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肝破裂合并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至关重要,以下是主要的护理要点: 生命体征监测 - 一般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每15 - 30分钟记录一次,及时发现并处理低血压、心律失常、呼吸异常等情况。 - 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持续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来评估。同时,定时检查瞳孔大小、形状和对光反射,每30分钟 - 1小时一次。意识障碍加深或瞳孔变化可能提示颅内再出血或脑疝等严重情况。 呼吸道护理 - 保持气道通畅:患者术后可能因意识不清、咳嗽反射减弱等因素导致气道分泌物增多。应及时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的分泌物,可通过翻身、拍背、吸痰等方式促进痰液排出。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呼吸道感染。 - 氧疗管理: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状况,给予适当的氧疗。一般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对于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要做好呼吸机的管理和护理。 引流管护理 - 颅脑引流管:若患者术后放置了脑室引流管或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或脱落。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若引流液为血性且量突然增多,可能提示颅内再出血。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性和无菌性,每日更换引流装置,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 肝脏引流管:肝脏手术后常放置腹腔引流管,用于引出腹腔内的渗出液、胆汁等。同样要注意固定和观察,正常引流液为淡血性或淡黄色液体。若引流液出现胆汁样液体,可能提示胆瘘;若引流液为大量鲜血,可能提示肝脏出血。记录引流液量,一般24小时引流量少于10 - 20ml可考虑拔除引流管。 伤口护理 - 颅脑伤口:观察头部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若发现伤口有红肿、压痛或有脓性分泌物,可能提示伤口感染,要及时处理。 - 肝脏伤口:注意观察腹部伤口情况,有无腹胀、腹痛加剧等腹膜炎表现。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避免腹压增加的因素,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 并发症预防 - 感染预防: - 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加强病房的空气消毒,严格控制探视人员,预防肺部感染。 - 颅内感染:对于颅脑引流管的护理要严格无菌,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发热、颈项强直等颅内感染的症状。 - 腹腔感染:观察患者的体温、腹痛、腹部体征等变化,保持腹腔引流的通畅,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腹腔感染。 - 预防应激性溃疡: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奥美拉唑等,观察患者有无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长期卧床,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可使用间歇性气压装置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必要时可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但要注意出血风险,尤其是颅脑损伤患者。 营养支持 - 肠内营养:在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尽早开始肠内营养。通过鼻饲或空肠营养管给予营养液,开始时缓慢输注,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泻等不耐受情况。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 - 肠外营养:对于胃肠功能尚未恢复或不能耐受肠内营养的患者,可采用肠外营养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注意营养液的配制和输注过程中的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康复护理 - 肢体功能锻炼:对于颅脑损伤后存在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肢体功能锻炼。包括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如按摩、关节活动度训练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 认知和语言康复:对于有认知障碍或语言障碍的患者,可安排康复治疗师进行认知训练和语言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谢高山 2024-11-04阅读量2818
