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结节性甲状腺肿 > 内容

结节性甲状腺肿内容

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怎么办?

病请描述:现在很多单位都将例行体检作为福利,所以不少朋友每年都会去全身体检一番,往往这样一查,或多或少都会查出来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在看专家门诊的时候,经常会碰到病人拿着体检报告前来咨询,比较多的一种就是甲状腺结节,往往令大家困惑的是:有些体检医生会竭力劝说这样的病人手术治疗,但也有医生会说现在这种甲状腺结节很多,不必在意。这样一来,很多病人就没有了方向。我就举一个例子吧。有一个28岁的年轻女白领,体检发现右侧甲状腺直径15毫米的结节伴有钙化,于是在她妈妈的陪同下前来就诊,我告诉她这种单发结节合并钙化极可能有恶变,当即建议她手术治疗,但她回单位一问,同事中十有五六查出大小不等的甲状腺结节,于是工作一忙也就不当回事情。好在她妈妈很在乎我的话,天天催她办住院手续,总算在国庆节前,利用假期很不情愿地动了手术。结果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提示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尽管是恶性肿瘤,但由于治疗及时,效果还是会很好的。所以,体检的结果还是要多听听医生的建议,上面那个病人虽是个例,但值得大家引起重视。

费健 2018-07-08阅读量1.1万

左甲状腺素钠片到底该何时服用?

病请描述: 左甲状腺素钠片是最常用补充甲状腺激素的药物,用于多种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包括原发性甲减,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术后替代。左甲状腺素钠片的使用看似简单,但有很多注意事项。而很多临床医生只注意了剂量调整,却忽视了服药时机这一重要方面。由于左甲状腺素钠片有较长的半衰期(约 7 天),故一天仅需服用一次便能获得稳定的血药浓度。对于大部分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来说,1.6~1.8 μg/kg 每天一次的剂量即可起效,维持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到生理替代作用。有些临床医生通过每日多次的服药频率试图获得更平稳的血药浓度,这是没有必要的,同时也会造成患者较差的依从性。左甲状腺素钠片的口服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吸收率约 60%~80%,其空腹状态下吸收效果最好,并且最大吸收效果发生在服药后的 3 小时内。有研究表明,甲减患者如行空肠回肠旁路术或其他肠道切除术,术后往往需要更大剂量的左甲状腺素钠片;也有研究表明,短肠综合征的患者左甲状腺素钠片的血药浓度峰值下降。而其他一些因素,如年龄、治疗依从性、饮食习惯和之前存在的肠道吸收不良,都会影响到左甲状腺素钠片的吸收。吸收不良的原因还有炎性肠病、溃疡性疾病、乳糖不耐症、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左甲状腺素钠片的服药时机对于甲减患者的管理十分必要。左甲状腺素钠片与食物同服可能会影响其吸收,很早就有研究发现左甲状腺素钠片与食物同服其吸收率仅约 64%,而空腹状态下可达到 80%。所以,如果有可能,左甲状腺素钠片的服药时间应固定在早餐前至少 60 分钟或者睡前(晚餐后 3 小时)服用。此外,也有研究表明富含纤维的食物、豆制品和浓咖啡会显著影响左甲状腺素钠片的吸收,这也提醒需要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的患者,进食早餐时应避免选择上述食物。与进食至少间隔多久才能避免食物对左甲状腺素钠片的影响是近几年研究关注的重点。研究表明,最好的服用时间依次是早餐前至少 60 分钟、睡前、早餐前 30 分钟和与进餐同时。空腹状态相比睡前还有额外好处,能提供更稳定的促甲状腺素水平。因此,左甲状腺素钠片最好是清晨服用,在早餐前至少 60 分钟。但在现实中,除了药物吸收的问题,药物依从性也值得关注。比如,很多年轻患者起床较晚,又需要在上班前完成进餐,虽然早餐前 60 分钟是最好的服药时间,但似乎难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睡前服药可作为最佳的选择。此外,另外一种服药方式,即早餐前 30 分钟,如果能保证相对稳定的进餐类型并避免以上提及的可能会影响左甲状腺素钠片吸收的食物(如高纤维食物、豆制品或浓咖啡),则某种程度上也是种合理的选择。最后,很多药物会与左甲状腺素钠片形成不可溶性或者不可吸收性复合物,改变左甲状腺素钠片的生物等效性,影响其吸收。因此,应尽可能的避免与之同服。这些药物有降脂药物消胆胺、缺铁性贫血时的治疗药物硫酸亚铁、溃疡的治疗药物硫糖铝和质子泵抑制剂、骨质疏松时药用碳酸钙、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诺昔芬以及肥胖的治疗用药奥利司他。                                  转自丁香园徐少勇

