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胸部 > 干咳 > 内容

干咳内容

重复感染会致重症?阳性家属要...

病请描述:自12月5日防疫管控放开以来,各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不断增加,有些城市情况已经比较严重,网上甚至开始出现希望重新进行疫情管控的声音。前面微医君也提到了,放开是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量。新冠病毒感染的第一波高峰期,预估近60%的人会感染,进入平稳期后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 现在我们最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这波感染高峰期做好自我防护,下面整理了一些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抗原检测” 抗原、核酸,做哪个更好? 若是感觉出现新冠肺炎症状,建议优先进行抗原检测,15分钟就能出结果,相对方便、快速,也能避免排队等情况造成的交叉感染风险。核酸检测是最终确诊的依据,若是抗原检测结果阳性,感染可能性较大,需做核酸检测进行确诊。 抗原检测,感染多久后能测出来?需等病毒复制到较高水平,感染者排毒量较高时才能检测到抗原,一般感染2-3天就可以检测出来,无症状感染者可能需要5天甚至更长时间。 检测结果为阴性,表示没有感染?轻微症状的初期感染者由于病毒载量低,抗原检测未必会出现阳性,若是体内病毒的复制、排出达不到抗原检测的灵敏度,便会显示阴性,不过此时的传染性也相对较低。抗原检测如有必要,一天检测一次就可以,不必一天多检。 阳性感染者只咳嗽发烧算无症状吗 不算,属于轻型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的定义是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但无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干咳、咽痛、味觉减退等症状,同时肺部CT没有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没有肺炎表现,出现乏力、嗅(味)觉减退以及中低度发热、咽痛、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属于轻型患者。 阳性人员家属要不要提前吃药? 一般来说不建议无病吃药。若是察觉到身体的轻微异常或者作为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接,想要进行预防性用药,建议剂量减半。 关于“重复感染” 奥密克戎,会重复感染吗?感染一次奥密克戎后,短期内一般不会再次感染,概率较低。若是病毒出现明显变异,再次感染的概率会增加。同住人员在1-2周内相继感染、痊愈,康复期间一般不太会出现重复交叉感染。康复1个月后若再次接触高风险传染源,依旧存在感染的可能,但3-6个月内二次感染的概率比较低。 重复感染,会不会加重症状?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有所减弱,不论首次还是二次感染,重症概率都很低,特别是对于青壮年来说,二次感染病程会更短,症状也更轻。个别患者重复感染后会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但比例很低。老年人发生二次感染后重症的风险较大,务必注意。 孕产妇相比普通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临床表现等均与普通人群接近,但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孕产妇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备孕期的女性注意调养好身体状态,尽量做好新冠疫苗接种。 阳性患者用过的衣物是否会造成二次感染? 病毒喜欢低温环境,且需要在活体细胞内才能复制,用过的东西、穿过的衣服等一般无法提供这样的环境。 新冠病毒在超过56℃的环境下存活时间非常短,衣物正常清洗即可,若实在担心的话,建议使用热水进行浸泡。 病毒会不会吸附在衣服上带回家? 出门穿的衣服,回家需不需要消毒?会不会把新冠病毒带回家? 答案是不会。 新冠病毒不喜欢干燥,衣服上多孔的表面会让病毒失去感染活性,若没有近距离接触,不太可能造成病毒传染。 光滑无孔的表面能够更好地保持水分,帮助病毒保持结构,更久地维持感染活性,反而需要更加注意。

健康资讯 2022-12-23阅读量5392

明辨肺结节(五十)椭圆的小胖...

