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肝气郁结 > 症状

肝气郁结症状

肝气郁结症状相关内容 更多>

耳鸣,挥之不去的困扰?中西医...

病请描述:耳鸣,像一位不速之客,在没有外界声源的情况下,闯入您的生活,带来嗡嗡、蝉 鸣、哨声等异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你知道吗? 睡眠和情绪与耳鸣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长期失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 绪,不仅可能诱发耳鸣,还会加重耳鸣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反之,耳鸣的持续困 扰也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导致情绪波动。 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鸣,正是抓住了这一关键点,从整体出发,将改善睡眠和调节 情绪作为治疗耳鸣的重要一环。 耳鸣的分类,您了解吗? 根据耳鸣的时长和伴随症状,可分为: • 初发耳鸣:发病时间小于 3 个月,可能伴有或不伴有情绪或睡眠问题。 • 耳鸣状态:耳鸣超过 3 个月,轻度或不伴有情绪或睡眠问题。 • 耳鸣症:耳鸣超过 3 个月,伴有严重的情绪或睡眠问题。 中西医结合,多管齐下,攻克耳鸣难题! • 药物治疗,改善睡眠,舒缓情绪,打破耳鸣恶性循环: 1. 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鸣”,耳鸣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 调密切相关。中医药调理,从整体出发,通过调和脏腑功能,改善睡眠和 情绪,从而达到治疗耳鸣的目的。 2. 耳鸣系由①脾胃虚弱、②肝气郁结、③痰湿困结、④心血不足、⑤肾元亏 损、⑥风邪侵袭、⑦心火旺盛、⑧瘀阻清窍、⑨心肾不交等证所引起。 对 此可按中医辨证论治给予中药治疗,具体内容参考文末表格; 3. 但亦可按中医“证”的本质内涵给予西医治疗:如针对肝气郁结的本质 系指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可给予积极心理疏导或酌情使用抗抑郁药治疗; 针对心肾不交的本质系指心肾生理协调失常可给予镇静安眠药治疗。 • 物理及芳香疗法: 声治疗:利用舒缓音乐、自然声响或中医五音疗法,通过声音刺激降低听 觉神经通路的自发冲动,让恼人的耳鸣逐渐减弱。神经调控疗法:采用经颅电刺激、经皮电刺激等现代技术,或结合中医针 灸,调节神经功能,为耳鸣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芳香疗法:利用精油的天然香气,通过按摩、熏香等方式,舒缓压力,改 善睡眠。 若出现听力下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药物、助听器、手术、人工耳蜗植入 等,改善听力,减轻耳鸣的负面影响。 如果您或您⾝边的⼈正在遭受⽿鸣的困扰,请不要犹豫,及时寻求专业医⽣的帮 助,选择中⻄医结合治疗,改善睡眠,舒缓情绪,让⽿鸣不再成为您⽣活中的困扰!★★请注意,以上方药和中成药仅供参考,具体用药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 医生诊断进行调整。中成药的使用应遵循药品说明书和医生建议。

甄晓敏 2025-05-22阅读量331

苏州看胃溃疡的中医专家系列讲...

病请描述: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危害患者健康,那么怎样治疗胃溃疡呢?中医治疗胃溃疡具有独特的优势,本人苏州看脾胃病的老中医,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1. 整体调理    中医治疗胃溃疡注重整体调理,不仅仅局限于局部症状的缓解。中医认为胃溃疡的发生与肝气郁结、脾胃虚弱、气血瘀滞等因素有关,治疗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施治,采用调和脏腑、疏通经络的方法,达到治疗胃溃疡的目的。    2. 个体化治疗    中医治疗胃溃疡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因、病症的不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更精准地针对患者的具体问题,提高治疗效果。    3. 毒副作用小    中药来源于自然,相对于西药,毒副作用较小。中医治疗胃溃疡时,常用的中药如黄连、白术等,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益气的功效,同时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减少了药物对胃部的刺激。    4. 预防复发    中医治疗胃溃疡还注重预防复发,通过调理脾胃,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少胃溃疡的复发几率。    5. 改善症状    中医治疗胃溃疡能够较快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如胃痛、胃胀、嗳气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6. 促进愈合    中医治疗胃溃疡能够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溃疡的愈合,对于胃溃疡的愈合具有积极作用。    自我介绍    本人苏州看胃溃疡的老中医万太保,曾任中国中医药杂志、河北中医杂志编委,江苏省外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名医协会疑难病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员,南京市玄武区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现为苏州国医堂特需专家。曾获荣誉称号:玄武区名中医、南京市医德标兵、2009年推动中国医学发展最具影响力人物及全国五一时代英模、“中国世纪专家”、“华夏英杰”、“当代华佗”等。