病请描述:警惕转移、复发,肿瘤患者在家出现这8种情况,请马上就医! 觅健科普君 胰腺癌关爱圈 2022-04-30 11:00 如何避免康复过程中的复发和转移是病友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这就需要我们十分注重康复生活,不仅要做到生活规律健康,在饮食方面也需特别注意,还需要患者配合科学的运动增强身体素质来与癌症对抗。 在康复的生活中,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病友们需要十分警惕,立马就医呢? 01 体重下降 癌症是一种慢性的消耗疾病,肿瘤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会肆无忌惮的掠夺人体摄入的营养,营养满足不了自己,还要侵蚀正常组织的营养为自己所用,肿瘤就像一个强 盗。 因此病人体重下降是肿瘤常见的体征之一。但是病人通过治疗后,体重应保持平稳。如果在较长时间内又出现原因不明的体重下降,就应检查有无肿瘤复发的可能。 02 不明原因疲乏 癌症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同时导致人体新陈代谢紊乱,因而疲乏是其特征性表现之一。当康复患者出现一段时间的不明原因疲乏无力时,应高度重视,排除肿瘤复发转移的可能。 策略:可以回归健康生活和工作,但一定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03 不明原因发热 肿瘤病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发热现象,这在临床上称为“癌瘤热”。肿瘤组织坏死,瘤体侵入腹腔神经丛,肿瘤代谢物进入血流,肿瘤脑转移等,均可引起发。 较长时间发热是很多肿瘤的临床表现,也是人体免疫力低下的表现。如果康复患者排除其它生物学(细菌病毒等)发热因素,应该高度怀疑肿瘤的复发。 策略:及时查明发热原因,对症下药,避免出现严重情况。 04 疼痛征象 肿瘤患者往往有转移病灶,病痛非常明显。一般多见于骨转移、脑转移。瘤体直接浸润神经组织,或较大的瘤体压迫了体内管腔,都可引起组织坏死和产生炎症,出现疼痛征象。 骨转移症状 骨转移的患者最常见,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骨头疼痛。早期患者会出现间歇性的疼痛,且较轻,卧床休息后可以得到化解。随着转移灶扩大,疼痛加剧,且表现为持续性疼痛。 还有一个常见症状为病理性骨折。椎骨的病理性骨折表现为椎体变形,塌陷,骨髓压迫症状,患者可以察觉到神经根痛或者感觉障碍。当病变发展到脊髓时,脊髓受压迫会引起截瘫。 此外,患者还伴有低热,乏力,贫血,消瘦,食欲减退等症状。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晚期患者发生病理性骨折,尤其是表现为脊柱骨折时,常被误诊为老年骨质疏松所致的骨折。 05 淋巴结肿大 患者通过治疗后,应关注自身各部位的淋巴结是否肿大。可经常检查淋巴系统,防患于未然。如颈下三角区(颈部、下颌、锁骨窝)、腋窝、腹股沟等部。这些淋巴区域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一旦发现肿大,应立即就医。有可能出现淋巴转。 策略:出现淋巴转后,立即治疗,可手术可放疗具体与主治医生讨论方案,避免进一步扩展。 06 出血征象 出血也是肿瘤病人常见的症状之一。肿瘤体坏死往往会引起局部小量出血,但若肿瘤体侵蚀周围的血管,则会造成严重的大出血。常见的有呕血、黑便、阴道流血、尿血、流鼻血、痰中带血等。 提醒:有些靶向药会导致部分患者少量鼻腔出血,这是靶向药的副作用,不与这类出血归为一谈。 07 阻塞征象 体内任何管腔内的肿瘤体增大,都会引起管腔变化,最常见的是管腔狭窄,更有甚者会造成管腔阻塞。 如食管内肿瘤增大,会造成进食时吞咽困难、打噎甚至阻塞等;气管和咽喉肿瘤增大,会压迫气管和咽喉部神经,从而出现气短和声音嘶哑、语不出声的征象。 08 包块的出现 实性肿块、边界不清、推不动、质地较硬这通常是恶性肿瘤、或转移灶的出现,必需到专科医院检查排除恶性肿瘤的复发。 处在康复阶段的患者,一定要时刻注意调节生活规律。如果出现以上8种表现,请立即就医,作进一步检查,排除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即使确定为复发和转移也不要过于害怕,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对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的治疗也有重大的意义。 如何预防肿瘤的复发转移? 第一,制定系统科学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前要由有经验的包括外科、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中医药肿瘤专家在内的专家组进行会诊讨论,制定详细的、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治疗方案。 显然,只有到综合性的专科医院才有条件做到这一点。在这里要提醒各位觅友,在决定自己或亲戚朋友治疗方案时要多问一问,想一想,不要贸然做决定。 第二,要完成治疗计划 手术、放疗、化疗、免疫和靶向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有效办法,但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单用就可以保证治愈肿瘤,绝大多数都需要综合治疗。 不要认为已经做了手术,甚至还是根治术就万事大吉。 有些患者手术和放疗以后还要继续化疗,这是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手段,也是手术以后还要做放化疗的重要原因。 术后放化疗可以大大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当然,也不是放化疗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有些病人手术或放化疗以前已经有远处转移,只是当时转移肿瘤很小,一般的检查发现不了。 