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难切”的甲状腺癌有救了?国产新药带来手术新希望!大家好,我是费健,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的一名医生,和甲状腺疾病打交道超过30年了。最近看到一篇发表在咱们国家中华牌医学期刊《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25年5月)上的新鲜研究,让我特别想和大家聊聊,尤其是关心甲状腺健康的朋友们。这篇研究来自南京的一个优秀团队,探讨了一个叫安罗替尼的国产药物,在治疗一种特别棘手的甲状腺癌——初诊局部晚期甲状腺癌上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什么说它棘手呢?因为这类肿瘤往往个头大,还“张牙舞爪”地侵犯了喉咙、气管、食道、大血管这些脖子里的“重要邻居”。医生想做手术把它“连根拔起”(医学上叫R0/R1切除),同时保护好这些邻居的功能,难度极高,风险也大,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以往,这部分患者的治疗选择非常有限。新辅助治疗:手术前的“特种部队”那么,这项研究带来的新思路是什么呢?叫做 “新辅助治疗”。简单说,就是在正式动手术之前,先用药物(这里是安罗替尼)给肿瘤来一波“精准打击”。目的很明确:“缩瘤”: 让肿瘤体积变小,从“张牙舞爪”变成“缩成一团”。“退敌”: 让肿瘤从侵犯周围重要器官的状态“退回来”,减少粘连。“创造机会”: 最终目的,是为外科医生创造更好的手术条件,实现那个关键的“连根拔起”(R0/R1切除),同时最大可能地保护好喉咙发声、呼吸、吞咽等重要功能!国产之光“安罗替尼”表现如何?这项研究招募了24位初次确诊就是局部晚期的甲状腺癌患者。他们手术难度极大,直接手术很难切干净或保功能。研究者让他们在手术前口服安罗替尼(吃两周停一周为一个周期),然后密切观察效果和副作用。结果令人鼓舞!关键数据看这里:肿瘤显著缩小: 经过2-4个周期的治疗(平均2-3个周期),患者肿瘤的最大直径平均缩小了23.5%!相当于肿瘤“泄了气”。有些患者缩小得更多。疾病控制率超高: 100% 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肿瘤缩小或保持稳定,没有进展)。手术机会大增: 这是最核心的成果!91.7% (也就是24人里的22人成功手术,其中1人拒绝) 的患者在用药后,成功地接受了 R0或R1切除手术!这意味着肿瘤被最大限度地切干净了。器官功能得以保全: 研究提到,用药后肿瘤与周围器官的粘连减少了,医生在手术中更容易分离,从而更好地保护了喉返神经(管发声)、气管、食道、大血管等重要结构的功能。虽然仍有部分患者因肿瘤侵犯太严重不得不切除小部分器官(如气管软骨环、部分食管肌层,甚至牺牲一根喉返神经),但新辅助治疗显著提高了整体器官保护的可能性。安全性较好: 药物主要的副作用是手足皮肤反应(手脚脱皮、红肿等)和高血压,大多数比较轻微(1-2级),少数是3级。通过调整药量或对症处理都能缓解,没有发生严重的、威胁生命的副作用,也没有增加手术中或手术后出血的风险。治疗结束后副作用基本都消退了。为什么这个研究很重要?填补空白: 对于一发现就很晚期的甲状腺癌患者,直接手术效果常常不理想。安罗替尼这种新辅助治疗模式,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术前“铺垫”选择,而且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药物。提高治愈希望: 高达91.7%的R0/R1切除率,意味着显著提高了根治肿瘤的可能性,这是改善长期生存的基石。保护生活质量: 在根治肿瘤的同时,最大努力保护颈部器官功能,对患者术后能否正常说话、呼吸、吃饭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展现国产药实力: 安罗替尼再次证明了其在甲状腺癌治疗领域的价值。费医生小课堂 & 温馨提示什么是局部晚期甲状腺癌? 简单理解,就是甲状腺癌长很大了,或者侵犯了脖子里的关键“邻居”(气管、食道、喉返神经、大血管等),手术难度和风险都很大。大概占初诊甲状腺癌的5%-15%,虽然比例不高,但危害大。新辅助治疗不是万能药: 它适用于那些评估后认为直接手术难以切干净或难以保功能的特定患者。是否需要,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多学科团队(外科、内分泌科、肿瘤科、核医学科等)综合评估。个体化是关键: 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同。药物反应、副作用耐受、最终手术的时机和范围,都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精细调整。重视随访: 即使手术成功,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患者通常还需要后续治疗(如放射性碘治疗)和密切的长期随访。