病请描述:    各位朋友,大家好!李医生为您带来看图识肺结节系列科普文章,帮助大家一起提高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水平,尤其是肺磨玻璃结节的风险预测,以及疑难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讨论、拍砖! 明辨肺结节(五十)椭圆的小胖子,等你来挑战! 女性,49 岁,吸烟者(15 包/年),既往无其他病史。出现干咳,仰卧位时加重。(图1)肺CT右下肺叶前基底段,椭圆形,边界明确、轻度对比增强、直径 34 × 26 mm 的实性病灶。(图2)PET-CT 扫描显示右下叶结节轻度摄取(最大 SUV 为 2.8)。    诊断结果:原发性肺副神经节瘤 在肺结节的临床诊疗过程中,肺结节的影像诊断是最关键的核心!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中西医肺结节中心,采用最先进的CT机器和扫描技术,AI辅助读片,MDT讨论,牵头制定肺结节专家共识1部,多中心RCT研究2个,已为数千例疑难肺结节患者提供精准的影像诊断,病理符合率超过98%。   肺结节消融,肺磨玻璃结节消融,精准精确才会有完美的结果!不手术治疗肺结节,肺结节消融,小李飞针一直在努力!要感谢患友的信任,感谢团队的支持,感谢科室和医院的平台,我们可以尽心尽力,为患友解除病痛烦扰!小李飞针,向着下个目标……    李明,博士,副主任医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中西医肺结节中心,专家门诊,门诊5楼,周一下午,周四下午,周五上午。电话,021-66301250。    附:小李飞针的由来,         李医生是一名呼吸科医生,擅长精准定位,肺结节消融,尤其是肺磨玻璃结节消融。从刚毕业的时候李医生就一直被叫小李,小李,小李,当然也有人叫我老李,一直叫到了今天。     虽然小李是一名呼吸内科医生,但是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探索,怎么样用最微创、损伤最小的办法,解决肺结节患友的难题。    庆幸的是现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我们掌握了肺结节消融的技术,经过不断的手术磨练,肺结节消融技术越来越成熟,肺结节消融针也越来越准!因此常被打趣,小李,你这针越来越准,跟小李飞刀似的,指哪打哪!

李明 2022-11-09阅读量1758

明辨肺结节(五)从花生米到乒...

病请描述:       各位朋友,大家好!李医生为您带来看图识肺结节系列科普文章,帮助大家一起提高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水平,尤其是肺磨玻璃结节的风险预测,以及疑难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讨论、拍砖!明辨肺结节(五)从花生米到乒乓球!       男性,25岁,干咳。肺CT提示两肺多发肺结节。大小形如花生米,乒乓球。    病理结果:肌周细胞瘤(低度恶性肿瘤)       在肺结节的临床诊疗过程中,肺结节的影像诊断是最关键的核心!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中西医肺结节中心,采用最先进的CT机器和扫描技术,AI辅助读片,MDT讨论,牵头制定肺结节专家共识1部,多中心RCT研究2个,已为数千例疑难肺结节患者提供精准的影像诊断,病理符合率超过98%。       肺结节消融,肺磨玻璃结节消融,精准精确才会有完美的结果!不手术治疗肺结节,肺结节消融,小李飞针一直在努力!要感谢患友的信任,感谢团队的支持,感谢科室和医院的平台,我们可以尽心尽力,为患友解除病痛烦扰!小李飞针,向着下个目标……       李明,博士,副主任医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中西医肺结节中心,专家门诊,门诊5楼,周一下午,周四下午,周五上午。电话,021-66301250。       附:小李飞针的由来,       李医生是一名呼吸科医生,擅长精准定位,肺结节消融,尤其是肺磨玻璃结节消融。从刚毕业的时候李医生就一直被叫小李,小李,小李,当然也有人叫我老李,一直叫到了今天。       虽然小李是一名呼吸内科医生,但是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探索,怎么样用最微创、损伤最小的办法,解决肺结节患友的难题。       庆幸的是现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我们掌握了肺结节消融的技术,经过不断的手术磨练,肺结节消融技术越来越成熟,肺结节消融针也越来越准!因此常被打趣,小李,你这针越来越准,跟小李飞刀似的,指哪打哪!

李明 2022-09-26阅读量1287

秋分阴阳平分,阳消阴长,寒病...

病请描述:秋分的到来暑气的减退由热燥转向凉燥。凉燥与热燥的区别在于病因不同,热燥由饮食辛温的生姜酸枣羊肉辣椒之类,在秋天干燥温热的秋风季侵袭作用下发病,出现红肿热痛等热性疾病。而凉燥则是秋分后,气候转凉,感受秋风寒凉之气侵袭,出现发烧、鼻塞流涕、口鼻咽燥而痒、干咳无痰等症状的外感病。

吴欢 2022-09-24阅读量1630

滋补佳品-燕窝

病请描述:燕窝,味甘,性平,归肺,胃,肾经。因为甘味,故有补益之效,因为性平,不温不燥,故老少咸宜。归肺经,可治疗久咳,特别是干咳久喘,润肺特佳,入胃经,治疗呃逆反胃,入肾经,治疗体虚遗精,小便频数。个人特别推荐给怀孕的妇女用,小孩子生出来皮肤都特别白[笑脸][笑脸][笑脸]

林煌斌 2022-08-13阅读量8011

明明是蛋白尿,医生为何给我开...