邱伟华 2017-01-04阅读量1.6万

晚期甲状腺癌合理化手术方案探讨

病请描述:晚期甲状腺癌合理化手术方案探讨 张永昶 邱伟华目前,导致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病率快速上升的原因尚不清楚,检测手段的提高能够解释部分原因,但是仍有多种因素与甲状腺癌的发病密切相关,例如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长、不良情绪的积累等。按照专家共识和治疗指南,规范、合理的以外科手术为核心的治疗模式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对于晚期甲状腺癌,特别是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局部重要脏器侵犯的高度恶性肿瘤,如何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是非常复杂的临床技术难题,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如何平衡手术获益和术后生存质量,如何平衡彻底根治和带瘤生存,如何平衡外科手术和术后MDT辅助治疗,是众多学者争议的焦点。下面和各位病友分享一个我在门诊遇到的病例。患者,女性,53岁。因常规体检时发现双侧颈前肿物3月,于2015年11月住当地某医院普外科病区,术前B超提示:甲状腺左叶体积增大,形态失常。甲状腺左叶探及2-3个略低回声及结节,较大约57*36*50mm,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甲状腺右叶探及多个囊实性、实性结节,大者约21*20mm。考虑甲状腺多发实性结节及团块,右叶囊实性结节。入院胸片示:双肺门增大,建议CT检查。患者于2015年11月在当地医院行左侧甲状腺切除术+右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甲状腺左叶增大,肿瘤约8*6cm,后至椎体,质硬,与肌肉粘连。甲状腺右叶大小不等囊实性结节。术中冰冻病理:左侧甲状腺癌,右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囊性变。手术医生决定行左侧甲状腺切除+右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可,于术后5天出院。患者术后石蜡病理:左侧甲状腺滤泡癌(V1:5*2.5*1.5cm,V2:5*5*0.3cm),右侧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间质伴陈旧性出血及纤维组织增生。术后患者定期密切随访,于2016年3月(术后4个月)B超随访发现双侧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遂进一步行CT检查提示: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气管右旁强化结节,大小约1.0*0.6cm,倾向为残留甲状腺组织;术区周围、双侧气管食管沟、双下颈及锁骨上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双肺散在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大者0.8cm,考虑为转移;纵膈、双肺门、心包横隔区多发肿大淋巴结,大者约1.5cm,考虑转移。电子喉镜检查:甲状腺癌术后,左侧声带麻痹。      此后,患者颈部多发肿块逐渐增大伴局部压痛,于2016年06月06日复查颈部B超示:颈部多个实性包块,大者52*39mm,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双侧颈部探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回声,大者34*23mm。考虑甲状腺术后,颈部多发实性包块,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超声定位下颈部肿物穿刺见癌细胞。为进一步诊治,患者特地到上海求诊于邱伟华主任医师专家门诊。邱伟华主任的诊断为晚期甲状腺癌,颈部肿瘤复发,颈部广泛淋巴结转移,双肺多发性转移,,纵膈、心包转移,肿瘤侵犯左侧喉返神经。