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腹痛,发热及黄疸 > 预防

腹痛,发热及黄疸预防

腹痛,发热及黄疸预防相关内容 更多>

孕期腹痛别大意!警惕妊娠期急...

病请描述:怀孕后,身体的每一次变化都牵动着准妈妈的心,尤其是腹痛——这究竟是正常的孕期反应,还是隐藏的健康警报?今天,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病例,带您了解妊娠期急腹症的那些事。 一、一个惊险案例:腹痛背后的“沉默杀手” 30岁的李女士通过胚胎移植成功怀孕28天,却突然出现腹痛,从上腹蔓延到下腹,还伴有恶心呕吐。起初以为是早孕反应,直到阴道出血多于月经量,才紧急就医。检查发现,她的腹痛并非来自子宫,而是阑尾已经化脓穿孔,腹腔积脓达300ml!最终通过急诊手术切除阑尾,才保住了母婴安全。 为什么孕期阑尾炎如此凶险? 怀孕后,子宫像吹气球一样逐渐增大,把阑尾“挤”到了更高的位置(孕24周时阑尾可上移至髂嵴水平)。此时若阑尾发炎,典型的“右下腹压痛”可能不明显,加上孕期白细胞生理性升高,很容易被误认为普通炎症,导致延误治疗。一旦阑尾穿孔,细菌感染扩散至腹腔,胎儿丢失率可高达36%,孕产妇也面临生命危险。 二、孕期腹痛:不止是“孕反应”,这些疾病要警惕! 妊娠期急腹症(AAP)是指孕期出现的急性腹痛综合征,病因复杂,既可能来自产科问题,也可能是外科、内科疾病。以下几种高危情况需重点关注: (一)产科相关急腹症:与怀孕直接相关 •异位妊娠(宫外孕):受精卵“迷路”跑到子宫外(95%在输卵管),是早期妊娠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症状可能只有轻微腹痛或阴道出血,容易被误认为先兆流产。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会增加异位妊娠风险,移植2个以上胚胎时更要警惕。 •胎盘早剥:孕20周后,正常位置的胎盘提前从子宫壁剥离,表现为腹痛伴阴道出血。高血压、外伤等是高危因素,严重时可引发胎儿缺氧、母体休克。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罕见但致命的疾病,多发生在孕晚期(35-37周)。孕妇会出现恶心呕吐、乏力腹痛,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肝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危及母胎生命。 (二)外科相关急腹症:非产科因素的“隐形威胁” •急性胆囊炎:孕期激素变化使胆囊收缩能力下降,胆汁淤积易形成结石。典型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可能伴随发热、黄疸。 •急性胰腺炎:吃太多油腻食物后突发剧烈腹痛、呕吐,需警惕胰腺炎。妊娠期高脂血症是重要诱因,严重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肠梗阻:子宫增大挤压肠道,或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导致肠粘连,都可能引发肠梗阻。表现为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孕中期(16-20周)和产褥期尤其高发。 三、孕期腹痛如何辨别?记住这3个“关键信号” 1.看疼痛部位与性质 •下腹痛伴阴道出血:首先排除异位妊娠、先兆流产或胎盘早剥。 •右上腹绞痛:可能是胆囊炎、胆石症。 •转移性右下腹痛:从肚脐周围开始,逐渐固定到右下腹,警惕阑尾炎。 •全腹剧烈疼痛伴发热:可能是腹膜炎(如阑尾穿孔、卵巢囊肿破裂)。 2.关注伴随症状 •呕吐频繁、无法进食:需排查胰腺炎、肠梗阻。 •头晕、心慌、血压下降:可能是内出血(如异位妊娠破裂、肝包膜下血肿)。 •胎动异常或胎心监护异常:提示胎儿可能缺氧,需紧急处理。 3.及时就医检查 •超声检查:首选无创检查,可排查宫内妊娠、附件包块、胆囊/阑尾病变。 •血液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升高提示感染)、肝肾功能(排查AFLP、HELLP综合征)、血HCG(鉴别异位妊娠)。 •多学科会诊:当诊断不明确时,及时请外科、内科医生共同评估,避免单科局限性。 四、给准妈妈的建议:科学应对,化险为夷 1.重视产检,主动告知病史 孕早期产检时,主动告知医生是否有腹部手术史、慢性疾病(如胆囊结石),帮助医生提前评估风险。 2.出现腹痛,别硬扛! 孕期任何腹痛都不应被简单归因于“子宫增大”,尤其是持续不缓解或进行性加重的疼痛,需立即就医。记住:孕中期后,阑尾位置上移,可能导致腹痛部位不典型,更不能掉以轻心。 3.合理饮食,预防诱因 ◦少吃高脂、高糖食物,降低胆囊炎、胰腺炎风险。 ◦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梗阻发生概率。 4.信任医生,避免过度焦虑 孕期用药和检查需谨慎,但不必因担心“影响胎儿”而拒绝必要的治疗。例如,妊娠期阑尾炎主张早期手术,腹腔镜手术对胎儿风险极低,拖延反而会增加穿孔风险。 结语 妊娠期急腹症就像潜伏在孕期的“隐形杀手”,但只要了解其特点,及时识别危险信号,就能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安全。记住:怀孕不是“忍忍就过去”,科学应对、规范诊疗,才是对自己和宝宝最好的保护。如果您或身边的准妈妈有类似困扰,不妨将这些知识分享出去,让更多人远离孕期腹痛的隐患!