中医药治疗是降低患者手术和放化疗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手段,但除非病情太过晚期,一般不宜单独应用。 第三,治疗以后要经常地、定期的复查 任何恶性肿瘤患者在任意治疗后的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复发和转移,及时地、仔细地、定期地检查有可能早期发现转移和复发,以便及早采取措施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复查包括病人的自我检查和医院的定期检查。 病人自查主要是注意观察原来的病灶部位及其附近有无新生肿物、结节、破溃等表现, 有无新的疼痛感觉。 此外,还要注意全身变化,有无逐渐加重的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贫血等表现,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第四,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 研究证明,乐观的心态、良好的营养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保持人的免疫机能在最佳状态,充分发挥抗瘤活性,加速康复和防止复发。 患者平时可以多和家人朋友交流,和他们适当享受丰富多彩的正餐;还可以参与相关肿瘤患者互助联盟,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困惑、寻求帮助。
费健 2022-05-03阅读量9492
病请描述:一、为什么建议长期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无论是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小剂量阿司匹林(50-100mg/d)的疗效和安全性最佳。超过上述剂量后随剂量增加,其抗血小板作用并未增加,但不良反应反而增加,而剂量过小时疗效不确定。二、阿司匹林何时服用最好,早上还是晚上?目前没有定论,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持续性的,可固定在早上或晚上服用均可。三、餐后还是空腹服用? 目前临床常用的阿司匹林为肠溶制剂,外层有一层耐酸的包衣,保护它通过胃内酸性环境不被溶解,到达小肠碱性环境缓慢释放吸收,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如在饭中或饭后服,肠溶阿司匹林与食物中碱性物质混合延长胃内停留时间,释放阿司匹林并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空腹服用可缩短胃内停留时间顺利到达吸收部位小肠。因此,肠溶制剂应餐前服用。四、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安全吗?临床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可使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相对危险降低15%,心肌梗死相对风险降低36%,颅内出血并没有增加。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应注意在血压控制稳定(<150/90mmHg)后开始应用,以避免颅内出血风险增加。五、哪些患者易发生消化道不良反应?高危人群包括:既往有消化道疾病病史(消化道溃疡或溃疡并发症史);年龄>65岁;使用大剂量阿司匹林;同时服用皮质类固醇;同时服用其他抗凝剂或NSAIDs;返流性食管疾病;存在其它严重疾病等。此外,还有HP感染、烟酒史等。六、发生皮肤瘀斑如何处理?如出现皮肤瘀斑,首先判断严重程度,轻者可严密观察,重者应该寻找原因。如有合并出血性疾病,测定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力,若无明显异常,可严密观察皮肤出血情况和基础上继续使用阿司匹林或酌情减量;若出现血小板减少,考虑停用阿司匹林。同时注意有无其它脏器出血倾向,进行尿、便潜血测定等。七、使用阿司匹林发生消化道出血时急性期如何处理?何时恢复抗血小板治疗?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包括:酌情减量或停用阿司匹林,需权衡利弊多学科协商;静脉应用大剂量PPI;如有条件可采用内镜止血。上述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输注新鲜血小板。如患者血栓风险不高,应暂停抗血小板治疗,直到无再出血迹象。如出血轻微,可不中断治疗进行适当局部处理,如局部处理可使用出血完全控制,则不需要停用阿司匹林。应尽早重启阿司匹林治疗,尤其是心血管高危人群。通常在溃疡治愈后8周可恢复抗血小板治疗。对高危人群,建议在内镜下止血和/或积极使用PPI后尽早恢复抗血小板治疗,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溃疡出血复发的可能。如果在3-7天内临床判断没有发生再出血(无呕血和黑便,便潜血阴性),可重新开始抗血小板治疗。八、使用阿司匹林发生牙龄出血和痔出血如何处理?出血轻微,可不中断治疗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局部处理。如果局部处理使出血完全控制,则不需要停用阿司匹林。严重痔出血者应暂停阿司匹林,积极处理原发病。九、阿司匹林会加重痛风吗?阿司匹林(<2g/d)减少尿酸排泄,升高血清尿酸水平。低剂量阿司匹林(≤325mg/d)使用可增加痛风复发风险。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首先针对原发病积极治疗;阿司匹林并非禁忌,但应该监测尿酸水平。 --节选自阿司匹林抗栓治疗临床手册[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5,14(12):908-917.