患者就诊时,充满怨气和沮丧,认为手术医生水平有限,没有根治肿瘤、没有全切甲状腺、没有清扫淋巴结,无法行碘131治疗,导致严重后果。邱伟华主任耐心分析了该例患者病情,可以发现患者的治疗过程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患者术中发现肿瘤非常大,出现广泛局部侵润(延伸至椎体、与肌肉粘连),冰冻病理确诊为左侧甲状腺癌,且右侧甲状腺也有多发结节,因此最佳的手术方式是行甲状腺癌扩大根治+广泛性淋巴结清扫术(双侧甲状腺全切+右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右侧颈侧区II、III、IV、V区淋巴结清扫术)。然而,由于术中左甲恶性肿瘤局部侵犯非常严重,如果没有高超的解剖技巧、丰富的颈部非常规区域解剖知识、精细的血管神经剥离技术,强行施行左甲全切术,极有可能损伤脊柱椎体的椎前筋膜,造成颈部大血管撕裂和重要神经(臂丛神经、膈神经和迷走神经等)的严重损伤,患者甚至可能术中就死于致命的大出血。在此情况下,如果不能完成左甲全切,无法达到根治性切除,那么左侧中央组+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显然没有任何意义。进一步分析,由于左甲肿瘤颈部侵犯严重,术后肿瘤进展可能极为快速,因此手术医师为避免手术操作影响双侧喉返神经,引起术后气管切开,仅行右甲次全切除术,而保留右甲背侧部分甲状腺组织,显然也是无奈之举。综合分析,邱伟华主任医师认为,当地手术医师已经在当时技术和手术经验条件下,以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生活质量为主导的原则下,做出了最好的选择。经过邱伟华主任的耐心分析,患者豁然开让,原本对手术医生未能根治肿瘤的“抱怨”,化为了感激。目前该患者,进入了邱伟华主任医师团队的晚期甲状腺癌临床研究计划,正在进行靶向药物的实验性治疗。甲状腺恶性肿瘤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同样会突破包膜、侵犯肌肉、气管、食管,甚至包绕喉返神经和侵犯甲状旁腺等。同样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甲状腺癌根治术及规范化的淋巴结清扫是治疗甲状腺癌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然而,由于手术医生经验和技术水平限制,以及目前医患关系的恶性循环,如何选择最恰当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近年来,精准手术的理念成为肿瘤手术治疗中的新模式。精准手术的理念包括:精确的术前检查评估、精密的手术规划、精细的手术操作和精良的术后监护。对于该例患者,术前胸片提示双肺门增大,如果进行了CT检查,可能会更加精确地了解肿瘤与周围重要血管、神经的关系,术前就获得晚期甲状腺癌诊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更加充分的术前准备。通过精密的术前规划,充分评估手术风险,设计最合适的手术入路、解剖分离顺序、累及重要器官(血管、神经、椎前筋膜)的处理方法,并获得充分的思想技术准备、器械配备,特别是应急预案。此外,手术中的操作必须非常精准,避免采用常规的“撑开——切断——结扎”方法,而仅仅采用高频电刀钝锐结合直接对血管和肿瘤侵犯组织进行“剥洋葱”分层解剖,操作动作必须轻柔、灵活、精细,准确判断重要解剖标志并分离、保护。尤其注重大血管的鞘膜解剖技术、扎实的电刀使用技巧和复杂性粘连的精细解剖技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严重侵犯的肿瘤从遍布血管、神经的颈部区域完整剥离。总之,在精准手术时代,对于肿瘤的规范化手术治疗不仅需要对解剖学范围的扎实认识,也需要手术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手术技巧。此外,对于术中异常情况的处理对手术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一味追求根治性切除而导致严重的后果,而应该通过术前精密的规划,才能既完成有针对性的清扫,又减轻了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   