病请描述:降蛋白尿的降压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贝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依那普利等),另一类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氯沙坦、厄贝沙坦、缬沙坦、坎地沙坦、替米沙坦等)。这两类药物的说明书上均没有写治疗肾脏疾病,但是国际公认的治疗蛋白尿的常用药物。 为何ACEI/ARB能降低蛋白尿呢?主要是通过扩张肾小球出球动脉,减低肾小球内压力,从而降低蛋白尿,还可以阻断肾脏细胞纤维增生,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抑制肾间质炎症反应等。 血压正常的患者服用ACEI/ARB会不会造成低血压?发生率很低,但是还是要监测血压,如果出现头晕或者血压<90/60mmHg,需停用。 此外,服用ACEI/ARB后,2-4周需要抽血查肾功能和电解质,如果出现高钾血症或肾功能明显下降,也需停药或减量。ACEI还有出现干咳的可能,此时可改用ARB。 ACEI/ARB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都有保护作用,如无不良反应,需要长期服用。

王一梅 2022-08-04阅读量9737

高血压十大用药误区!

病请描述:误区一:防控高血压是个人问题    每天摄入2~3克钠盐是人体维持生命的必须。每天摄入6克以上钠盐,血容量增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导致血压(特别是清晨血压和夜间血压)明显升高。如果家人坚持“重口味”,高血压患者限盐就成了一句空话。60岁上下夫妻,高压不高低压高,首先要在“限盐”方面达成“共识”!另外,不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冠心病及卒中风险增加20%~30%。如果不戒烟,家人永远消除不了这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误区二:正常血压概念不清    正常血压的标准是: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血压水平120~139/80~89的人群,心血管事件风险比血压水平110/75的人群增加1倍以上。当血压≥120/80,就应改变生活方式!     牢记一点:美国心脏协会2017年版高血压诊断标准是>130/80mmHg。     相信二点:运动可有效降低血压。有氧运动可使平均收缩压降低4.9~12.0 mmHg,舒张压降低3.4~5.8 mmHg。高血压患者定期锻炼可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误区三:凭感觉估计血压高低     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不是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第一,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虽然有些人血压明显升高,但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直到发生了脑出血、心肌梗死,才有了“感觉”。第二,没有不适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研究结果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0mmHg,亚洲人群的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3%与31%。第三,对症治疗药,不能代替降压药治疗。    有些高血压患者可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使用西药、中药、保健仪器也可以缓解,但绝不能代替降压药治疗。误区四:不愿意过早服药     很多40~50岁的患者舒张压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降压药会产生“耐药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这是非常错误、而且十分危险的观念。第一,降压药不是抗生素,不会产生“耐药性”。第二,有些高血压患者,开始只用一种降压药,过几年后需联用两种降压药。这不是耐药了,而是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加重了,血压比原来更高了。第三,血压控制得越早,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心、脑、肾损害。研究结果表明,舒张压每降低5mmHg(收缩压降低10mmHg)可使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分别降低40%和14%。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当140/90≤血压≤160/100mmHg时,可首选生活方式干预;如果1~3个月后,血压仍超过140/90mmHg,应选择口服降压药物治疗。误区五:降压药会伤肾     伤肾的是高血压,不是降压药。第一,所有的降压药物都有副作用,但降压药的副作用远小于高血压本身对身体的损害。第二,药品说明书上列举的不良反应仅占1%~5%,但并不是每位患者在用药后都会发生不良反应。有些人担心降压药副作用,是因为知识欠缺。有些人故意渲染夸大降压药副作用,是为了卖保健品,这是无德。误区六:开始不能用好药     经济许可时,优先用“好药”。第一,选择长效降压药。短效降压药指每日3次的降压药,中效降压药指每日2次的降压药,长效降压药指每日1次的降压药。同类药物中,优先选择每日1次的长效降压药,不仅依从性高,而且可有效控制全天血压(包括夜间血压和清晨血压),能更有效地预防猝死、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第二,选择适合自己的降压药。“普利”类和“沙坦”类降压药,适用于高血压伴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心力衰竭的患者。“地平”类降压药,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或斑块的患者。“洛尔”类降压药,适合于中青年、心率偏快、伴有冠心病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氢氯噻嗪、吲达帕胺,适用于摄盐较多、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有心力衰竭和下肢水肿的患者。误区七: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住缓慢、平稳的原则。如果血压下降速度太快,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而导致缺血事件。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在4周内或12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年轻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可稍快;老年人、病程较长,有合并症的患者,降压速度则可稍慢。绝大多数的长效降压药需要1~2周才能达到最大和稳定的降压作用,不要急于更换降压药品种。误区八:血压降到正常后,隔天吃一次降压药     很多患者以为,血压≤140/90mmHg就算正常了。其实,即便血压在140/90mmHg以下,发生脑梗、脑出血、心梗等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依然随血压的升高而增加。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指出:一般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40/90mmHg;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已经证明血压大幅波动可加剧靶器官损伤。隔天吃一次降压药,血压忽高忽低,与高血压一样有害。假如每天吃一片药血压偏低,可以在医师和药师指导下,改为每天吃半片(缓释片、控释片绝不能掰开),这样可以避免血压明显波动。误区九:不了解降压药副作用     任何一种降压药都可能有个别人不能耐受。了解降压药副作用,有助于合理用药。1.“普利”类降压药可引起干咳。不能耐受者可换用“沙坦”类降压药,不要盲目使用止咳药。2.“地平”类降压药可引起踝部水肿。不能耐受者可换用“普利”类或“沙坦”类降压药,不要盲目使用补肾药和利尿药。3.“洛尔”类降压药可引起心动过缓,用药期间应监测心率。4.氢氯噻嗪、吲达帕胺可引起低钾血症。如果出现乏力、食欲差、双下肢无力、甚至意识障碍等应立即就诊。误区十:只知道服药,不知道定期检查     目前还缺乏针对高血压病因的根本性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终生服药、定期检查,以便评价降压药疗效,监测靶器官损害。1.监测用药方案血压控制平稳且达标者,每周自测1~2天血压,早晚各1次,最好在早上起床后,服降压药和早餐前,排尿后,固定时间自测坐位血压。如果血压≥135/85mmHg,需要及时就诊,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2.检査靶器官损害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行常规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钾、钠、空腹血糖、血脂、尿酸和肌酐);尿液分析(尿蛋白、尿糖和尿沉渣镜检);心电图等。