李春妍 2025-06-20阅读量142

【胆囊结石 vs&...

病请描述:【胆囊结石 vs 胆管结石】一次搞懂“胆”里那些事! 瑞金医院专家教你科学应对作者 | 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等多项荣誉。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答疑超10万次,用专业和温度守护你的健康! 胆囊:一个“低调”但容易“闹脾气”的器官 大家好,我是费医生。今天想和大家聊聊胆囊那些事儿。别看胆囊只有鸡蛋大小,藏在肝脏下方,但它可是胆汁的“仓库管理员”!平时肝脏生产胆汁,胆囊负责储存浓缩;当我们吃炸鸡、火锅时,它立马释放胆汁帮助消化脂肪。不过,这位“管理员”一旦闹起脾气,结石、炎症甚至癌变都可能找上门! 最近很多朋友留言问我:“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有啥区别?”“查出结石必须手术吗?”今天我就结合最新临床研究和真实病例,带大家科学认识这些“胆”里的麻烦。 胆囊结石 vs 胆管结石:别傻傻分不清! 1. 胆囊结石 位置:胆囊内部 症状:右上腹剧痛(像被刀绞)、发热、恶心,吃饱后尤其明显 风险:长期刺激可能引发胆囊癌(三步走:结石→慢性炎症→癌变) 2. 胆管结石 位置:胆总管或肝内胆管(像树枝分叉,越深越难处理) 症状:黄疸(眼白、皮肤发黄)、寒战高热、上腹痛 风险:易引发胆管炎、肝脓肿,甚至肝硬化 👉 关键区别: 胆囊结石常单独存在,胆管结石多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掉入胆管导致) 胆管结石治疗更复杂,复发率高达80%! 揪出“胆石”的秘密武器:这些检查不能少! 一位80岁的奶奶腹痛3天,CT没发现结石,但MRCP(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却揪出胆囊和胆总管里藏着一堆小结石!为什么?因为有些结石像“隐形人”,CT可能漏诊。 检查手段对比表     费医生划重点: 怀疑胆管结石,首选MRCP! 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也别掉以轻心,定期复查B超! 微创手术怎么选?三种“保胆”方案大PK! 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现在主流是微创治疗。但具体选哪种?结合四大权威医院的方案,我总结如下: 方案一:腹腔镜+胆道镜“一站式取石” 适合人群:胆总管较粗(≥6mm)、结石较大(>2cm) 优点:一次手术解决胆囊和胆管结石,保留Oddi括约肌(防胆汁反流) 缺点:需留置T管引流2个月,期间洗澡、活动略麻烦 方案二:ERCP+腹腔镜“两步走” 适合人群:高龄、基础病多、胆管细 优点:无切口,恢复快,术后不用带引流管 缺点:需分两次手术,可能损伤十二指肠乳头 方案三:经皮肝穿刺取石(PTCS) 适合人群:多次手术后复发、无法耐受麻醉 优点:不用开腹,可反复取石 缺点:肝内胆管角度大时可能失败 👉 费医生推荐: 胆总管条件好→优先选方案一 身体弱、怕留疤→方案二更友好 复杂病例→方案三兜底 术后保养秘籍:做好3件事,结石不再来! 1️⃣ 饮食:少吃油腻(炸鸡、奶茶)、多吃膳食纤维(燕麦、西兰花)2️⃣ 作息:按时吃早餐!空腹太久胆汁浓缩易形成结石3️⃣ 复查:术后1年每3个月查B超,之后每年一次 费医生的暖心叮嘱 胆囊虽小,却关乎全身健康!如果你或家人有这些情况: 右上腹反复隐痛 体检发现胆囊息肉>1cm 结石合并糖尿病、心脏病别犹豫!及时到肝胆外科就诊。现代微创技术早已让手术变得安全高效,拖成胆囊癌反而得不偿失。 推荐理由:作为深耕肝胆领域30年的医生,我见过太多因忽视小问题酿成大病的案例。希望通过这篇科普,让大家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守护好身体里的每一个“零件”! 原创声明:转载请标注来源“费健医生科普团队”,侵权必究!点击关注,健康不迷路!❤️  

费健 2025-05-07阅读量574

尿感了怎么办(一文读懂泌尿道...