邱伟华 2016-12-21阅读量1.2万

颈部无瘢痕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

病请描述: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近年来世界各地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尤为明显。由于甲状腺癌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因此在常规甲状腺切除术之后加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是指南规定的标准甲状腺癌根治术重要组成部分。甲状腺位于颈部正前方,传统的甲状腺手术会在颈部留下长约5-10厘米的手术疤痕,虽然近年来借鉴整形美容手术的缝合方式,但是受到患者皮肤素质、局部炎症反应等个体差异因素,仍然不可避免在颈部留下疤痕。1996年美国学者Gagner首先进行了腔镜经颈部入路甲状旁腺手术,1998年Shimizu进行了经锁骨下入路甲状腺手术。然而由于颈部缺乏自然腔隙,因此颈部无瘢痕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对手术医师的操作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甲状腺微创手术适应证的界定仍然存在争议,一般限于良性的单侧甲状腺病例。近年来,邱伟华医生团队在开展全腹腔镜下标准胃癌D2根治、特殊肝段切除、半肝切除、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等多种高难度术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颈部无瘢痕全腔镜甲状腺手术,尤其针对目前高发的甲状腺癌进行了腔镜下全切除加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手术。下面给各位病友分享一个颈部无瘢痕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的病例。患者,男性,31岁,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超声见:左甲状腺中上部近外侧11*9.2*8毫米肿块,呈垂直位生长,边界欠情,内部见点状强回声,拟US-TI-RADS 4C。虽然患者肿瘤>1厘米,但是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型和美容需求,和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进行颈部无瘢痕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通过胸骨角切迹置入Trocar的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线入路,对于操作最为简便、直观,但是由于患者为男性,胸壁组织游离度不如女性,胸骨角切迹皮肤紧贴胸骨,中线入路可能导致术后胸部不适和胸骨角疤痕疙瘩形成。因此,邱伟华医生团队决定采用较为复杂的经乳晕入路,沿患者双侧乳晕切开1个直径1厘米和2个直径0.5厘米的3个小切口,分别放置Trocar,通过Harmonic超声刀钝性分离沿皮下游离至颈部颈阔肌下,并采用6mmHg的低压CO2建立操作空间。这种手术入路所有操作器械皆由同一径路进入,器械间缺乏操作三角,类似单孔腔镜,因此手术难度增大,但是剥离范围较小,患者在美观和生活质量方面都有良好效果。 2月5日,邱伟华主任医师和吴庆华副主任医师在瑞金医院北院完成了该例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术中借助于腔镜的独特放大作用,充分完整地探查并保护大小仅2毫米的甲状旁腺,同时从甲状腺下极全程暴露出直径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颈部无瘢痕甲状腺微创手术的美容效果较好。考虑到甲状腺疾病的高发人群主要是中青年女性,颈部疤痕的存在往往给患者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创伤,影响到患者术后的正常社会交往活动。甲状腺微创手术的出现,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无疑有巨大的好处。部分女性患者可能担心经乳晕入路会影响今后乳腺的正常功能和外形,其实该入路局限于皮下,实际组织创伤、组织分离范围、对正常组织损伤程度,都不明显。 微创是目前外科的发展方向,对美容效果的追求成为甲状腺微创手术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新的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和设备都可以移植到甲状腺手术中来,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利益。邱伟华医生团队在大量腔镜手术经验和每年数百例甲状腺手术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颈部无瘢痕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相较传统手术,损伤小、恢复快、获得了满意疗效。

邱伟华 2016-10-27阅读量1.3万

复杂性高难度甲状腺手术系列介...

病请描述:虽然手术风险巨大,但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弥漫性毒性巨大甲状腺肿伴重度甲亢,外科手术是唯一有效手段。邱医生在与家属多次沟通病情之后,在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和内分泌科专家的技术支持下,决定挑战风险,进行双侧巨大甲状腺全切除术。 2013年7月,由邱伟华主任医师主刀在瑞金医院总院行双侧巨大甲状腺全切术,术中探查:双侧甲状腺异常肿大,左侧甲状腺约18x8x7cm,右侧甲状腺约17x7x6cm,甲状腺质地软,腺体周围明显曲张的静脉直径可达1cm,颈前肌肉与腺体粘连紧密,甲状腺推移压迫双侧喉返神经、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气管受压明显。经过3个小时的手术,邱伟华主任完整切除双侧甲状腺,成功保护颈部所有血管和神经,病人清醒之后发音良好,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安返病房。术后患者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精心护理,恢复很快,术后三天就顺利出院,没有出现任何声嘶、手足低钙搐搦等相关并发症。术后门诊复查,甲亢症状明显改善,颈部受压解除,病人恢复良好。 甲状腺位于人体的“咽喉要道”,同时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甲状腺的手术操作要求素来是以精准而著称,它不仅要求精准地切除甲状腺组织、完整保留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和甲状旁腺,并且在有必要施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时,需要完整保护好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副神经、膈神经等重要解剖结构。这个病例的难点在于如此巨大的甲状腺同时合并药物无法控制的甲亢以及药物性肝损,我们通过全院的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结合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以及精细的手术操作和精良的术后护理,终于使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邱伟华 2016-07-30阅读量7610

复杂性高难度甲状腺手术系列介...