俞一飞 2022-06-25阅读量9535

孩子抽动不等于抽风,家长莫慌...

病请描述:        儿科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类“抽动‘’的患儿,其动作夸张明显,表现为眨眼,挑眉,怒鼻子,撅嘴,耸肩,摇头,长出气,有的还有鼓肚子,四肢抽动,复杂的还有拍打,蹦跳,怪异的走路行为等,有多种形式的怪异动作,交替反复出现,有的患儿还伴有出怪声,叫喊,清嗓子,反复干咳,骂人,说脏话等等,频繁出现怪异动作和或发声这两组异常表现,在医学上,我们称之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抽动。这两种抽动形式是抽动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抽动障碍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在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是很常见的,也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目前的病因不是十分清楚,对待抽动障碍的儿童,家长的不同态度会影响孩子的治疗效果和长期预后。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家长,一种就是认为孩子的抽动是坏毛病,坏习惯,是故意的,然后采取提醒和控制的方法,不去就诊治疗;另一种家长往往是过度的紧张敏感,所谓“焦虑型‘’的家长,他们发现孩子有抽动后,往往非常的紧张担心,反复的就医检查,感觉孩子得了严重的疾病,怕孩子抽多了,就会抽傻了,上述两种对待疾病的态度和方式都是不正确的,对孩子疾病的治疗和控制有害无益,往往会使得病情延误和不断的加重,影响孩子的社会功能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孩子得了抽动症以后,家长要面对和接受,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的担心,“抽动‘’不等于“抽风‘’,抽动障碍不是癫痫发作,这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抽动障碍一般不会影响大脑发育,不会影响智力发展,孩子并不会因为反复的抽动发作而变傻、变呆了,这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神经精神障碍,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疗效果还是很好的。建议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反复的“抽动”发作,包括怪异的动作和重复出发声,具有反复的性、发作性、周期性的发作特点,要高度怀疑有抽动障碍的可能性,就要尽早的去专科医院就诊,看精神专科门诊,做相关的检查,评估诊断,及时的配合医生治疗,切勿忌医恐治,采取偏方治疗,使得病情迁延反复,长期不愈,逐渐加重,更难以治疗,抽动障碍容易慢性化的发展,治疗比较困难,需要长期治疗管理,规律用药,定期复查。经过长期规律的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恢复,治疗效果还是很好的,大多数患儿可以像正常孩子那样生活学习,拥有有美好的明天。

陆小彦 2022-04-14阅读量9404

疫情期间要不要去医院就诊呢?

