神状态,月经状况明显改善,2024年1月复查甲状腺及颈部超声提示甲状腺左叶下极结节消失。 下面是一个中医药消除甲状腺恶性肿瘤术后合并TI RADS 3类结节的病例: 女性,51岁,2023年4月确诊左侧甲状腺癌并接受根治术,但右叶仍在存在多发甲状腺结节。2023年10月来我处就诊,甲状腺及颈部超声所见:右叶见数个低回声团块,最大6×4mm,CDFI见点状彩色血流。甲状腺内部回声增粗不均匀,甲状腺内部血流较丰富。超声诊断:甲状腺右叶结节(TI-RADS 3类)-考虑良性病变,甲状腺右叶弥漫性病变,双侧颈部见淋巴结。  患者平素乏力明显,多汗、盗汗,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入睡难、多梦、早醒。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中医诊断:甲状腺癌术后、甲状腺结节–气阴两虚 中医治疗:益气滋阴清热散结 方药:夏枯草9g 牡蛎15g 半夏6g 浙贝母6g 海藻9g 鸡内金6g 黄柏6g 知母6g 生地9g 山茱萸9g 地骨皮9g 柴胡9g 黄芩9g 太子参30g 熟大黄6g 龙骨15g 牡蛎15g 以上方为基础,随证加减药物,服药6月余,患者睡眠、大便以及乏力、多汗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2024年5月复查甲状腺及颈部超声提示甲状腺右叶结节消失。 结合上述病例,总结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一些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调节整体,治疗局部: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全身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因此在治疗上也是着眼于整体,而不是局限于结节本身。 强调共性,突出个性:中医要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常见的分型有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痰湿阻滞、阴虚火旺、气阴两虚等,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方药,针对性强。 缓解症状,预防复发:中医药不仅可以帮助缩小或消除结节、减轻结节症状,还可以缓解伴随的其他症状,如疲劳、情绪波动、睡眠障碍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注重治病求本,通过调理身体内环境,改善体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甲状腺结节的复发。 因此,甲状腺结节,合并有躯体症状的患者,中医药是不错的选择!

向军 2024-06-21阅读量2033

头痛不愈看看中医吧!

病请描述:大补元煎治疗头痛而空的医案 患者信息: 姓名:李女士 年龄:52岁 性别:女 就诊日期:2024年2月22日 主诉及病史: 李女士自述长期头痛,伴有头晕、乏力,症状持续加重,已影响日常生活。曾服用多种止痛药,但效果短暂且不持久。经朋友介绍,找到我,希望能找到根治之法。 望闻问切: 望诊: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 闻诊:语音低微,呼吸平缓。 问诊:头痛而空,脑鸣耳聋,腰膝酸软,夜寐不安,食欲不振。 切诊:脉沉细无力。 辨证分析: 根据李女士的症状及舌脉表现,辨证为肾虚头痛。肾精不足,脑海失养,故头痛而空,脑鸣耳聋;肾虚则腰膝酸软,夜寐不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均为肾虚之象。 治法及方药: 治法:补肾填精,养髓止痛。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 处方:人参为主用到12g、山药30、熟地黄9、杜仲9、枸杞子9、当归9、山茱萸3、炙甘草6各适量,加水煎服。 疗效及随访: 李女士服用上方一周后,头痛明显减轻,头晕目眩症状也有所改善。继续服用两周后,头痛基本消失,精神状态好转,腰膝酸软症状减轻。随访半年,头痛未再复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二、头痛中医分型论治 头痛作为中医临床常见症状,其发病机理复杂多样,根据中医理论及临床表现,可将头痛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进行分型论治。 1.外感头痛 外感头痛多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所致。头痛突然发作,可伴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外感症状。治法以疏风散邪、通络止痛为主,可选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 2.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头痛而胀,或抽掣而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有力。治法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痛为主,可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 (2)血虚头痛 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少华,遇劳加重,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以养血滋阴、和络止痛为主,可选用加味四物汤加减治疗。 (3)肾虚头痛 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遗精带下,失眠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无力。治法以补肾填精、养髓止痛为主,如前述李女士医案所示,可采用大补元煎加减治疗。 (4)痰浊头痛 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滑或弦滑。治法以健脾燥湿、化痰降逆为主,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 (5)瘀血头痛 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治法以活血化瘀、通窍止痛为主,可选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 总结: 头痛的分型论治是中医临床的重要部分。根据头痛的不同类型及病因,采用相应的治法和方药,能有效缓解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仔细辨证施治,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甄晓敏 2024-05-20阅读量1861

肺结节病是肺癌吗?