病请描述:2. 患者甲亢病史长达十年,经过反复甲亢药物治疗,导致甲状腺腺体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分界不清,且巨大的甲状腺包绕推移压迫正常组织,尤其是颈内静脉、颈总动脉、迷走神经、膈神经以及喉返神经被巨大腺体压迫推移,无法按照通常的解剖标志进行手术,尤其是颈内静脉壁本身就只有一张纸片的厚度,给手术操作增加了巨大的难度。 3. 该患者的气管明显受压,从CT上观察气管已被巨大的甲状腺压迫成“一线天”,病人也已经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由于气管长期受压,一旦切除甲状腺,失去甲状腺支撑的气管很可能出现气管软骨塌陷,导致术后窒息,需要进行气管切开。 4. 由于长期甲亢无法完全控制,患者术前TSH 0.0017umol/ml,远低于正常值0.35-4.94umol/ml,术中及围手术期处理稍有不慎即会导致严重的甲状腺危象,甚至危及生命。 5. 药物性肝损严重,术前ALT217U/L,AST105U/L,手术对甲状腺的刺激极易导致肝功能衰竭。

邱伟华 2016-07-30阅读量1499

复杂性高难度甲状腺手术系列介...

病请描述:----—难治性弥漫性毒性巨大甲状腺肿伴重度甲亢甲状腺手术属于普外科基本手术之一,但是由于颈部手术涉及众多血管、神经,一些非常规、复杂的高难度甲状腺手术对外科医生的手术技巧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下面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个罕见的难治性弥漫性毒性巨大甲状腺肿伴重度甲亢患者的治疗经过。患者,女,19岁,甲亢病史十年,双侧颈前区进行性肿大十年,诊断为弥漫性毒性巨大甲状腺肿伴重度甲亢。患者一直在内分泌科予以药物治疗,虽然抗甲亢药物已达到临床用药极限剂量,并且已经出现药物性肝损,但是甲亢仍然无法完全控制,而且病情不断进展,颈部逐渐增粗、突眼也日渐严重。至就诊前,双侧颈前区已经明显肿大,颈部甚至已超过了头部的直径。患者慕名至瑞金医院寻求治疗,查体发现:双侧甲状腺明显肿大,上顶至下颌,下方与锁骨融合,颈前肌肉无法扪及,颈部活动受限,颈部所有骨性标志全部消失,听诊可及明显血管杂音。由于患者病情复杂,因此内分泌科组织了内分泌科、核医学科、放射科和普外科在内的MDT(多学科治疗)全院大会诊。经全院专家讨论,内分泌专科专家认为:患者有十年甲亢病史,抗甲亢药物已达到临床用药极限剂量,仍然无法控制甲亢病情,而且由于长期大量服用治疗甲亢药物,该病人已出现严重的药物性肝功能损伤,必须寻求药物治疗之外的其他有效治疗手段。核医学科专家认为:由于患者甲状腺体积过大,如果进行131碘治疗,需要反复使用大量碘剂,风险太大,而且疗效无法确定,关键是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甲状腺危象,因此不建议进行碘剂治疗。放射科专家认为:该病人双侧甲状腺巨大,推移颈部动脉、静脉和神经,颈部缺乏正常解剖标志,气管明显压迫由圆形变成狭长形,同时由于甲亢和巨大腺体的原因,整个甲状腺被大量曲张的血管所包围,手术风险巨大。经瑞金医院全院专家会诊,一致认为外科手术治疗是该病人唯一的有效手段。参加全院MDT大会诊的邱伟华主任认为,该患者属于复杂性高难度甲状腺手术,手术风险巨大,但是为了给患者最好的治疗,仍然将患者从内分泌科转诊至外二病区邱伟华主任床位。邱伟华主任及其团队集体讨论该病人病情,认为该病人手术风险主要体现在:1. 该患者双侧甲状腺明显增大,单侧甲状腺直径长达15cm-20cm,通过影像学检查提示:甲状腺被大量曲张的血管包绕,手术中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严重后果。

邱伟华 2016-07-30阅读量2258

身临其境、纤毫毕现&rdqu...