病请描述:春节临近且疫情爆发,有的人生病了,但是对要不要去医院感到纠结。就近期发生疫情反弹的地区来看,医院已成为高风险场所之一,看诊就医注意防疫,事关每一个人的健康和安全。   疫情期间就诊须知 1.发热 (腋下体温≥37.3℃)的患者,请前往有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 2.就医请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携带好身份证、医保卡,配合医院防疫预检人员完成就诊前预检,主动告知最近有无中高风险地区或境外旅行、居住史; 3.在就诊过程中,要随时保持手卫生,不要用手接触医院的门把手、电梯按钮、椅子扶手等,也不要用手摸口、眼、鼻; 4.人与人之间要尽可能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打喷嚏和咳嗽时,要用纸巾遮住口鼻; 5.为确保病人、家属和员工安全,做到“应检尽检”。严格执行“探视制度”,新入院病人、陪护人员需进行核酸检测,进院探视的家属凭“探视证”进入。在院内陪护的家属和亲友要戴好口罩,不扎堆、不聚集。   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 但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到当地指定发热门诊进行排查、诊治。 1.发热 (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 2.有中高风险地区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   这三种情况应当立即就医 1.内科急症 因为现在是冬春交替之季,温差较大,既往有糖尿病或者有冠心病基础的人很容易诱发心梗,危及生命。如果老年人或者有基础疾病的人突然出现心慌、头晕、胸闷等,一定要马上就医。   2.外科急症 如急腹症,如果突然肚子痛、又胀又硬、拉不出大便等,很容易出现重症胰腺炎或者肠穿孔,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如果突然出现这一类突发的肚子剧痛问题,一定要立即去医院。   3.儿童发烧 这个时期病毒比较活跃,容易出现各种呼吸道疾病或者手足口病等,最明显的临床表现就是发烧。如果孩子发烧,如何判断要不要去医院呢?主要看两点,一是吃东西,二是精神,如果孩子精神好,吃东西没问题,就可以自己在家吃退烧药,通过用温水擦身擦脸、多喝水、网上问诊等措施处理。但如果孩子发烧超过39℃,精神不好,不好好吃饭,连平常最喜欢看的动画片都不看了,那这个时候就必须去医院。

健共体慢病管理中心 2022-01-16阅读量1.1万

疫情期间要不要去医院就诊呢?...

病请描述:春节临近且疫情爆发,有的人生病了,但是对要不要去医院感到纠结。就近期发生疫情反弹的地区来看,医院已成为高风险场所之一,看诊就医注意防疫,事关每一个人的健康和安全。   疫情期间就诊须知 1.发热 (腋下体温≥37.3℃)的患者,请前往有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 2.就医请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携带好身份证、医保卡,配合医院防疫预检人员完成就诊前预检,主动告知最近有无中高风险地区或境外旅行、居住史; 3.在就诊过程中,要随时保持手卫生,不要用手接触医院的门把手、电梯按钮、椅子扶手等,也不要用手摸口、眼、鼻; 4.人与人之间要尽可能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打喷嚏和咳嗽时,要用纸巾遮住口鼻; 5.为确保病人、家属和员工安全,做到“应检尽检”。严格执行“探视制度”,新入院病人、陪护人员需进行核酸检测,进院探视的家属凭“探视证”进入。在院内陪护的家属和亲友要戴好口罩,不扎堆、不聚集。   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 但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到当地指定发热门诊进行排查、诊治。 1.发热 (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 2.有中高风险地区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   这三种情况应当立即就医 1.内科急症 因为现在是冬春交替之季,温差较大,既往有糖尿病或者有冠心病基础的人很容易诱发心梗,危及生命。如果老年人或者有基础疾病的人突然出现心慌、头晕、胸闷等,一定要马上就医。   2.外科急症 如急腹症,如果突然肚子痛、又胀又硬、拉不出大便等,很容易出现重症胰腺炎或者肠穿孔,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如果突然出现这一类突发的肚子剧痛问题,一定要立即去医院。   3.儿童发烧 这个时期病毒比较活跃,容易出现各种呼吸道疾病或者手足口病等,最明显的临床表现就是发烧。如果孩子发烧,如何判断要不要去医院呢?主要看两点,一是吃东西,二是精神,如果孩子精神好,吃东西没问题,就可以自己在家吃退烧药,通过用温水擦身擦脸、多喝水、网上问诊等措施处理。但如果孩子发烧超过39℃,精神不好,不好好吃饭,连平常最喜欢看的动画片都不看了,那这个时候就必须去医院了。

于莹 2022-01-13阅读量9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