病请描述:结节病是一种良性肉芽肿性疾病,如果累及到肺就是肺结节病。从一个多世纪前被首次描述以来,结节病病因仍不明确,目前认为是基因易感性、自身免疫和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结节病一般症状较少,大部分患者是体检发现,部分患者有咳嗽、乏力等症状。肺癌是指发生在是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腺体起源的肺部恶性肿瘤。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占全部肺癌的80%左右,包括鳞癌、腺癌等类型。全球肺癌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吸烟率高的国家和地区发病率也相对较高。早期可能无症状,晚期常见症状有咳嗽、胸痛、咯血等。因此,肺结节病和肺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故肺结节病不是肺癌。

李秋红 2024-05-20阅读量1275

这项术式像《射雕英雄传》里周...

病请描述: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郜阳 白进 2024-05-15  腰椎间盘突出,这个医学名词很多人并不陌生。它和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腰部疾病。 不少患者的传统观念中,腰椎手术要“开大刀”,担心手术会损伤腰椎神经,有瘫痪风险,并且术后要卧床休息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还不如不做”“能扛就扛、能忍就忍”,这些观念导致一些患者延误治疗时机、加重病情,甚至造成神经功能的不可逆损伤。 随着现代脊柱外科理念与技术的进展,腰椎疾病手术日趋微创化、精准化,快速康复化。上海长海医院脊柱外科微创中心开展的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而言可谓福音——这项技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适合不同年龄阶段患者。 近日,该院脊柱外科副主任毛宁方教授收治了3位患者:李女士,26岁,左下肢麻木伴放射痛3个月,诊断为腰45椎间盘突出症(左侧旁中央型);陈先生,49岁,腰痛伴双下肢乏力、麻木,会阴部麻木1个月,诊断为腰5骶1椎间盘突出(中央型)合并马尾综合征;王老伯,78岁,双大腿前侧放射痛5个月,行走时加重,诊断为腰45滑脱症(退变性、1度)、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他们在进行了相关保守治疗后,病情没有得到缓解。 三位患者年龄、症状、病因各不相同,但毛宁方教授团队经过专业评估,决定都采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来手术。三台手术安排在同一天上午进行,中午便顺利完成。每台手术平均用时40分钟。术后,患者术前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手术切口只有腰后部两个8毫米的小切口,手术后第二天就顺利出院回家康复。 毛宁方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中青年患者,常常表现为腰痛伴随一侧或双侧肢体放射痛、麻木等神经根压迫症状,髓核突出较大时可能引起会阴部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马尾神经压迫症状。腰椎管狭窄症则多发于老年患者,症状多表现为下肢麻痛、乏力,行走距离稍长时症状加重,即间歇性跛行,需要坐下休息才能缓解。而腰椎滑脱症,发病人群从青年到老年都有,发病症状以腰痛为主,但大部分老年患者椎体滑脱是退变性的滑脱,滑脱程度不重,平时并没有明显严重腰痛,而长期腰椎退变性的滑脱可导致局部椎管内黄韧带增生,逐渐导致椎管狭窄,临床症状也如同腰椎管狭窄症。 对于这些腰椎疾病,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通过药物、理疗、腰围保护、卧床休息等保守治疗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对发病症状频繁、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神经症状严重的患者,还是建议采用手术治疗,彻底解决病患。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有点像《射雕英雄传》里周伯通的‘双手互搏’。”毛宁方打比方说,相比较传统单通道椎间孔镜技术,原先的一个通道变为两个通道,手术医生可以通过双侧通道同时操作——一侧通道为观察通道,通过内镜可以将病灶区域放大至20-40倍;另一侧为操作通道,可以在观察通道下内镜提供的“宽阔”视野,更加灵活及多角度精准完成手术,提高了安全性和精准性,对腰部肌肉、腰椎骨性结构的干扰和损伤相对更小,还能更便捷地解决腰椎椎管内的神经压迫病因。 毛宁方表示,患者一般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行走,术后一个月恢复期内避免腰部弯腰负重、久坐、剧烈运动等,逐渐即可以恢复正常生活,“随着内窥镜影像技术、导航技术和机器人辅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脊柱微创手术将获得更大突破,真正实现‘小切口,大手术’的理念。” 新民晚报记者郜阳特约通讯员白进

毛宁方 2024-05-16阅读量1516

这项术式像《射雕英雄传》里周...