病请描述:儿童泌尿道感染 病例介绍: 基本信息:女孩,3个月。 主诉:发热半天。 查体:神情,精神稍萎靡,前囟平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无皮疹,咽稍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部平软,尿道口红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CRT2S。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并侵犯泌尿道黏膜或组织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分类1: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指的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和膀胱炎,肾盂肾炎又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分类2:复杂性和非复杂性(有无尿路结构和功能异常,eg.结石、慢性肾实质疾病基础发生)。 什么引起泌尿道感染? 病因、病原:任何病菌均可引起泌尿道感染,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副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葡萄球菌)。 发病机制:宿主内在因素与细菌致病性相互作用。 ①感染途径:上行性感染(主要途径)、血源性感染、淋巴感染及直接蔓延。 ②宿主内在因素:尿道周围菌种改变及尿液性状变化、分泌型IgA产生缺陷、先天性、获得性尿路急性、新生儿及小婴儿、免疫抑制等。 ③细菌毒力 泌尿道感染有什么表现?     1、急性泌尿道感染:年龄不同存在临床表现差异 新生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全身症状为主(发热或体温不升、苍白、纳差、呕吐、腹泻、黄疸,常伴败血症); 婴幼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常以发热突出,局部尿路刺激症状可不明显; 年长儿:发热、寒战、腹痛、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浑浊)。     2、慢性泌尿道感染: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伴有贫血、消瘦、生长缓慢。 3、无症状性菌尿:常规体检发现,学龄女孩多见,常伴尿路畸形。迟缓、肾功能不全。 怎么诊断泌尿道感染? 如何发现孩子得了“泌尿道感染”?首先要求家长在照顾孩子过程中做到细心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患泌尿道感染时症状不典型,需要家长在照顾患儿时火眼金睛发现蛛丝马迹。小于三月龄的孩子发热需及时就医,完善尿常规检查;大年龄儿童,出现发热时注意观察有无尿频、尿急、尿痛、尿异味等表现,如有上述症状及时完善尿常规检查协助诊疗。 如何预防泌尿道感染? 平时需鼓励孩子多喝水,多排尿,切忌憋尿,养成良好多排尿习惯,注意尿道口清洁,减少尿路细菌生长机会。婴幼儿应勤换纸尿裤,每次大便后及时更换纸尿裤,用温开水清晰会阴及臀部,减少尿道口污染。男孩子每次清洗尿道口时应上翻包皮,避免包皮内藏污纳垢。女孩子便后擦拭肛门时切记从前往后,避免大便内细菌污染尿道口。 单纯泌尿道感染多可治愈,需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加强尿道口护理多可痊愈和避免复发,希望每位天使宝宝在家长和医护的呵护下都能健康成长。

曾锦华 2023-02-11阅读量7370

病毒性肝炎会通过饮食传播吗?

