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血管壁变薄 > 治疗

血管壁变薄治疗

血管壁变薄治疗相关内容 更多>

关节上的红肿块—...

病请描述:        一、关节血管瘤:不只是皮肤上的“红胎记”           血管瘤是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引起的良性肿瘤,关节处因活动频繁成为高发部位之一。其特点显著区别于其他部位。         颜色与形态:初期呈鲜红或紫红色斑点,逐渐发展为隆起的柔软肿块,按压短暂褪色(松手后复原)           活动性影响:位于肘、膝关节的瘤体随运动增大,休息后缩小,可能伴随**皮温升高或搏动感         破裂高风险:关节频繁屈伸导致表面皮肤反复摩擦,血管壁变薄后易破损出血,甚至引发感染           二、延误治疗,关节可能面临不可逆伤害           邓娟主任强调,血管瘤不宜“等待观察”,尤其是关节部位:           1. 功能障碍:瘤体压迫肌腱或韧带,限制关节活动,长期可导致肌肉萎缩或发育畸形(如膝关节僵直)           2. 心理创伤:学龄期儿童因外观异常或被限制运动,易产生自卑心理           3. 治疗复杂度增加:增殖期血管瘤若侵入关节腔,需多学科联合手术,风险显著升高             三、个体化治疗:关节部位的特殊应对策略           邓娟主任针对关节血管瘤提出阶梯式方案:           早期浅表病灶(直径<3mm):585nm脉冲染料激光精准封闭血管,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深部或混合型瘤体:注射硬化剂收缩血管核心,联合冷冻治疗控制表面增生           巨大病灶伴功能障碍:介入栓塞营养血管后手术切除,最大限度保留关节功能           四、日常防护:减少摩擦是关键           关节处护理需格外精细:           1. 衣着选择:避免粗糙面料,优先纯棉柔软衣物;冬季保暖时防止紧束带压迫瘤体           2. 清洁保护:温水轻柔清洁,破损时即刻用无菌敷料覆盖并就医           3. 活动管理:幼儿避免爬行摩擦硬质地板;学童运动时使用硅胶护膝/肘垫缓冲             就医信号:这些症状需立即就诊           当关节处红点出现以下变化,应尽快到皮肤科排查:           1.1个月内面积增大超20%           2.表面破溃渗液或形成痂皮           3.关节屈伸时孩子哭闹抗拒           4.患侧肢体活动幅度明显减小             邓娟主任提醒:“血管瘤治疗黄金期在增殖初期(出生后3-6个月),此时病灶较浅、响应快,关节功能恢复更理想。” 

邓娟 2025-06-24阅读量389

下肢静脉曲张为什么不建议放血...

病请描述:  1、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是下肢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瓣膜反流,血液在远端淤滞,形成的静脉曲张。   放血治疗只能暂时减少远端迂曲血管内的血液,但无法修复或改善瓣膜功能,因此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静脉曲张的问题。治疗后,静脉曲张很容易复发。   2、易诱发并发症:由于静脉长期扩张,血管壁会变薄且脆弱。在放血过程中,极易造成管壁的损伤,进而可能引发静脉腔内的感染,或诱发静脉炎反应,出现小腿硬结、红肿、灼热、疼痛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在放血过程中造成小腿肌肉间动脉出血或静脉管腔出血较多,形成小腿血肿,压迫外周神经,引起神经损伤。   少数病例还可能出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如果加重发展,可能形成主干静脉的急性深静脉血栓。   3、存在安全风险:放血治疗需要严格控制放血量和放血时间,并考虑患者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   如果患者放血后出现不适症状,如晕厥等,需要及时处理。此外,放血前需要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以避免感染。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安全措施可能无法得到充分保障,从而增加治疗的风险。   #马鞍山静脉曲张钟若雷案例分享##淮北静脉曲张钟若雷案例对比#

钟若雷 2025-02-21阅读量821

什么阶段的静脉曲张算严重的?...

病请描述:  经常有平台的粉丝朋友,会发一张腿部的照片给我,问我自己的静脉曲张算不算严重,其实这要看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早期的患者比如一二级的,这时候问题相对比较小,只要做好防护,减缓它进一步发展,即便伴随着一些不太明显的腿部匮乏感,去采取一些保守治疗也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静脉曲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生活习惯或者养护措施不到位,那之后可能会转变一个比较大的麻烦,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静脉随着它的直径越发的扩大和扭曲,它会慢慢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曲张的静脉它里面有血液的反流,那这样会导致血压是回流不畅,进而造成血的淤滞形成血流的漩涡,长时间下去那就很容易因为外伤或者气温的刺激形成血栓。   如果运气不太好血栓继续蔓延,同时伴随了深静脉的血栓,这时候面临的可能就是个大麻烦了。   那么还有一点就是如果曲张的血管发展的成团块状了,并且这时候血管壁和皮肤都变薄了,并且里面张力很大,像气球一样快被吹爆了,如果睡觉的时候,被子磨破了或者磕了一下,导致破裂出血了,这种出血是静悄悄的,有的患者甚至出现了失血性的休克。   另外,长时间血液的瘀滞,还会影响到皮肤营养的供给,形成淤积性的皮炎,甚至最后出现了溃烂,并且这种溃烂会一直好不了,那肯定会带来一系列的一些麻烦。   所以说静脉曲张,如果早期去积极治疗的话,那就是个小问题,如果拖着不管时间很长之后,出现上述的一些并发症,那就变成了大毛病。   #重庆钟若雷案例分享##‌合肥钟若雷案例分享#