病请描述:新民晚报 作者:郜阳 白进 2024-05-15 图说:毛宁方为患者行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手术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腰椎间盘突出,这个医学名词很多人并不陌生。它和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腰部疾病。 不少患者的传统观念中,腰椎手术要“开大刀”,担心手术会损伤腰椎神经,有瘫痪风险,并且术后要卧床休息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还不如不做”“能扛就扛、能忍就忍”,这些观念导致一些患者延误治疗时机、加重病情,甚至造成神经功能的不可逆损伤。 随着现代脊柱外科理念与技术的进展,腰椎疾病手术日趋微创化、精准化,快速康复化。上海长海医院脊柱外科微创中心开展的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而言可谓福音——这项技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适合不同年龄阶段患者。 近日,该院脊柱外科副主任毛宁方教授收治了3位患者:李女士,26岁,左下肢麻木伴放射痛3个月,诊断为腰45椎间盘突出症(左侧旁中央型);陈先生,49岁,腰痛伴双下肢乏力、麻木,会阴部麻木1个月,诊断为腰5骶1椎间盘突出(中央型)合并马尾综合征;王老伯,78岁,双大腿前侧放射痛5个月,行走时加重,诊断为腰45滑脱症(退变性、1度)、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他们在进行了相关保守治疗后,病情没有得到缓解。 三位患者年龄、症状、病因各不相同,但毛宁方教授团队经过专业评估,决定都采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来手术。三台手术安排在同一天上午进行,中午便顺利完成。每台手术平均用时40分钟。术后,患者术前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手术切口只有腰后部两个8毫米的小切口,手术后第二天就顺利出院回家康复。 毛宁方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中青年患者,常常表现为腰痛伴随一侧或双侧肢体放射痛、麻木等神经根压迫症状,髓核突出较大时可能引起会阴部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马尾神经压迫症状。腰椎管狭窄症则多发于老年患者,症状多表现为下肢麻痛、乏力,行走距离稍长时症状加重,即间歇性跛行,需要坐下休息才能缓解。而腰椎滑脱症,发病人群从青年到老年都有,发病症状以腰痛为主,但大部分老年患者椎体滑脱是退变性的滑脱,滑脱程度不重,平时并没有明显严重腰痛,而长期腰椎退变性的滑脱可导致局部椎管内黄韧带增生,逐渐导致椎管狭窄,临床症状也如同腰椎管狭窄症。 对于这些腰椎疾病,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通过药物、理疗、腰围保护、卧床休息等保守治疗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对发病症状频繁、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神经症状严重的患者,还是建议采用手术治疗,彻底解决病患。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有点像《射雕英雄传》里周伯通的‘双手互搏’。”毛宁方打比方说,相比较传统单通道椎间孔镜技术,原先的一个通道变为两个通道,手术医生可以通过双侧通道同时操作——一侧通道为观察通道,通过内镜可以将病灶区域放大至20-40倍;另一侧为操作通道,可以在观察通道下内镜提供的“宽阔”视野,更加灵活及多角度精准完成手术,提高了安全性和精准性,对腰部肌肉、腰椎骨性结构的干扰和损伤相对更小,还能更便捷地解决腰椎椎管内的神经压迫病因。 毛宁方表示,患者一般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行走,术后一个月恢复期内避免腰部弯腰负重、久坐、剧烈运动等,逐渐即可以恢复正常生活,“随着内窥镜影像技术、导航技术和机器人辅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脊柱微创手术将获得更大突破,真正实现‘小切口,大手术’的理念。”

毛宁方 2024-05-16阅读量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