病请描述:  作者: 赖伟红    皮肤病与性病学医学博士,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     病毒性肝炎有多种,主要是甲肝、乙肝和丙肝。这些肝炎是否通过饮食传染,这是许多人关心的话题。甲肝通过甲肝病毒污染的食物和饮水传播,而乙肝和丙肝则通过输血、性接触等方式传播。本文审视了病毒性肝炎和饮食之间的联系,并讨论了肝炎的防护对策。 哪种病毒性肝炎会通过饮食传播?   甲肝是唯一可通过污染食物和饮水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没有感染过甲肝或没有接种过甲肝疫苗的人,可通过食用病毒污染的食物和饮水传染上甲肝。   乙肝主要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可以传染乙肝的情形,包括: ●     接触感染者的精液、血液等体液 ●     与感染者共用针头、针管等注射器具 ●     性接触 ●     与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用品   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共用注射针头、输注污染血液、使用污染医疗器具等方式,可传染丙肝。   此外,母婴传播也是乙肝和丙肝的重要传播途径。 如何通过污染饮食感染病毒性肝炎?   如果进食被甲肝患者粪便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就可能感染甲肝。食物被甲肝病毒污染而传播甲肝的常见情形,包括: ●     卫生习惯不良或卫生条件不佳造成的甲肝传播。例如,在有甲肝流行的地区,便后不洗手就接触食物的话,就可能造成甲肝传播。 ●     食物本身在生长或生产环境中被甲肝病毒污染。例如,受到带有甲肝病毒的污水进入野生或养殖的毛蚶或牡蛎的水域时,这些水产品就可污染甲肝病毒。 哪些饮食容易传播病毒性肝炎?   易感人群进食任何污染甲肝病毒的食物均可引起甲肝传播,但容易污染甲肝病毒的常见饮食主要包括饮水、生吃蔬菜水果、凉拌菜、贝类和螺类海鲜等。 感染病毒性肝炎后有什么症状?   甲肝感染后,潜伏期为14—28天。甲肝的症状可轻可重,一般不会致命。甲肝在症状包括: ●     发热 ●     腹泻 ●     疲倦 ●     深色尿 ●     灰白色大便 ●     腹痛或饱胀等腹部不适 ●     食欲不振 ●     恶心呕吐 ●     黄疸(皮肤、巩膜黄染)   感染甲肝后,可出现上述全部或部分症状,也可没有症状。成人容易发病,6岁以下儿童常无症状。甲肝患病后,一般需要数周或数月才能康复。 进食甲肝污染饮食后怎么办?   对于没有感染过甲肝或没有接种过甲肝疫苗的人(易感者),进食甲肝病毒污染食物和饮水后,可采用暴露后预防(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   在甲肝暴露后两周内,可采取以下PEP预防措施: ●     年龄在1-40岁范围内的个体,接种甲肝疫苗(年龄1-40岁) ●     年龄不在1-40岁范围的个体,注射免疫球蛋白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和预防   甲肝多数会自愈。对于甲肝也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主要是注意补液。乙肝的治疗取得了一些进步,可以降低病毒载量,减轻传染性。近年来丙肝的治疗取得突破,通过口服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等抗丙肝病毒药物,多数可以治愈。   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规卫生措施有助于预防甲肝传染,包括: ●     规范洗手(洗手液加温清水洗手20秒) ●     便后洗手 ●     接触尿布后洗手 ●     接触厨房用品和餐具前洗手 ●     定期清洁和消毒厨具、炊具、餐具等厨房用品 ●     保持厨具、炊具、餐具干燥   接种甲肝和乙肝疫苗是预防肝炎的最有效措施。 结语   在病毒性肝炎中,只有甲肝可通过污染饮食传播。进食甲肝病毒污染的食物、饮水、饮料后,可感染甲肝。甲肝感染者便后不洗手就去制作或接触食物、饮水、餐具,是甲肝病毒污染饮食的最常见情形。   规范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减少甲肝传播。规范接种甲肝和乙肝疫苗,则是病毒性肝炎的最关键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赖伟红 2022-08-12阅读量1.1万

腹痛,发热及黄疸预防相关医生 更多>

评分:10
问诊量:14763
新生儿及婴幼儿常见病、如发热、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咳嗽、鼻炎、呕吐、腹泻、肠绞痛、尿布疹、湿疹、皮炎、新生儿黄疸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在新生儿及婴幼儿保健、如疾病预防、婴幼儿喂养、营养评估及补充、早期干预训练、智力开发等方面同样经验丰富。

张晓阁副主任医师

郏县人民医院    儿科

评分:0
问诊量:0
治疗儿科常见、多发:发热,咳嗽,消化不良,呕吐,腹痛,腹泻,遗尿,便秘,黄疸,抽搐等,对新生儿及儿童急危重症能早期识别并进行早期干预。科普疾病预防,护理常识及育儿知识。
评分:0
问诊量:0
治疗儿科常见、多发:发热,咳嗽,消化不良,呕吐,腹痛,腹泻,遗尿,便秘,黄疸,抽搐等,对新生儿及儿童急危重症能早期识别并进行早期干预。科普疾病预防,护理常识及育儿知识。
评分:0
问诊量:0
治疗儿科常见、多发:发热,咳嗽,消化不良,呕吐,腹痛,腹泻,遗尿,便秘,黄疸,抽搐等,对新生儿及儿童急危重症能早期识别并进行早期干预。科普疾病预防,护理常识及育儿知识。

腹痛,发热及黄疸预防相关医院 更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220.4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503.3万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3614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26.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