结语这项来自南京团队的研究,为我们照亮了治疗局部晚期甲状腺癌的一条新路。安罗替尼作为术前“特种部队”,展现出了缩瘤效果好、手术机会大增、安全性可控的优势,让更多原本手术困难的“难切”肿瘤变得“可切”,甚至“好切”,为患者争取更高的治愈率和更好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新希望!当然,研究也有其局限性(比如样本量还不算很大,观察时间还不够长)。但作为初步探索,结果令人振奋,也体现了我国在甲状腺癌精准治疗领域的进步。未来还需要更大规模、更长时间的研究来进一步确认其价值。我是费健,在瑞金医院为您的健康护航。如果您或您的亲友有甲状腺方面的困扰,一定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评估和建议。记住,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是关键!保持信心,医学的进步一直在为战胜疾病创造新的可能!文章出处: 本文核心内容基于《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25年5月第45卷第5期发表的临床研究《安罗替尼新辅助治疗初诊局部晚期甲状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作者:潘静雅等)。作者介绍: 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精通甲状腺外科手术及微创消融技术。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医学科技奖获得者。致力于甲状腺疾病科普,全网粉丝超百万,线上咨询超十万次,以专业和热忱为大众提供精准的健康知识。
费健 2025-06-03阅读量224
病请描述:✨ 甲状腺癌治疗新突破:精准打击癌细胞的“智能武器”来了! ✨——上海瑞金医院费健主任为您深度科普 📚 文章出处 本文内容参考自《甲状腺癌靶向治疗:进展、应用与管理》(作者:刘为民博士,审核:刘天润教授),结合最新医学指南与临床实践,由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费健主任整理科普。 👨⚕️ 作者介绍 费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30年临床经验,擅长甲状腺手术、微创消融及疑难病例诊疗 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咨询超10万次,被誉为“甲状腺健康科普达人” 心愿:让复杂的医学知识“说人话”,帮大家远离疾病焦虑! 🌟 推荐理由 甲状腺癌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癌症之一,尤其“偏爱”女性(男女比例约1:3)。但别慌!随着医学进步,一种名为“靶向治疗”的新技术,正在为晚期或难治性甲状腺癌患者打开希望之门!今天,费主任就用“聊天式科普”,带你看懂这项“黑科技”! 🔍 靶向治疗:癌细胞的“精准狙击手” 传统治疗(手术、碘治疗)对多数甲状腺癌效果很好,但遇到“顽固分子”(如未分化癌、碘难治性癌),常常束手无策。这时,靶向药物就像“装了GPS的导弹”,专找癌细胞“致命弱点”开火,保护正常细胞少受伤! 💡 关键知识点 靶向药如何工作? 断粮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如仑伐替尼)。 关信号:阻断癌细胞生长指令(如索拉非尼)。 拆零件: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精准打击(如塞尔帕替尼对付RET基因突变)。 哪些患者需要靶向治疗?✅ 放射性碘治疗无效的分化型甲状腺癌✅ 侵袭性强的髓样癌、未分化癌✅ 基因检测发现特定突变(如RET、NTRK融合) 明星药物一览表 ❗ 重要提醒:副作用管理是关键! 靶向药虽好,但可能伴随一些“小麻烦”,比如高血压、手足脱皮、腹泻等。别担心!费主任支招: 定期复查:每月监测肝功能、血压。 对症处理:脱皮用尿素软膏,腹泻备蒙脱石散。 沟通医生:勿自行停药,剂量调整需专业指导! 🌈 给患者的暖心建议 基因检测是前提:像“癌症身份证”一样,帮助选择最适合的药。 多学科团队护航:外科、肿瘤科、内分泌科专家联手定制方案。 保持希望:即使一线药物耐药,还有二线、三线新药可选! 💬 费主任的心里话 “作为医生,我最欣慰的不是手术成功,而是看到患者眼里重新有光。靶向治疗让许多‘被判死刑’的晚期患者重获新生。请记住:医学每天都在进步,你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想了解更多?关注费健医生的科普账号(全网同名),获取甲状腺自检指南、饮食建议和最新治疗资讯!健康路上,我们陪你走得更稳、更安心!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医嘱)
费健 2025-05-07阅读量266