万太保 2025-02-07阅读量1269

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是气血失调

病请描述:精神分裂症属于中医"癫狂"范畴,中医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之所以出现幻听、幻视,妄想、情绪不稳,思维迟钝,面色惨白,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是因为体内存在气血失调的原因。 当患者遭受到重大挫折时。情绪压抑,久之则出现情志不舒,旰气郁结。由于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肝气郁结则会影响体内血液的运行,导致体内血液运行停滞而淤血,从而阻碍了气的运行,引发气机紊乱,气血失调,并最终影响心神,引起精神失常,出现幻听幻视、安想等症状。治疗上应重点疏肝理气,畅通气机,活血化瘀,缓解情志异常。 若肝郁气带过久,则肝郁化火,导致心肝火热,出现急躁易怒,动则暴跳如雷,甚至伤人毁物,治疗上应清心泻火,养心安神。 若气血运行不畅,则会致体内水液代谢障碍,聚湿生痰,导致痰油淤积,蒙蔽心窍。出现表情呆滞,沉默痴呆,自言自语,敏感多疑,哭笑无常。故治疗上应豁疼开窍,清心安神。 总之,不论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还是痰油蒙蔽心窍,心脾两虚等,均由气血失调引发。故治疗精神分裂症要首调气血,气血畅通则疾病痊愈。

郭汉法 2025-02-05阅读量1446

天人相应·顺时...

病请描述:                  天人相应·顺时而生                       文/谢宁会 春养生        天人相应,顺时而生,知时守节是养生保健、健康长寿的第一法则;具体到每个季节,所要遵循的养生保健原则又各不相同。春三月,天地俱生,在自然界与风木相应,在人体五脏与肝相应;同气相求,春天养生,养肝尤为重要。风动木生,肝喜疏泄畅达;春天万物复苏,人也要走出去,多亲近自然,适当吃些酸温食物使得肝气舒展、气血顺畅,心情愉悦,从而达到养生保健防病目的。养肝要适度,补养太过容易出现肝阳上亢、烦躁易怒为病,一般表现为头晕、情绪激动等症状;滋养不及则会出现肝气不舒、郁结等,一般表现为胸闷,郁郁寡欢等症状;太过不及都为病态,需要及时就医调养。 夏养长        夏季,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是养长之时。自然界呈现出一片火热之象,在人体五脏与心相应,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心脏是人体五脏六腑的主宰,夏季养生,长养心血正当时。要养护好身心之阳气,首先不是要损伤人体的阳气;然而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耗损阳气的生活方式,最为常见的是长时间待在寒冷的空调房里、冰镇饮食、熬夜等。夏日阳气受损,不但心阳受伤,而且也为秋季肺部疾患,冬天心脑血管疾病种下病根,进而会出现“冬至重病”。夏天气温炎热,也要少吃寒凉、偏甜的食物;可适当吃些微苦、偏酸食物,如苦瓜、绿茶等既可清暑除烦,又可健脾祛湿。 秋养收        秋风送爽,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收敛神气,是属养收之季。金秋,在五行(木、火、土、金、水)中属于金性,在人体五脏中与肺相应;肺的功能,首先是主气、司呼吸,全身之气皆有肺所主,人活一口气,足见肺脏的重要性;肺主宣肺与肃降,人体气血、津液需要肺脏的正常宣肺肃降,才能到达身体各个部位,保证脏腑功能正常运行;体内的代谢产物、废物、及病理产物也要通过肺的宣肺(出汗)和肃降(排便)才能清除体内。秋季饮食宜与肺金相适应,适当吃些甘淡滋润的食物(如蜂蜜、银耳、百合),少吃辛辣刺激食品(如韭菜、辣椒、煎烤炙品)。 冬养藏        寒冬三月,万物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阳光。冬日寒冷,北方白雪茫茫,在人体五脏中与肾相应;肾是人体生命之源,先天之本,阴阳之根;肾主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主生长发育过程及生殖功能。冬天是人体阳气潜藏的时候,尤其需要温养肾脏;冬日进补,张仲景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方,既是一首补虚名方,又是一道美食佳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如果在冬季不注意保暖温阳,过度损耗肾中精气,又会给身体留下病根,来年出现疾病;中医养生治未病的本质是让民众顺应天地阴阳四时变化节律去生活。顺时生活,健康长乐,远离病苦!                                2024/12/16

谢宁会 2024-12-25阅读量1315

肝气郁结症状相关医院 更多>

杭州微医医院互联网医院

一级医院 预约量:0

山东扁鹊中医医院互联网医院

一级医院 预约量:0

乌镇微医互联网医院

一级医院 预约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