病请描述:2016年3月7日,邱伟华主任医师和吴庆华副主任医师在瑞金医院北院完成了上海市首例3D立体腔镜微创颈部无瘢痕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李*良,男性,31岁,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超声见:左甲状腺中上部近外侧21*9.2*13毫米肿块。虽然患者肿瘤>1厘米,但是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型和美容需求,和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进行3D立体腔镜微创颈部无瘢痕甲状腺切除术。借助于术中偏光式3D立体腔镜镜头以及高清3D显示屏,“纤毫毕现”地呈现出颈部动脉、静脉、神经甚至毛细血管完美的立体影像,相比2D腔镜手术,3D腔镜手术仅耗时1.5小时,出血量仅10毫升,更加精准地切除了肿瘤。患者术后10天随访,恢复非常快速,没有任何不适。

邱伟华 2016-07-30阅读量4917

身临其境、纤毫毕现”的3D立...

病请描述:3D腔镜相对传统腔镜手术具有更多优点: (1)手术视野呈现立体感及层次感的。传统腹腔镜的二维成像缺乏纵深感是其最大的缺陷,而3D腔镜提供了一个近似直视下的三维立体图像,使术者操作更加精确,手术操作一步到位,同时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周围神经、组织的误伤。 (2)提高手术性能。3D腔镜相比于2D腔镜,其擦镜头的次数明显减少,且在接近于真实的解剖视野下,使操作时间减少,也使手术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3)增加操作环境舒适度。3D腔镜的立体视野弥补了传统2D腔镜呈现在术者面前单眼视觉图像的缺陷,从而可提供舒适的操作环境。 (4)3D腔镜手术既能明显减少患者的手术创面,又能让术者获得多方位、多角度的视野,定位准确、空间分辨高等均反馈给术者良好的视觉和操作体验。 当然3D腔镜也存在局限性, 3D成像系统是2个双路平行摄像系统组成的三维立体腔镜,其镜身在Trocar中的旋转角度没有2D腔镜大,而且其调整视野时相对较困难。此外,2D腔镜是30度侧视镜头,而3D腔镜是0度正视镜,因此从更多轴心角度进行多方位观察,才能获得更加全面获得局部解剖结构信息。 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之一。100余年前Kocher开创的颈前领式切口手术仍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术式,但该术式会在颈部遗留长短不一的瘢痕,影响外观,爱美或需保守疾病隐私的患者难以接受。近年随着腔镜外科的发展,以及患者对于美观的需求,使得腔镜在甲状腺手术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3D腔镜已成熟应用于临床 ,但其应用在甲状腺手术的报道尚不多见。由于颈部位于人体“咽喉要道”,众多血管、神经、淋巴管密如“蛛网”,由于颈部缺乏自然腔隙,要在狭小的空间下完成手术,又要保护好喉返神经、喉上神经、甲状旁腺等重要结构,术者需要具备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手术功底。3D立体腔镜甲状腺手术时解剖层次更清楚、立体感更强、操作更精准、视觉放大效应更加显著,术中更容易准确识别、定位并避开和保护重要解剖结构如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3D立体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众多优点,相信会成为患者不错的选择,也会使传统外科向微创外科的发展再往前迈进一步。

邱伟华 2016-07-30阅读量2424

颈部无瘢痕全腔镜甲状腺手术病...

病请描述: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近年来世界各地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均呈上升2月5日,邱伟华主任医师和吴庆华副主任医师在瑞金医院北院完成了该例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术中借助于腔镜的独特放大作用,充分完整地探查并保护大小仅2毫米的甲状旁腺,同时从甲状腺下极全程暴露出直径 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颈部无瘢痕甲状腺微创手术的美容效果较好。考虑到甲状腺疾病的高发人群主要是中青年女性,颈部疤痕的存在往往给患者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创伤,影响到患者术后的正常社会交往活动。甲状腺微创手术的出现,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无疑有巨大的好处。 部分女性患者可能担心经乳晕入路会影响今后乳腺的正常功能和外形,其实该入路局限于皮下,实际组织创伤、组织分离范围、对正常组织损伤程度,都不明显。 微创是目前外科的发展方向,对美容效果的追求成为甲状腺微创手术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新的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和设备都可以移植到甲状腺手术中来,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利益。邱伟华医生团队在大量腔镜手术经验和每年数百例甲状腺手术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颈部无瘢痕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相较传统手术,损伤小、恢复快、获得了满意疗效。

邱伟华 2016-07-30阅读量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