病请描述:刚过4岁生日的小宝近一周持续发烧,没精神不爱动没胃口,眼睛总红红的像哭过一样,手背足背肿得老高,周边医院包括市里大医院也去过,看了儿科、眼科、皮肤科后,各说各的:可能是感冒了、结膜炎、手足部虫咬过敏? 又用了几天退烧贴、抗过敏药、眼药水,还是不见好转,该发烧还是烧,且手指脚趾开始蜕皮了,这可急坏了家里的老老少少。 晚间给小孩脱衣服时,细心的妈妈发现儿子背部多了一片片红斑,次日一大早,小宝体温再次烧到了39oC,家人们心急如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挂了市里一个皮肤科专家的号。 这位擅长看皮肤过敏的专家询问了患儿的发病情况,仔细查看患儿的手足、眼睛和身体,验了血常规显示白血球和血小板均显著升高,当即对宝妈讲,小婴儿患的不是普遍过敏,而是高度怀疑一个叫川崎病的急性全身血管炎性疾病,需要及时办理儿科住院,检查评估病情,及时治疗。 皮肤病专家所说的川崎病,又称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它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多发于 5 岁以下儿童和婴幼儿。临床有以下六大症状: 超过5天以上的发烧,退烧药、抗生素消炎无效; 手足肿胀,指头、趾头端蜕皮; 眼结膜充血但没啥分泌物; 红裂唇,草莓舌,咽部充血; 颈部淋巴结肿大; 身上发红疹等 文中小宝的病况均符合以上的标准。 尽管日本人川崎富作于1967年就报道了该病,但它的病因目前并不明确。多数患儿经支持治疗后预后良好,但本病的潜在危害在于可发生心脏血管增大导致动脉瘤产生。在发病后第2~4周,若发生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瘤破裂可致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在发达国家,川崎病已经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最常见病因,而在不发达国家,风湿热是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首要病因。 需要强调的是,国外对川崎病患儿的复查建议是:心脏彩超随访复查15年,病历资料注意保存,日后孩子心血管方面有任何问题留作参考资料。 有资料显示,6月~ 5 岁的儿童川崎病的发病率较高,而6个月以下的婴儿则较少患病。在此提醒年轻的妈妈们,学龄前婴幼儿如果持续发烧,眼红,嘴干舌鲜红,再出现手足背一起红肿脱皮和身上出红疹,就要多个心眼,及时送医。
赵玉磊 2022-09-19阅读量2958
病请描述:都说孩子是娘的心头肉,市民张女士近1个月怀抱婴儿跑遍了市里的大大小小医院,孩子才八九个月大,一直拉肚子不说,面部和屁屁周围也反复红烂,手足蜕皮,从社区到三甲大医院,看完儿科又看皮肤科,中药西药都用了,什么止泻的、护臀的等等,看过普通医生又看专家门诊,得到的一致答复是:慢性腹泻、慢性湿疹,这两种慢性病都是病因复杂,可能需要一个过程才能彻底好…… 最近几天,小宝宝眼看着又开始掉头发了,不肯吃东西,面色也不是很好。前几个月还白白嫩嫩的大胖小子,一下子变得萎黄没神气,让做爸妈的心里好难受,每天以泪洗面,要不是疫情阻隔,肯定就转向南京上海看高级专家了。最终在一个朋友介绍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市里一个年轻专家。 这位擅长看皮肤过敏的专家询问了患儿的发病情况,仔细查看患儿的手足、毛发和二便处等部位,检验了血液内微量元素,很快就确定,小婴儿患的不是湿疹,而是由于慢性缺锌引起来的肠病性肢端皮炎。 原来呐,张女士一家人饮食一直偏素,该婴儿在2个月前断奶后,添加的辅食中一直以蔬菜、水果为主,少了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锌。 专家还强调了,如果患儿再不及时补充锌,将现情感障碍、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味觉视觉减退、伤口愈合迟缓、性腺机能减退、认知能力受损等症状。 经过2周的补充锌制剂治疗,患儿手足皮疹慢慢恢复了,不再拉肚肚了,毛发渐渐多起来,久违的神气又展露了出来,一家人甭提有多高兴了:看病啊,遇到了高明的医生,就是少走弯路。 肠病性肢端皮炎是一种由于体内锌缺乏导致的营养与代谢障碍性皮肤病,除少数人与遗传因素有关外,大部分患者与摄入不足或体内锌储存不足有关,多发生在低体重出生儿、早产儿及断奶后辅食添加不合理的婴幼儿。 临床上可见在鼻孔、口周、肛周等部位出现湿疹样皮疹,表现为皮肤红肿、水疱、糜烂不愈,在手足部位同样是发红、脱皮,很容易误诊为慢性湿疹。除了皮疹,患儿还可合并慢性腹泻、毛发脱落、精神差等。 患者在积极配合补锌治疗的同时,更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荤素搭配,均衡饮食,以防止病情复发。
赵玉磊 2022-09-05阅读量3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