文志勇 2021-05-20阅读量9156
病请描述: 肝癌介入治疗的各种方法,已经和各位病友都介绍过了,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介入治疗术后不良反应及注意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介入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1. 局部穿刺伤部位出血术后伤口处局部出血多见于术后24小时内,主要表现为穿刺伤口周围的血肿及瘀斑。对于行股动脉穿刺的患者,需要进行穿刺部位的压迫,术后下肢制动,禁止弯曲。一般介入术后24小时后可下床活动,而对于凝血机制欠佳、老年人、多次穿刺者要避免过早下床活动以及增加腹压动作,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伤口出血。2. 发热发热是介入术后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肝癌的供血动脉被栓塞,局部肿瘤缺血、坏死会导致吸收热,属于正常现象,多在术后第2天出现,3-5天达到高峰,一周后会有所缓解。对于低热的患者,以物理降温为主,鼓励多饮水;中度及中等以上的热度,可以遵医嘱口服新癀片或予解热镇痛药,如吲哚美辛栓退热治疗。3. 腹痛 腹痛的发生与栓塞部位缺血,肿瘤细胞坏死水肿,肝脏体积增大,包膜紧张有关。轻度疼痛时可多与家属交流转移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中重度以上疼痛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对症处理。4. 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多数是因为化疗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所致。对于呕吐较频繁的患者,可术后应用止吐药物剂,减轻症状。出现呕吐时应将头偏向一侧,以免降呕吐物误吸入支气管引起呛咳甚至窒息,并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颜色和呕吐量,如呈咖啡色或暗红色,可能出现了消化道出血,需要立即通知医生。5. 肝肾功能异常介入治疗中应用化疗药和栓塞剂能够引起肝细胞受损,而部分化疗药物如顺铂和介入术中使用的造影剂可导致肾功能受损。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肝肾功能异常多为一过性,主要表现在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等不同程度的改变,出现在介入术后的第2-5天,7-10天左右恢复正常。对于介入术后患者,建议多饮水(腹水患者除外),利于化疗药物及造影剂的排泄,常规应用保肝保肾的药物,促进肝肾功能的恢复。6. 感染对于抵抗力较差的患者,化疗药物应用后可导致骨髓抑制,引起继发感染。对于介入治疗后持续性高温不退者,可予血培养检查排除感染可能,根据检验结果给予抗生素治疗。7. 消化道出血很多肝癌患者合并肝硬化,门静脉压力升高,表现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介入术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后,容易诱发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和黑便,这时需要立即禁食,运用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如生长抑素或特利加压素等进行对症治疗。二、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首先要避免在术后服用对肝功能有损伤的药物。在饮食方面,介入治疗后实际上没有太多的禁忌,主要建议高蛋白软食。适当多吃一些蛋白质包括动物蛋白有助于恢复,如瘦肉、鱼肉、河虾等。由于肝癌患者消化功能差,可以少食多餐,另外不要进食坚硬或粗糙的食物,以免诱发消化道出血。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殷欣 2020-06-25阅读量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