钟若雷 2025-02-21阅读量689

联合国糖尿病日︱血糖控制不好...

病请描述:  每年的11月14日,我们都会迎来一个特殊的健康日——联合国糖尿病日,它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于1991年共同发起,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会导致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受到严重损害。2021年,我国糖尿病发病人数超过400万,患病总人数超过1.17亿,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从糖尿病类型来看,2型糖尿病是我国糖尿病的主要负担。   上海卒中学会神经康复分会委员、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7A神经内三科张静波主任表示,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脑卒中就是其中之一,俗称“中风”,也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 ▲ 张静波主任在作学术报告   血糖控制不好,中风风险增加   中风具体分为缺血性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血糖管不好,大脑很受伤。糖尿病是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脑卒中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脑卒中则是糖尿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高血糖会增加卒中的发生风险,一项对102项前瞻性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与无糖尿病的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高2.3倍,发生出血性卒中的风险高1.6倍。这种强烈的关联不仅与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有关,还与疾病的预后和功能状态有关。2022年一项发表在《神经学杂志》涉及约83.8万患者的研究发现,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每3例中就有1例合并或可能合并糖尿病。   为什么糖尿病发生中风的风险高呢?张静波主任指出,这是因为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导致血管壁变薄、硬化和狭窄,从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此外,糖尿病还会引起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这些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另外,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系统也容易受到损伤,这可能导致他们出现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症状,进而增加跌倒和外伤的风险。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头部外伤,就有可能引发中风。   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中风,病情也比非糖尿病更为严重,更容易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和认知障碍,住院时间更长,再次中风以及死亡的风险更高。   所有糖尿病致死原因中,脑血管疾病约占15%。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做好血糖管理,提前了解中风相关信息非常重要。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管理好血糖,注重心脑血管问题! ▲ 糖尿病是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把握4.5小时“黄金时间窗” 降低卒中致残致死率   脑卒中一旦发病,具有危、急、重的特点,时间就是大脑,就是生命,在患者发病后,早期救治,一分钟、一秒钟都不能耽误。“临床上治疗越早越好,时间就是大脑,每早开始一分钟,就可以挽救患者约190万个脑细胞,患者获益也就越大。”张静波主任说道。   针对占脑卒中发病率70%左右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推荐的治疗方案是在时间窗内(4.5小时),尽早给予静脉溶栓或脑动脉机械取栓治疗,以挽救位于缺血半暗带里濒临死亡的脑细胞,从而大幅度减少脑梗死的致残率及致死率。 ▲ 治疗脑卒中,把握4.5小时“黄金时间窗”   牢记“中风120”,快速识别脑卒中   中风的常见症状包括: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或瘫痪,通常是一侧身体。此外,还有神志迷乱、说话或理解困难;单眼或双眼识物困难;走路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无原因的严重头痛;昏厥或失去知觉等。   为了更快速、简单识别,中风主要症状可以概括为:   “1”代表:看“1”张脸,脸上是否会出现不对称、口角歪斜的表现;   “2”代表:查“2”只胳膊,同时平行举起两只胳膊,是否会出现单侧无力;   “0”代表:(聆)听语言,是否会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  “中风120”   对照上图自查,只要有其中一项表现,就应赶快拨打120急救,尽快送至具备脑卒中救治条件的医院进行救治,千万不要错过脑卒中急救的4.5小时“黄金时间窗”。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中风?   01、控制好血糖   要遵医嘱规律用药控制好血糖,定期做好血糖监测。   02、做好其他治疗   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还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疾病,增加中风风险,要遵医嘱做好降压、调脂、抗栓、减肥等治疗。   03、改善生活方式   “管住嘴,迈开腿”。每天要做适量的运动,如健走、八段锦、太极拳等;饮食方面要减少总热量,多选低升糖指数(GI)饮食,少吃油脂,低盐,主食多些粗杂粮,多吃蔬菜。   进餐要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更利于血糖稳定。此外,戒烟、限酒,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紧张、疲劳。   04、定期做好复查   中风高危人群建议定期复查,普通病人3个月一次,接受药物干预的病人则每半个月或1个月一次,具体可遵医嘱定期做好复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条件。   文章部分来源:健康时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千龙网、上海黄浦、大象新闻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11-15阅读量3191